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研究五十種陰魔,恐怕五百種陰魔都會出現哩!所以你們各位別把門打開,歡迎魔來搗亂。雖然說是魔,但是魔是從反面來幫助修道的,就看你志願堅不堅固。要是堅固,則千魔不改,萬魔不退,什麼也不怕。假如你無所求,所謂“到無求處便無憂”。無所求便什麼也不怕了。怕什麼?譬如有人怕鬼,覺得鬼很醜陋難看,因爲人人都知道人死了變成鬼,所以他就怕。可是沒有人怕神,金甲神人也是很厲害,可是人都不怕。孔子曾說“敬鬼神而遠之”。可是,應該不怕鬼亦不怕神,你對他們恭敬,但不要接近他們。魔是我們修道人的一種考試,所以各位不要有一種恐懼心。若是有恐懼心,你就是不想叫魔來,它也會來。你要是沒有恐懼心,它來也來不了。這是最要緊的密訣—就是不怕。你要是不怕,無所恐懼,這就是個“正”。正可以降伏一切,所謂“邪不勝正”。魔所怕的就是“正大光明”這四個字。你要有正大光明,魔也都循規蹈矩了,也向你叩頭頂禮了。
現在正研究色受想行識五十陰魔的境界,這不過是扼要的解釋,要是詳細分析其境界,數量沒有那麼多。所以佛演說這五十種是助人容易察覺的境界,人若明白了五十陰魔的道理,就不會爲境界所搖動,這是最要緊的。若不想被境界所搖動,首先要持戒。戒是一切定的根本,定是慧的根本,慧是成佛的根本。所以你想要成佛,一定要在戒定慧上修行。若與戒定慧不相合,都是心外求法,向外馳求。你要有戒力,就會有定力。真有定力,也就會有慧力。它是相生,戒生定,定發慧,慧成佛。這是缺一不可。所以我們現在研究,要用一種客觀的態度,不要有主觀。你有主觀,便容易落偏。要用擇法眼來觀察,也用妙觀察智來研究。可是也不要執著觀察上。這種妙觀察智就像鏡子似的和大圓鏡智差不多。不過大圓鏡智是不動不搖,能現出一切諸法實相。妙觀察智是用一種觀察的力量,才能知道清楚。我們要用客觀的態度,不落于偏見,才能認識境界。你一認識境界,就不會被它所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