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密宗道次第廣論(二十二卷)▪P69

  ..續本文上一頁色、輕觸、周遍、正得、光明、堅固、(612)自在、如意。」若欲現世修大成就,定當修此叁行之一,令道增長。如〈攝行論〉應當廣知。

  癸四 彼等爲叁士道之理

  如是無上瑜伽部一切道,若順所化修果次第,攝爲叁類,上者現世成佛,中者中有成佛,下者轉生成佛。其先修習共道,次受清淨灌頂,守護叁昧耶戒,叁根皆同。其不同者,初是能學二種次第及行。于此若得幻身,現身決定成佛。如〈五次第論〉雲:「自加持次第,若未獲得者,經續及儀軌,徒勞空無益。若得自加持,一切佛本性,則能于現生,成佛定無疑。」第二謂已滿足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得心遠離,然于現生未修叁行之一。于臨終時,先發是願,願能現證死有光明真勝義谛,于死有後當起幻身。如是死時,順死漸次而修入光明之次第,即能現起死有光明。由此力故,于余凡人成中有時,即成幻身,〈攝行論〉雲:「若修行者雖證聖谛,然由宿習串習之力,務農營商承事等事,種種散亂,于叁種行俱未修行,及余行者因缺資具,不能圓滿經說儀軌故未修行。此等于命終時更受後有耶?爲即得成金剛持耶?答雲:「若已證得圓滿次第一切皆修,則于現世而般涅槃,無可疑惑。(613)若知真實但由資緣不具,未能如經所說而修諸行,然能離一切見而命終者即勝義谛,次受生者即世俗谛。謂證真已若入光明棄舍凡蘊,當發堅固願心,以自加持次第而起。若能如是作意而住,則余生中亦定不舍彼作意,故能證得一切種智。」此說若得幻身,則于此身定能成佛。〈寶性論〉雲:「聖者永拔除,死老及病苦,業煩惱力生,此無故彼無。」此說大乘聖人永斷業力之死。〈菩薩地〉說入地已後不乏資財。故此所說未得幻身而證光明,未斷業力之死,由資具匮乏故如是行者,是未得幻身之異生。此于死後得幻身者,是最初得,若現證此中之光明,必須先得幻身,故于死時證光明者,亦非現證。此是死後不起中有而成幻身,成就唯從風心所起金剛薩埵行相之身,非成凡常中有身已再依彼身而修幻身。得幻身已次于彼身修所余道,即于彼身而得成佛。〈口授論〉說即生成佛道次第雲:「自加持次第,是故瑜伽師,當于多劫中,正勤講說此。」後雲:「自心入法界,明喜如虛空,次成有神通,五齡童身時,樂圓滿無比,次往他生時,現諸變化身,皆悉能善證。」此與〈攝行論〉同。說成中有樂圓滿無比者,謂成報身。此是道位叁身,以〈五次第論〉說幻身爲報身故。(614)即于初次第時,〈釋論〉亦說入光明爲法身故,最初依怙爲報身故,故非究竟之叁身也。〈口授論〉中雖說頗[口*縛]如是成就,然說頗[口*縛]能否是成就實有二類。能成就者謂「五齡童身時」是于成中有時能起幻身,非是成中有已次修幻身。故如〈攝行論〉中所說智德,須于現身證得。成彼身已再修余道,亦如上說。

  若不能得如是叁身,則說生爲持明之主,漸修大印悉地。〈口授論〉雲:「若未成叁身,則成持明主,漸次修大印。說以此叁相,而成彼悉地。」此說現生中有轉生叁種成佛。其中有成佛者,即如上述由離方便,到中有時,以有善巧方便教授,成就金剛薩埵行相天身,即于彼身成佛。如是現生成佛以及中有成佛,唯由修未修行之力,果有遠近,其道相同。其轉生成佛者,有灌頂已唯護叁昧耶與戒律,未多修道,有雖修道唯修生起次第以下,或有得心遠離以下圓滿次第。以此爲例,余部諸道亦應准知。頗[口*縛]非是現生成佛之道,以〈口授論〉說是中有成佛轉生成佛之共道故。

  龍猛、智足二派論中,說修中有爲報身相,除前述之道外,未說余道。成報身後修行余道,(615)雖未明說,意謂于前現生成佛之時,已說得幻身後,現證光明,依彼教授即能了知。又爲于死有時能知死有光明與彼和合,至中有位能自了知中有而修中有教授,臨受生時能于男女交會滅除貪嗔生勝妙處。故于現在當發決定空見,修習道位光明,及緣生起次第天身明了堅固,修幻教授,解脫道者修猛利火,貪愛道者依止業印不離樂空之心,彌拉師說此是麻跋大師心要教授。

  爲欲將來認識死光明故,現在修習與死漸次最相隨順睡眠光明,是善方便。此謂漸收明相至最微細,頓入睡眠,現起無念重無分別,即是近得。以此亦應比知明增二相。次于已過無念重無分別未起夢境之間,現如無雲之虛空時,正是睡眠光明。〈攝行論〉雲:「次經多生展轉修習,學無我法,了知清淨加行,當與本性境相合雜,以此漸次緣勝義谛。其漸次者謂令蘊等入微細界,細界入心,心入于思,思入無明,以是加行而入睡眠。心思入無明之剎那,即成忘念。後無忘念智性,即是光明。又解脫時得風自性,便有余夢相起,乃至識未散動當于爾時觀睡光明。此即名爲各別自證離身語相真勝義谛內證菩提。」(616)若未能知睡眠光明界限,則或有以無念重無分別爲睡光明,或以夢位引生無分別定爲睡光明。

  此雖是于究竟生起次第,叁遠離等圓滿次第已有力者,修習最無戲論時說。然于未到彼位之前,亦可與彼隨順而修。睡眠光明根本,乃至風未動時而有,風散動後即入夢相。故欲任持彼時,先當發願任持不失勿令入夢,即于爾時攝持其心。此即「乃至」等義。又于爾時當憶正見所抉擇義而修,非但修習如無雲之虛空而已。次若不能安住彼定須起定時,莫令入于凡常夢相應,勤現起金剛薩埵之身,以生起次第時空後多起天身,圓滿次第亦如是故。漸收現境如無雲虛空者,隨順死有,故從彼起定時極似中有。若于死有修習法身,中有定須修報身故。

  此任持睡眠光明之教授,不依余緣,但能持夢,即能修習。此光明與起夢身法,是合修死光明與合修中有之教授心髒,故師長應詳爲解說。

  辛四 現證所修之果(617)

  修二次第以及諸行之果有叁,最上成佛,中品獲得八大悉地,下品成就息災、增益、愛敬、降伏四種事業。〈明炬論〉雲:「亦當說所爲,謂息災等法,如是八悉地,成佛爲最上。」此說生起次第最堅固後修前二悉地者,謂能如實成就彼等。若非如實,則初修業咒師修之,亦能成就衆多相似悉地。又有觀想、念誦、藥物、護摩多種修法,故當順自能力與所爲而修也。

  若于一曼陀羅已經專精念誦修習,若息病魔,若增壽慧,若欲攝受不信正法者,若于非極粗猛難降伏者作治罰等,但于彼天瑜伽略爲變改,皆可修作。不須別求延壽增慧等諸教授。

  修上成就地建立者,〈金剛藏莊嚴經〉說十二地,謂普光明,甘露光明,虛空光明,金剛光明,寶光明,持蓮花業光明,無譬喻離比喻慧光明,一切智,各別自證地。〈現說尊長經〉雲:「極喜等十上,無喻與具智,金剛地十叁。」說十叁地,立十叁地,〈教授穗〉有二說:「于十一地,加勝解行地共十二,加初修業地共十叁,或加勝進道性無比喻地及加佛地無間道體具智地共十叁。」(618)後說但于十地中分,即十地與勝進道無間道爲叁,解釋〈現說尊長〉意趣。寂靜論師說于共許十一地上加異生地,是〈歡喜金剛經〉十二地之義。〈金剛藏莊嚴經〉所說十二地同。「釋續金剛鬘經」如前所引說十四地,亦但共許之極喜等十地與異生地,開合不同,非說較波羅蜜多乘所說十一普光明地,更有超勝之地。

  經彼諸地成佛之理,波羅蜜多乘有于色界天身成佛、欲界人身成佛二說。諸聲聞部不許前說,于後說中許最後有未成佛時仍是異生,如〈俱舍〉雲:「父母病法師,最後身菩薩,設非證聖者,施果亦無量。」〈大遊戲經〉《苦行品》亦雲:「假使大地碎百分,寶山須彌成大海,日月星辰皆墜地,雖是異生我無死。」大乘經中亦有宣說菩薩最後身時,仍是異生與十地菩薩者,依此等經故于印度亦有多說。然解密意堪爲量者,多說彼是示現,非如實義,〈寶性論〉雲:「大悲知世間,普觀一切世,不動于法身,以種種化事,示現而受生,及從覩史沒。」說生覩史天等,亦是已成佛之事業。〈分別熾然論引經〉雲:「諸佛等正覺,于色究竟宮,斷障成佛已,化現此成佛。」是故菩薩成佛之身,于波羅蜜多乘,唯應許色究竟天身,(619)如〈入中論釋〉雲:「由得第十發心,自知能得佛法,複于佛地精進修行,發勤精進欲得之無上智,諸佛世尊唯于色究竟天中得。」〈本地分〉說過淨居天,別有大自在天。是說超聖聲聞能生之色究竟,別有第二色究竟天。

  佛薄伽梵唯一剎那證得一切種智,〈入中論〉雲:「如器有異空無別,諸法雖別性無差,是故正知同一味,妙智剎那證所知。」此謂永拔一切二取習氣,智與一切法真實性,一味無別,安住法身永無動轉。爾時由住報身而證,如〈入中論釋〉雲:「諸佛如來,安住色身現證法界,此身具足百福莊嚴,成就種種不思議法。彼即菩薩受用法因轉依而成。」此與〈分別熾然論〉說龍猛菩薩意許相同。〈分別熾然論〉說:「金剛軍說彼身爲異熟身,無著說彼爲受用身,爲力等法所依止故,亦是法身,于瞻部洲示現化身成大菩提。」論師多說此義。

  無上瑜伽即生成佛之身說是人身,如〈無垢光釋〉雲:「言于此身給佛果者,謂能于此人生而給佛果,非于天等五趣之生。是爲教王。」〈金剛藏釋〉亦雲:「言于此生給佛果者,(620)謂由數數生人乃成,非是天及阿修羅等。」「建立次第」亦說是南瞻部洲之人身。然如上說,中等補特伽羅成佛之身容有例外,以彼先于人身有修道之力故,故以咒道即生或于中有成佛,要如是身。然成咒中所說之佛則非定爾,咒中亦說色究竟身成正覺故。成佛之理,謂修道後,身成色身,心恒安住法身成就雙運,如前廣說。〈不共密教〉及〈無垢光〉亦說,我等大師久已成佛,今于此間示現成佛。余咒說者亦多。故說大師化現成佛非新成者,顯密相共,因陀羅薄底王雖于此大師教法中得大菩提,然無一教法中有二大師之過,以彼實際雖已成佛,然于有情不共顯示成佛事故。猶如此土大師眷屬有彌勒等。〈攝行論〉雲:「此中行者謂世俗谛,行謂勝義,所行謂無二智,遍知彼因果無二者,此即名修。〈一切秘密經〉雲:「果以因印證,因亦由果證,余經俱胝劫,終不得悉地。」此說若無世俗幻身,勝義光明無二雙運圓滿次第,縱經百俱胝劫,亦不能得悉地。〈集密後續〉如上所引,若無六支圓滿次第,不得上品成就。諸余無邊經論,亦說若無圓滿次第要旨,唯以生起次第不得上品悉地。故若唯修下叁部道,不能現身成佛,以彼等中不共咒道較之生起次第無過上故。(621)若爾彼諸續中雲何多說即生成佛?彼諸續中雖作是說,然彼所說非定具足一生成佛之道。若不爾者,則諸堪爲定量經論,凡說依此能成佛者,則于彼中當說一切成佛之道。如是應知或明一分生起圓滿次第,亦說由此現生即能成佛,然唯修彼非能一生成佛。故若所化不欲久經無數大劫而成佛者,當入無上瑜伽之門。

  總之,咒中共有叁種成就建立,說新成佛之身,有色界天欲界人身之二,及久已成佛,今于欲界人身示現成佛之一。至成佛時,如語自在稱說,雖有唯身、唯智、二俱寂等多種主張。然共許爲有相好莊嚴之色身,複非粗色而是智身,與此智身體性無別,有如所有盡所有智,于彼身智獲得自在即是成佛。此爲智者,略示果位觀察之門,可觀察處雖有多種,恐煩且止。

  如是先修共道淨相續已,承事師長。迨知能修清淨甚深灌頂,乃受灌頂律儀及叁昧耶。次于所受叁種律儀如法謹護次以四座瑜伽修初次第,成熟能生圓滿次第勝智善根。殊勝圓滿次第漸次生已,再修雙運智身。如是了知一切經續要旨,皆是一人成佛順緣,(622)自能住持能仁圓滿聖教,亦能令他增長。

  嗢柁南曰:

  久遠親近善知識  少學經教勿自滿  精細分別經教義  于所聞義勤修習

  能熟灌頂解脫道  于所修果皆不愚  以金剛乘道進修  善巧彼者名咒師。

  回向頌:

  普顯密義日今出  高深廣大觀慧空  善說千光照十方  開敷無邊聖教蓮

  善根明慧六足衆  喜笑音聲遍十方  采取花蜜設歡會  學金剛乘獲悉地

  四部續寶之所成  具足灌頂四層級  二次威光觀無厭  四身果德頂莊嚴

  含種種界聖教水  由慧進風所皷動  于此雪山金剛際  凝成佛教海中飾

  此由多聞破愚闇  如理修證調自身  增上淨意爲聖教  衆多正法親友等

  及大福力生貴族  殊勝善行護衆生  荷宏法擔無疲厭  住持密咒所勸請

  常時祈禱增上尊  隨從恩師善巧言  于持明咒聖教海  審谛觀察而造此(623)

  然由慧修念力微  我今所有諸過失  對佛菩薩至誠悔  願罪因果鹹清淨

  勤造大密道次第  所集廣大二資糧  回向能滿衆生願  速得雙運金剛持

  一切生中悉地本  承事大乘善知識  如法傳四淨灌頂  願成甚深道法器

  爾時師長勇識衆  請爲見證而善受  應守食依叁昧耶  所有製限皆不違

  二次及行續部義  願以無盡清淨理  盡斷無知邪解疑  精勤修行爲心要

  如是學習廣大行  願有力者恒相助  令諸災難名亦無  順緣如意皆圓滿

  深信唯有佛聖教  乃是衆生善樂本  縱失身命不棄舍  以大志力持正法

  今此善顯秘密義  願于大乘無邊行  能助教典成教授  令聖教藏常光顯

  猶如霞雲繞金山  上系帝青爲頂髻  紫金色身殊妙頂  靛青五髻最端嚴

  妙音于我一切生  歡喜攝受施大恩  于最難測正法海  智慧無礙皆能入

  此依善閑教理隨聞正行荷負聖教戒律精嚴,勝依譯師多次勸請,又有衆多先求了知金剛乘道修心要者,懇請廣造四部密法修道要旨,又有迦舉行派帕摩主巴紹尊位者[口*堇]哦大師後裔,(624)咒心福稱于法法師獲不壞信志宏密乘,數數勸請廣釋密乘。以此今造〈大金剛持道次第開顯一切密要論〉。

  釋迦苾刍持金剛者東宗喀人善慧名稱吉祥,曾由解行圓融義成寶恩師處于金剛乘最初成熟,次依具擇法眼童慧大師等諸知識甘露言教,及于密乘無邊教義審谛觀察。于雪山聚阿得貢賈山中慈氏洲造。雅德福祥賢書。

  以此功德惟願聖教遍宏十方。

  民國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七日  譯在缙雲山編譯處並承印順法師詳爲潤色

  密宗道次第廣論卷二十二終(625)

  

  

《密宗道次第廣論(二十二卷)》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