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信徒來,要善言招呼,請他們禮佛、吃飯、寺裏走走,這是結善緣,也是修行。第一要點,不要老把出家人的清高相擺出來,這就修不到行,要知道他們也是在修行。要行菩薩道,不要修壞行,要修好行,不要數說別人罵別人,譬如有信徒要來廚房拿東西,要好好問他:“有什麼事?要什麼東西?我幫你拿。”不要以不好的態度對人家,這樣才能度衆生,否則別人看了會說:“出家人還不是這個樣子,有什麼好?”修行要修到有智慧,什麼事碰到都會應付,講話也要知道怎麼說才圓融,自己站穩了,別人也喜歡接受,也不造業,故我們要養慈悲心,行菩薩行。
★如人人願吃苦,則人人皆可成佛,可到西方,蓮花化生,我們出家人這件衣服就是西方衣。
★凡事要耐心做,念阿彌陀佛,這樣慢慢修,心無煩惱,到後來也和阿彌陀佛差不多很自在。
※日期:一九八叁年農曆六月廿二日 開示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二歲
問:師父教我們不執著,但如不執著,事情如何能辦好?
師父:辦事情不執著並不是隨隨便便做,而是要盡心做,但做過就沒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礙,放不下就是執著,不執著才能辦好,如執著反而辦不好,執著就沒有智慧,辦事情也要有定力。
★苦行並不是簡單的,修苦行是在修心,每一樣事細心做,會做得合適。而不是每一樣都做,結果每一樣都沒做好,不做還好,給你一做反而更亂。
★做事情是用來調心,心才不會亂想。我們出家人做事與在家人不同,即所用的心不同、思想不同—在家人做事是爲賺錢,出家人做事是與道合,否則看起來和在家人一樣,都是爲叁餐做事情。
★事如何能辦好?大家要互相合作,不是用話來耍使人,這一種要避免的。要好好講,講清楚,以種花爲喻,不知道的做一次給他看,否則事情做不好,又起煩惱。
★有的人說話令人起煩惱,不能安頓人的心,令人不知怎麼好,又要別人聽他的。其實他聽不聽別人的?結果他就在那裏心煩悶,起煩惱,解不開。
★我們這裏(指頭)有很多境界,我們以前種的種子都在裏面,一看到外境就浮現出來。有的人是看在家人穿好衣服,就想:我來出家這麼辛苦,什麼都沒有,就穿這種衣服(指叁衣)……;有的人就會想:娑婆世界再好也只不過如此而已。女衆不來出家就擦口紅,你們現在沒擦,看起來也很好。
★在家人殺生,殺的那些都是過去生中的六親眷屬,我殺你、你殺我,所以才有輪回。
★一理通,萬理透徹。
★只要貪一樣,就要再來輪回,承天寺這樣蓋,我也不執著任何一樣,否則還要再來輪回。
★出家人老來愈修愈無挂礙,要往生眼睛一閉好像睡覺。我們晚上睡覺就像死去一樣,什麼都不知道了,結果第二天起來,馬上又開始執著,看這個東西是我的……又開始了。
★心若清淨,就有精神,做起事來有活力。看你們很有精神,在家人穿得那樣,卻是很懶散的樣子。做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來出家是大孝,要上報四重恩,下濟叁途苦,度生生世世的父母,不只是現世父母,連以前很多世的父母也要度。
★出家修行,是要找我們本來的面目—父母未生以前的,這個你們還不知道,智慧不開,就像月亮被烏雲遮住了,光明顯不出來。
★出家人慈悲爲本,方便爲門,大悲是體,一切都要從慈悲中出來。
★要怎樣才能心安,就是要無心。心本無所住,找不到心,心原是盡虛空遍法界。
問:要怎樣念佛才能專心?
答:說這也是執著,妄想來了不要理它就是,不要說我要怎樣才能……。
★西方在哪裏?在自己的心中,心中無事、無煩惱就是西方。
★同修師兄弟間吩咐他人做事時,要依佛法,互相客氣,不是用命令式,如父命子,或耍性子。
★不要逐境去……,六根要守住。
★任何橫逆,就如同錢要讓你賺,你不要,就是說境來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煩惱。★什麼事都能忍得下來,才會進步,就是自己對,也要向他忏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我們都帶業而來,還有很多要……。
★一個世界,猶如一粒沙,有恒河沙數世界衆生,每一個皆可到西方。
★要憐憫一切衆生,想到他們也跟我們自己一樣,也是來修行、來種善根的,對他們要發菩提心,即是慈悲心。
★在社會上不好修,黑就得跟人家黑,否則被人排擠,故出家比較好修。
★不要有驕慣性……。
★修行要到哪裏都一樣,都能自在,修就是要修這些。
★多看金剛經,比較不會執著。
★人家在說話,不要搶著說,等人家說完再說,這是禮貌。
★牛雖然是拖勞,但不知離苦,做牛是以前做官不清白,現在世來還債的。如有人做官把錢拿出去飛到國外,最後來臺灣當牛,一世做官九世牛。牛有二角,虎也怕牛,虎是直直的,牛會轉,但慢慢地有一天也會生覺,譬如犁田時,還會教我們(轉彎)。
★師父開示是針對大衆,不要以爲是在說某人錯,而生煩惱,如有錯,私自承認忏悔,要自省改過來。常執著就起煩惱,自己煩惱不說,還染及別人擾亂大衆,否則怎說統理大衆,要先能治家再治國。
★有德行最要緊,大家出家做什麼?就是在修這個行,修本來面目,要看師父種種自然而現,而生覺悟,聽後要去體會,不要聽過就算了。
★不要有我執,如有我執,智慧不開,不能有貢高我慢之心,會障道。
★在臺灣沒地方參,所以要自己參自己。
★不要著急。
★善知識在哪裏?在心。
★出家是要治心猿意馬。
★出家要時時刻刻做事念佛,調這個心。
★社會上都是執著色、受、想、行、識,未出家前都種了花花世界的種子。
★追求色、聲、香、味……,易增貪念。
★四生裏,吃飽了就睡,(昏沈)生散亂心。
★出家是每天都在轉這些,不要被外境所染,自己無主。出家人穿破舊衣服,將它洗幹淨(穿穿)縫縫補補,這雖是破破的,但也心安理得。在家時,花花綠綠,有錢可裝扮,沒錢則痛苦,就想盡辦法,想怎麼賺錢,追求則昏迷,如酒醉不醒。出家主要是提起正念,說話則說佛法,說解脫的佛法,社會每樣都追求,都爲生活追求而已。
※日期:一九八叁年農曆七月十六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二歲
★處事要謹慎小心,凡事皆有因果,能吃的東西給扔掉或放壞了,皆逃不了因果,因果絲毫不爽,誰也替不了誰。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
問:師父常叫我們要學曆代祖師,但在如此優裕的環境,食、衣、住皆不欠缺,當如何學起?
師答:我們不去貪它、著它,只要過得去就好了,不能說東西多,就拼命地吃,這就是貪念。也不能故意吃得少,餓肚子,依自己食量而定,吃飽就好了,不去分別好吃不好吃。以前東西都是自然的,現在的東西都是化學的或灑過農藥,真的不能吃或壞了,就不要吃,亂吃、吃多了死翹翹。貪一枝草,都要再來輪回,佛要多念一點才好。
★出家修行要吃苦,不要著我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們身穿的是染色衣,只要幹淨整齊,也不輸人家。若出家人太享受,則在家人不會想供養,若出家肯吃苦,在家人就會想供養我們。
※日期:一九八叁年農曆七月十八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二歲
★要講別人之前,先和這個(指心)商量一下。
★出家至少要沒有煩惱,處處能自在。
★講話要簡單,不必要的話勿多言。
★照師父的話修行,邊做邊念佛,去我執和法執,智慧才會開,智慧是無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開時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動,就知道如何去處理,這才是智慧。
★貪戀世間的東西,就還要輪回在四生裏。
★修行要保持中道,修行要粗衣淡飯,不著香味觸法,但是要自然,不是刻意地不吃飯、不穿衣、挨凍、不睡覺,想當一個老修行。而是修到一個境界,自然不餓不困。
★做事情是訓練我們的頭腦,有事做才不會打妄想。
★在家人一味地講求物質上的享受,愛漂亮,頭發怎麼修飾,衣服怎麼穿,若有錢人,還可以搞這些花樣,沒錢的人爲了這些就會步入歧途。貪這些香味觸法,則四生皆有份,墮落爲蝴蝶、豬、狗。
★出家衣服非人人穿得起,唯有福氣的人穿得到。
★衣服只要穿得暖就好,不去講求好壞。
★在家人不懂,以爲沒生孩子就命苦,自歎不如人家兒孫滿堂,殊不知他的冤親債主少。
※日期:一九八叁年農曆七月廿叁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二歲
★憨憨做,憨憨吃,多念佛,今天是今天,明天,明天再打算,什麼事都不管,這就有堅固心,這就是修行。若做是做,還打妄想:要讀佛學院,要……,這還不是修行。
★修行要自在,不在乎別人對你的評語,說你好,說你壞,這不是別人不對,而是你自己不能安定。
※日期:一九八叁年農曆七月廿五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二歲
★出家修行不簡單,出家事情較多,因爲冤親債主皆來討,故病苦、種種不如意事齊到。若能跳得過,則好修行,跳不過則無法安心辦道,故有病苦時,也當勉強自己,多禮佛,業障才會消。
※日期:一九八叁年農曆七月廿九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二歲
★不用看經,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麼事,皆一句阿彌陀佛,高興也好,煩惱也好,要遠離是非,也是一句阿彌陀佛,要靜下來念佛,念到睡著也很好,一念(一念不生)能超出叁界,又一念(念而無念)到西方。修行要眼假裝沒看到,耳裝沒聽到,老實念佛,現在你們都是眼睛睜大大的,仔細看看。修行要人家愈不認識,愈好修。
※日期:一九八叁年農曆八月一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二歲
★我們對,而別人不對,我們若讓他作主,則變成我們不對。意即自己要有主,不被他人所轉。
★經藏在哪裏?經藏在我們的心中。但這要智慧開才有辦法,智慧不開,看經書是迷迷糊糊的,若智慧開,則看經書會覺得很熟,且又會領悟出另一真理出來。
★法器、唱贊,這些都是自然會的,不是刻意去學,智慧開自然而然就會了。
※日期:一九八叁年農曆八月廿一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二歲
★在佛陀正法時代,魔王無法破壞佛法,他就說要在末法時代,穿出家人衣服,來破壞佛法,就如同現在的人,現出家相,而他的頭腦卻是在家樣,這就是魔。
※日期:一九八叁年農曆八月廿五曰 地點:承天禅寺 年齡:九十二歲
★念佛念到一心,心即佛,佛即心。
★這是前世修來的好因緣,才會你出家、我也出家,一起修行。出家修行要大家和睦相處,你好他也好,大家都好。不是和在家人一樣,誰好誰不好,這就有愛情愛別,修就是要修這些,冤親平等。
★在家人總希望子女長大成人,有一番作爲,讀大學、讀博士、賺大錢、吃好、穿好、住好,對兒女有所企望,等到兒女真有所成時,卻抛棄父母不顧,希望成空。一口氣快斷時,還想著我的兒子、媳婦、孫子,哀哀怨怨地對兒女還有所挂礙,愛情愛別、生、老、病、死、苦,也隨之而至,六道輪回逃也逃不了。父母對兒女的期待,就如同犀牛望月,月光雖能普照大地,但它是有生有滅的。佛光是無色相的,不生不滅,能普照到叁千大千世界。但有生有滅的力量強,所以往往念佛念到沒有了,卻想到這有生有滅的,想去追求名利,吃好穿好住好。貪世間的一枝草,都要再來輪回。所以修行要修什麼?就是修衣食住行、粗衣淡飯、香味觸法,修行修到智慧開了,就會用來比喻。
問:女衆念佛是否能達到一心?
師:能,佛是人做的,但女衆要比男衆多修五百世。
★我們在世間幾百年,才等于天人的一天,所以在世間不好過,是苦的。
★出家修行不要像在家人一樣,犀牛望月,要穿好、住好、吃好,到後來就要披毛戴角還。
徒問:爲什麼“甯可幫愚人拿包袱,不爲能人之軍師”?
師答:處處君子,處處小人(能人名堂較多),上上人有下智,下下人有上智。
◎對寺衆開示
★出家爲求解脫—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于衣、食、住、香、味、觸、法中不起貪念。
★我們累世所造的惡業比山還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會現前,所以有時候覺得出家後,業比在家多,我們要有力量跳得過去,如果不伏煩惱又起心動念,那就又造新業了。
★業障到,無明煩惱起,如無正念則邪念起,處處看人不順眼,處處不順心,就想離開另找道場,或覺得沒意思,還俗去,其實只要一起煩惱,就是自己不對,不管你有理還是沒理。
★做事不要計較,看到沒做好的,撿起來做,做事功德是自己的,如果講別人,那就是又造口業了,做事情不是替誰做的,是爲消自己業障而做。
★所以出家的好處,你們還看不出來,還不知道,這些業障如果不消,就都要擠在臨終時出現。外表上看出家人好像吃叁餐,做些事,其實出家就是要除這些貪、嗔、癡,及消我們的業障。例如:在擦椅子時,師父說再擦幹淨點,你們會想:已經擦得很好了,怎麼還這樣說?這種想法是俗人的見識,修行要直心,要說:“好!好!我再擦好。”這也是在考驗你們的心,所以,修行貴在直心。
★不要太愛惜這個假體,它終有一天會爛掉的,不要太縱容它。愈惜它,它愈壞,有了這個東西就會壞,不要被它利用了,我們要的是那個靈靈覺知,不生不滅的東西。
★不要執著于現在的父母家人,這些親人都是過去生中的冤親債主。
★修苦行即是在洗頭腦、換種子。
★生爲女身,能出家,得遇大善知識,又有安定的道場,應該感到萬幸才對,應該趕快修,改掉自己的脾氣,改掉不好的念頭與觀念。
★出家人不要怕死,死了去西方更好,出家人要有能把什麼事都化爲沒有的力量。
★你們現在無色相的都沒看到,所以沒興趣,總是往有色相的事物上面去追求。
★在食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給什麼吃什麼,不執著、不貪求,少些、壞一點也吃,否則吃太多,吃太好,業不易消,如又起貪念,則仍在輪回中。其實真正說起來,什麼東西拿去化驗也都會有毒,如水中也有毒,人家都這麼吃,我們就跟著吃,不起煩惱挂礙。
《廣公開示錄》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