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論脈、氣、明點與諸前行之關系▪P4

  ..續本文上一頁第,則能使外氣、內氣趨入中脈。收攝而後,魚躍水面,起本尊身,是使最細風心,成本尊身也。如能修得生起,則最細風心,必能有相當成就矣。蓋生起次第雲者,是生起“圓滿次第”之准備基礎也。圓滿次第雲者,是圓滿“生起次第”所修之功夫也。要圓滿次第修得好,非先在生起次第做好基礎功夫不可也。

  生起次第的壇場觀、外五輪觀,是由業劫氣化成智慧氣,如修得好,則能爲將來清淨刹土之准備立下基礎矣。如能多修壇城觀,則對於身體內二十四壇城脈氣,充滿智慧氣矣。皆修生起次第壇城觀之關系也。

  生起次第的證量,有叁條件,分述如下:

  (1)佛慢:如能修得好,必須氣入中脈,多持報身佛慢,化智慧氣。心有佛慢,則氣轉佛氣。

  (2)明顯:智氣充盈。

  (3)堅固:智氣堅定。

  又如以生起次第之叁種叁摩地配合比較:

  (1)入空真如定:能使智氣入中脈。

  (2)大悲如幻定:能使氣至五輪及全身細脈。

  (3)方便本因定:能使氣趨入心輪。

  又如以生起次第,而與五種作道相配:

  (1)勝解作道,(4)體性作道,(5)果作道,皆是明體性,化成智慧氣。

  (2)加持作道,(3)相作道,皆是加持本尊身,使氣入中脈。

  有些生起次第,極重各種收放瑜伽,茲亦分述其與氣之關系。

  (1)放瑜伽:能使氣化光,有了基礎。

  (2)收瑜伽:能使氣調柔,收攝安住。

  (3)粗顯瑜伽:能使氣力加強,貫通諸脈。

  (4)細點瑜伽:能使氣安住叁摩地薩埵內。

  從心修氣,需氣到量,才是心到量。如大手印、大圓滿等解脫道,都是從心修氣,故必須氣到量,才能算是心到量。七日成佛法,則要氣化光明,才是心到量。從氣修心,如修貪道等方便道,必須心到量,即證大圓滿,才能算是氣到量。如修雙身法,則要證四空、四喜、俱生喜,空樂不二;勝義光明未現前時,則脈、氣、明點未算修得好,更不能算是氣到量也。論明點

  □疏遠前行

  明點與無常心的關系

  明點分四:曰物質明點,曰咒明點,曰風明點,曰智慧明點。而真正的明點,當然是指智慧明點。本章所論,亦爲智慧明點。明點與無常心的關系,當以無常爲言,除脈、氣外,明點本身亦是無常的。

  明點分爲淨分、濁分兩種,均是一出世時便有,與之俱來,且皆無常者。先說濁分:最濁者爲一切排泄物,一方面生長,一方面退縮。如小孩之消化。血液循環,脈經心房,新陳代謝,就是無常。再說淨分:小孩生下來開始有之。其容光煥發,就是明點淨分的表現。到長大了,知好色則慕少艾,已有精液。雖未開始行爲,已先沖動,因此到了十六歲,明點始漏,漏即無常。若不下精,仍然是漏,以停留在內,小便即出,或從大便、毛孔、耳及口出了。故口水、鼻涕,都是明點也。

  肉瘤是明點分配不均所引起的病痛。而髒腑腸胃的病,均明點所顯也。若具無常心的人,則對于起居、飲食、寒暑,均留意調攝,可控製之,使不常病。以七情六欲之沖動,五髒六腑的毛病,均與明點有密切關系也。

  持命明點是不能增長的。若物質明點,可以增長,但不能穩住;只一行動,便漏失了。明點漏失,就是無常。如具無常心的人,時常加以警惕,對漏失明點的因緣,設法將之減少。如過分痛苦,超額飲食,過度房事,均應避免,少欲知足。尤其日常飲食,除知量外,並應極其注意,如下氣物品若蘿蔔、茄子,果結地下者,均能漏失明點,而辛辣發汗之品亦屬也。

  明點與出離心的關系

  出家的主要,就是不結婚,免明點之漏失也。但仍須飲食,略如前目下段所述,仍有漏點之慮,故西藏喇嘛,常備水壺,漏時即配帶,漏下即食之。比丘戒也有此條規定也。若具出離心的人,則貪境隔離,明點漏失之機會可以減少。淫邪書報、電影院、妓館更無法接近,以與外境隔離也。若不具出離心的人,明點漏失因緣較多,甚至染得楊梅,則血液有毒,修脈、氣、明點,不易成功,且易出毛病,以其邪火生也。

  明點與菩提心的關系

  以密乘灌頂而論,紅、白菩提就是明點。故發菩提心的人,外發菩提心,則內之菩提明點,自然增長,故心廣體胖。具菩提心者,而修脈、氣、明點,其成就與外道不同,以外道不顧菩提心者也。

  五種菩提心中,滾打菩提心就是明點的作用。而勝義菩提心者,勝義就是智慧也。明是智慧義,點是精華義。明是五智的理品,點是五大的精華。故勝義菩提心,是增長菩提心內的智慧部分。而滾打菩提心,就是五大五智的等份增長。若勝義菩提心發得圓滿,則能證空性智慧,而與大樂不透澈。若滾打菩提心發得圓滿的人,則空樂等分。這就是修脈、氣、明點的金剛乘行者所應發的心。然有年齡限製,要在未全漏失之前(有說爲叁十六歲,有說爲四十八歲者),發菩提心,趁早修持,當能成功。若在二十歲時,則最好矣。道家之童年起修,也是趁明點未漏之故。

  明點與戒之關系

  1.總論

  (1)攝律儀戒:此戒雖是只注重身口爲多,然不著香華鬘、美衣服等,是減少邪誘,以香花刺激性神經,損明點也。如能守之,則目不邪視,神不放逸,口不绮語,都是保全明點的。

  (2)攝善法戒:善行增長,則明點增長,此乃因果關系。爲善最樂,與心廣體胖,也是明點增長的道理。布施與精進,能使明點增長。密乘修菩提心各種儀規,均是請諸佛加被,光明到自己身上,轉施衆生,亦能使明點增長。獻曼達,爲增長明點的增上緣。古薩裏(施身)能除明點過患。

  (3)饒益有情戒:菩提心分兩支分,惟智與悲。饒益有情戒,是大悲心,故能增長菩提心的悲的支分,是屬白菩提的。若從智慧方面,通達無緣大悲,同體大悲,則能增長菩提心的智的支分,是屬紅菩提的。

  2.別論

  (1)菩提心戒:如守此戒,則心常圓直,明點安住自在。如壞的人,城府心重,明點腐敗者多。

  (2)密乘八粗重戒:“俗女自力取甘露”,甘露即明點也。此戒能守,不致染楊梅毒,自己明點不壞。

  (3)密乘十四根本墮:“不能斷失菩提心”,菩提心是指明點面言。本來菩提心已另有戒,爲何十四墮仍具此條?蓋所指明點也。“不毀自體”也是指明點而言。“毀謗婦女慧自性”,婦女自性有慧,風韻十足,是明點充盈之象征,故慧自性,明點自性也。“疑諸自性清淨法”也是指明點。明點是清淨的,但有疑爲不淨物。五肉五甘露,有明點在內,傳第二灌時,上師放出的明點,是不能懷疑的。“未證瑜伽持佛慢”,證不證瑜伽,是明點自在不自在之差別,自在則瑜伽成就,否則不自在。

  (4)五方佛叁昧耶:如守得好,則明點充滿五輪。

  (5)五空行母戒:如守得好,則明點充滿大樂。如明點防護不力,乃至失了一點,十萬空行飲泣,這當然指智慧明點而言。

  (6)大圓滿性戒:如守得好,則惟一明點(即智慧明點)可現前也。

  明點與定的關系

  凡攝定也,必先調整呼吸,這與風明點有關系。如以定的姿勢(七支坐)而論:舌抵上颚,則生甘露(即白菩提)。目視定量,不高不低,使目力不疲,與明點安住直接有關系。雙跏趺使明點不致向下漏,而令明點安住臍、密輪中,故跏趺坐得好的人,是沒有遺精的。肩張則上明點能安住,腰直則中明點能安住;昏沈是明點向下沈,掉舉是明點流動,散亂是明點向上浮動。九住心之定,在定上當然說是心。而在明點上說,就是明點能安住,則心才能安住。定上起觀,是支持明點化智慧。故定能修得好,則明點化智慧,容易得多。

  明點與智慧的關系

  四種明點,最後的名智慧明點,這才是真正明點,而爲普通人所沒有的。明點就是舍利,全體通亮。若普通人所出的精,就是物質明點。實在來說,既不成點,亦不透明。而風明點、咒明點,均屬精類。如修脈、氣、明點的人,得大圓滿見者,才有此真正明點。在體內是液體的,出體外時,以空氣關系,硬化而成點,這與戒及智慧均有關系。蓋以物質明點,是沒有加持的。風、咒兩明點,則有加持。若成此明點,則非仗智慧不可也。由物質明點,經過風、咒明點鍛煉,複經紅菩提拙火融化,與智慧配合,才成明點,而且還要有深厚的智慧基礎,先通達小乘之人無我,然後得“明”。再通達大乘之法無我,然後得“點”。明從五智來,點則從五大來也。得五智且得五大空性,加上大樂任運生起,而以四喜配四空,這就是智慧明點的成就,且是圓滿次第中最重要的東西也。如智慧沒有基礎,則修方便道,亦須具有大圓滿見始可。若修般若道,不用方便,則須叁大阿僧祗劫始克成佛,因須五智五大同時證得。此智慧與明點關系,其重要有如此者。

  □親近前行——明點與生起次第的關系

  生起次第,開始就是觀空,是把以前所修定及智慧之所得,而使明點化成智慧明點的要緊前行。隨觀八葉蓮花,就是心之明點。我們知道,五髒六腑都是明點所安住的地方,如此觀時,能令心輪明點安住增長。故多觀蓮花,能令心輪開發;多觀月輪,能令明點光明;多觀日輪,能使明點暖樂;多觀種子字,能令智慧顯現。而明點的分別:種子字是咒明點,咒鬘旋轉是風明點,日、月輪均是智慧明點,日輪是紅菩提,月輪是白菩提。

  生起本尊身,有叁種,特分述之:

  (1)叁昧耶身:是四種明點的總住處。

  (2)智慧身:是智慧明點的總住處。

  (3)叁摩地身:是智慧明點的標幟。

  生起次第的證量,有叁條件,分述如下:

  (1)佛慢:知明點不同凡夫的精,具佛慢故。

  (2)明顯:智慧明點顯現。

  (3)堅固:明點安住。

  又如以生起次第之叁種叁摩地配合比較:

  (1)入空真如定:能使智慧明點安住。”

  (2)大悲如幻定與(3)方便本因定:能使白菩提流注五輪,散布全身。

  又如以生起次第,而與五種作道相配:

  …

《論脈、氣、明點與諸前行之關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