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談皈依

  談皈依

  根松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

   學佛最初的入門就是皈依,自此才確立了整個道的起點。不論你想修學小乘、大乘還是金剛乘的教法,如果沒有真正生起皈依之心,沒有做皈依的儀式,這樣得不到皈依的戒體,就不能稱爲佛弟子。有些人認爲密乘的灌頂和修法才是最主要的,做不做皈依無所謂。這種知見是完全錯誤的,因爲你連最起碼的皈依戒體都不具足,再怎麼精進修法也不會有多大的功德。

   密乘的皈依分爲外、內、密不同的層次,儀軌上講:

   皈依上師佛尊寶,

   皈依佛法僧,

   皈依上師、本尊、空行,

   皈依自性明空之法體。

   前兩句是外皈依,第叁句是內皈依,最後一句是密皈依。

   首先要明白,我們爲什麼要皈依?因爲生死無常,輪回痛苦。無始以來由于無明,我們不斷地造業輪回,在六道中頭出頭沒。雖然曆盡了無數次的生死,堆積的枯骨比須彌山還高,流過的眼淚比大海水還多,但我們從來不知道求解脫,也不知道該如何解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我們此生已獲得寶貴的暇滿人身,又遇到善知識的攝受,這是多生累劫以來成就解脫惟一的機會。爲求自身的解脫,同時爲了利樂一切如母有情早日脫離苦海,我們以迫切的心,誓願在上師叁寶面前做虔誠的皈依。

   在皈依時需要納受相應的戒體。外皈依的戒體是我們對上師、佛、法、僧的誓言,即從此以後堅定以上師叁寶作爲解脫的依怙主,決不皈依邪門外道,不修學外道的法,也不加入外道的團體。內皈依的戒體是我們對上師、本尊、空行的誓言,即嚴格遵照上師的教言,如實地修持生圓次第法,對叁根本要虔誠祈請和恭敬供養,絕不持任何邪見。密皈依的戒體是我們對自性明空雙運的本體要樹立絕對清淨的見解,既不持斷常二見,也不持任何邪見。

   密乘的皈依雖然分爲外、內、密不同的層次,但叁者其實是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因爲如果沒有外在上師叁寶的攝受加持,你內在的上師、本尊、空行從何談起;若生圓次第修行的道沒有建立起來,你怎麼明了密在的自性?換句話說,外在上師決定了你內在、密在的上師,而且就是你內在、密在上師無二的化現。密乘行者必須建立這種認識。

   顯乘講叁皈依,即皈依佛、法、僧叁寶。密乘講四皈依,是在皈依叁寶的基礎上,把上師視爲叁寶總集而皈依,特別強調上師的重要性。由于密乘在修法上除了修心法,還進一步兼修色法,所以在外皈依的前提下,也皈依內在的上師、本尊、空行。這些都是顯密皈依上主要的差別。有人比喻密乘的修行方法就好比在大河相隔的兩座山之間走鋼絲,雖然速度快,但很危險。所以必須要有豐富經驗的能手,依靠他們的帶領和指導,我們才能穩妥地順利通過,否則僅憑著自己的感覺走,很容易墜落萬丈深淵。密乘行者皈依上師就是基于這種絕對的依賴心,由此能避免修行上的偏差。

   皈依上師

   佛陀曾經說過,末法衆生福德淺薄,很難遇到真正的善知識。所以如果有因緣皈依具德上師,我們應當倍加珍惜。皈依上師並不是指皈依特定的某一位上師,而是皈依一切成就的上師,皈依的對象是上師共同的具德體。對于所有具德上師,我們都應把他們當作佛一樣恭敬供養和隨喜贊歎,不妄自分別上師的功德大小,對上師的一切所作行要恭敬勝解。不論上師使用柔和語,還是呵斥打罵,都應看成是利益衆生的殊勝方便。不論上師示作富翁還是乞丐,瑜伽師還是比丘,始終不動搖自己的信念。

   凡夫衆生由于業障深重,無緣親近諸佛,而佛像也無法跟我們直接地交流。如果沒有善知識的引導,修學佛法就好比瞎子走路。因爲叁藏十二部經典浩瀚深廣,你連文字般若都難以領悟,怎麼可能運用觀照般若,最終通達實相般若?即使我們修學小乘佛法也離不開善知識的教導,更何況修學無上金剛乘的教法?

   我們具足了皈依上師的戒體,首先要遠離所有不具德的假上師,也不可皈依外道的老師。有的學佛人缺乏正知正見,只聽說某某上師如何具德,不分真假就盲目地皈依,而且幫著到處吹噓,結果對方是大騙子,自己也成了幫凶。還有些弟子退失對上師叁寶的信念,轉而追隨氣功師、神道師或占蔔算命的邪師,這就違犯了皈依上師戒。

   我們皈依上師後,還須進一步積極地培養依止上師的信念。把上師的身視爲見解脫的聖像,把上師的語視爲聞解脫的法,把上師的意視爲如來藏的功德,堅信上師即是與佛無二的化現。

   皈依佛

   皈依佛,並不是皈依特定的某一尊佛,而是皈依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要明白我們皈依的不是諸佛的外相,而是諸佛無量的智慧心。諸佛的外相是隨緣應化的,諸如寂靜相、忿怒相、單身相、雙身相、赤裸相、男相、女相等,乃至六道中任何一道都可能存在佛的示相。盡管這些外相千差萬別,但諸佛的智慧體是無二無別的。

   自皈依佛後,我們要深信諸佛的智慧功德,這樣才能堅定學佛的信念,從此決不皈依天魔外道或土地山神。畢竟這些外道衆生還處在無明中,雖然有的具大福報或已升天成仙,他們怎麼也無法從生死輪回中解脫出來,所以決不是我們皈依的對象。

   皈依法

   皈依法,是指皈依所有能令衆生的身口意轉入正道的方便,總括小乘、大乘、金剛乘的一切教法。通常我們除了以經律論叁藏作爲法的代表之外,善知識的口耳相傳也是法,需要平等的尊重。在佛堂裏不允許擺放外道書籍,也不應將其他物品(包括佛像、上師像等)放置經書上面,這是出于尊重法寶的緣故。

   自皈依法後,我們尤其要敬重珍惜上師所傳的法並精進地修持,要有不斷求上進的決心。一旦退失求解脫的信念,皈依的戒體會受到染汙。還須明確的是,佛弟子資助他人修學外道是違背皈依戒的。當然他人在生活上有困難,我們有能力應給予幫助,這並不違背佛法,但純粹資助他人修學外道,這就有違佛法普度衆生的宗旨。

   皈依僧

   皈依僧,是指皈依一切修學叁乘佛法(小乘、大乘、金剛乘)的團體,包括出家衆和在家衆的團體。我們對這樣的佛教僧團應盡力地恭敬、護持,不可誹謗攻擊,不可宣說四衆的過失,更不能在僧團內挑撥是非,破壞道友之間的團結,或者互相爭鬥,破壞僧團的形象。 佛弟子不允許參加氣功或神道、仙道之類的外道團體。有些廟宇中既 供奉佛像,也供奉外道,在這種地方跪拜是不如法的。

   皈依上師、本尊、空行

   以上的外皈依也稱因皈依,這裏的內皈依又稱道皈依。在生圓次第法中,上師、本尊、空行稱爲叁根本,即加持的根本、成就的根本、事業的根本。行者通過觀修叁根本,能把凡夫的染汙心轉爲相對的清淨心。在圓滿次第法中,脈、氣、明點提升爲上師、本尊、空行,行者通過調節自身的脈、氣、明點,任運通達俱生大樂,當下證悟空性。

   皈依自性明空之法體

   這是密皈依,皈命佛的心印,是究竟果位的皈依。

   自心的本體是空性,法爾具足法、報、化叁身功德,這就是自性明空之法體,一切衆生原本具有的本來智。所以佛說:“一切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然而因爲無明,衆生從來沒有覺悟自心的實相。

   行者要獲得自心本體的決定見,必須依靠根本上師的直指和印證。通過上師的殊勝加持和竅訣引導認取自性,在行持中保任、提升,任運自在,成就佛的果位。

   密乘的皈依需要由戒律清淨的具相事業上師按密乘儀軌來進行,行者在接受皈依的同時也得到了戒體。並不是說做完皈依儀式就圓滿了皈依,這僅僅是修道的起點,從此還必須堅定皈依的信念而行皈依。其實整個菩提道的修行,從次第到圓滿的過程都在行皈依,所以每一位行者都必須清楚明了自己的根本誓言並謹慎地護持,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修行從始至終都是如理如法的。

  

✿ 继续阅读 ▪ 新年話無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