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利樂衆生,這樣才有價值。不是死坐在那裏不動,那不成了泥菩薩了嗎?
前面講過,見到本性之後,須要在事境上勤除習氣。觀照,就是除習氣的最好辦法。觀照,就是佛性的妙用啊!不僅觀照時是妙用,一切時都是妙用。比如遊山玩水、探親訪友、看戲跳舞都是妙用。不是不能看戲,但不要被戲看了去,被戲裏的情節轉了去。正看時,隨著戲裏的悲歡離合而頻起喜怒哀樂,看過後還念念不忘、耿耿于懷,腦筋老是跟著戲裏的情節轉,這個人這麼好,那個人那麼壞……這就叫做被戲看了去,這怎麼行?看戲也能用功練心,看看這個心能不能被轉動。若能達到“猶如木人看花鳥”,就是好功夫了。但這並不是說,戲裏的好人壞人都不知道,戲的情節也不知道。如果什麼都不知道,豈不成了死水一潭了嗎?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分別取舍,不爲戲裏的情節所動。看而不看,不看而看,絲毫無住。“人間事不過總是戲”,我們放不下這個,放不下那個,其實這都像戲一樣虛妄啊!一口氣不來,這場戲就演完了,執著它幹什麼?
我們做功夫,勤勤懇懇地用功,法身沒有增加一分;我們放逸,法身也沒有減少一分。換句話說,我們成佛,法身沒有增加一分,做衆生也沒有減少一分;升天沒有增加一分,下地獄也沒有減少一分。它沒有生滅去來,亘萬古而不變。美國有一位叫盧勝彥的“活佛”這樣說:“做功夫,佛性(天心)就升上天,不好的惡心就降到地下去。”一個升上來,一個降下去,一顆真心分成兩個,那可真糟糕透了!有的法師講經時說:“假如我們做了壞事,做壞事的妄心下地獄;真心升到天上去。”也是把真、妄分成兩個心。他們不知道真心(佛性)和妄心原是一體,妄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妄心。比如,水(喻真心)起了波浪(喻妄心),波浪就是水,水就是波浪,怎麼有兩個呢?有人問:“沒有兩個,爲什麼人家說叁魂七魄呢?叁魂七魄不是有十個嗎?”如果真是這樣,一個人豈不變成十個了嗎?不是啊!所謂“魂”者,屬于陽,是光明無私的正氣;“魄”者,屬于陰,是黑暗汙穢的邪念。叁魂七魄,是說一個人光明的成分少,只有叁份,而黑暗的、見不得人的東西多,有七份。不是把一個人分成十個東西。如果我們把七份黑暗的邪心都驅除掉,都轉過來,完全化成光明,就成道了。像呂純陽祖師之所以稱“純陽”,就是“魄”都化除了,黑暗都化爲光明,而成仙道。因此,真心和妄心不是兩個東西。你下地獄,真心也跟著你下地獄,但它的光明並沒有減少,也沒有汙穢,它也不痛苦。猶如一顆珍珠被汙泥包裹了,珍珠的光明並不減少。你升天,它也不快樂,它的光明也沒有增加。我們的自性時時刻刻都是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動不搖、不生不滅的。
“貪嗔、煩惱、苦樂感受等之自性,知其皆是法爾,即得法身妙用。”
我們之所以有貪嗔、煩惱、苦樂等等感受,皆是法身自然的妙用。假如沒有法身,就生不起這些感受:但有這種情感不同的變幻——時而歡樂,時而憂愁煩惱,這都是貪、嗔、癡叁毒在作怪。遇到不如意事就煩惱,求而不得就嗔怒,滿足不了自己的心願就悲苦怨恨,滿足了自己的欲望就欣喜快樂。這些感受都是空無自性,都是對境生起的妄想。所謂“萬法本閑,唯人自鬧”,這都是有根本無明的緣故。講到無明,修法的人都害怕,就是這東西害人,使我們在六道裏輪回!假如沒有它,我們早就成佛了!但是你不要怕,無明並非實有,不過是個妄想、幻影,我們只要一覺,就把它照破了。因爲它不是一個實有的東西,所以,不能用什麼物體來把它敲破。只要覺悟貪、嗔、癡、慢、疑等都是我們著境粘心所起的妄受,都是無明妄想,它本自法爾如此,是空無所有的。法爾者,“本來如此,並非有意造作”之意也。我們明白了這個妙理,一切苦樂、煩惱,一覺就化脫了。正如《圓覺經》所說:“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我們平常說“業障深重”,什麼叫業障啊?業障是你著相。假如你不著相,什麼煩惱也沒有,業障又從何來?所有苦受、樂受,如同我們睡覺做夢,夢境當中,惡夢、美夢宛然,但你一醒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我們如果能夠猛醒,一切放下,不著相,就得法身妙用了。法身妙用並不難,只要我們時時清醒,時時不住相。
有人說:“哎呀!參禅學密很難,還是念佛求生西方容易呀!”其實,他弄錯了,念佛、參禅、學密都一樣,沒有什麼難易之分,不過隨各人的根性不同,選擇一合適自己的法門而已。念佛是用佛號打掃自己心地上的積垢,用持名的方法使自己清醒過來。蓮池大師說念佛是“聲聲喚醒主人翁”。就是一聲一聲虔誠地念誦聖號,把自己的本性喚醒,不要住相,不要粘境,從而親見佛性,于臨命終時,得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參禅也一樣,時時照顧話頭,看著妄念從什麼地方來。念頭一起,就問它:你從什麼地方來?迎頭一棒。這妄念本來沒有,是虛妄的幻影,一打它就沒有了。這和念佛一樣,都是爲了消盡妄想,從而親證本來。但有人說不一樣,他說念佛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以及蓮池海會諸菩薩接引,往生西方,橫超叁界,而參禅不能。其實他們也弄錯了,接引橫超是有的,但接引橫超並不是拉你去。永明壽禅師說得很清楚:佛如天上的月亮,心就好比一盆水,心清淨了,月亮的影子才能現出來;若心不清淨——是汙水,天上月亮雖有(佛雖放光照你,而你卻看不見),也現不出來,那你就不能生西方了。憨山大師說,念佛要念得得力,把愛根斬斷,生西才有希望。愛根就是無明妄動的愛情,這是生死的根本,不斬斷它,心就像汙水,月亮的影子在汙水就現不出來。不是佛不來接引你,不放光照你,只是你自己看不見,猶如盲人不能見到太陽一樣。再說,參禅的人用功,心地空淨了,那就是淨土。因爲心就是土,土就是心。佛說:“欲淨其土,先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心清淨了,佛土才淨,此時你發願生西方,定蒙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阿彌陀佛不似我們凡夫,凡夫會有愛憎之感,你跟我結緣得好,我就接引你;你沒有和我結緣,我就不睬你。佛菩薩是行無緣大慈的,沒有這種劣見,你沒跟我結緣,我倒要與你結緣,慈悲接引你。就密宗講來,阿彌陀佛不管你是念佛,還是修其他法門,當你臨命終時,他都放光來照你,接引你生西。而且不光是修行的人,就是不修行的人,造惡的人,他也照,也接引。只是這些造惡的人業障深重,看不見佛光,或者見佛光強烈,嚇得逃走,沒有福氣生西。《阿彌陀經》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福德、因緣,叁者缺一不可。想生到西方去,要善根、福德、因緣具足才行,不是馬馬虎虎地念兩句阿彌陀佛就能去的。
諸位菩薩,我們要真正用功,把妄心完全息下來才能成道啊!大手印講的是心地法門。一真法界——華藏世界,就是大手印。西方極樂世界就在這個大手印當中,不出大手印之外。西方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就在這個大手印的第十叁層,“實報莊嚴土”就是華藏世界的第二十層。我們娑婆世界也是第十叁層,和西方的“凡聖同居土”是平行的。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就是說,從我們這兒,向西方去,就是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我們只要深信不疑,做一切善事,發願回向往生,都是可以去的,佛菩薩不會拒絕的。並不是沒有念阿彌陀佛的聖號就不能去。有人說,我念佛念得少,恐怕不能去吧。此話不對!生西與否,不是看你念得多少,這不是買賣,而要看你念佛的質量如何,心地是否虔誠,心裏是否清淨。假如你心裏真清淨了,臨命終時一念也能生西。吾人果能反省一切色、聲、香、味、觸、法都是空花水月不可求、不可得,一放一切放,清淨無染地念一聲“阿彌陀佛”,這一念清淨心就能與佛相應,而生到西方去,也不需要十念、百念、千萬念,就看你臨命終時能不能一心不亂而正念分明。臨終時,能心不顛倒,意不散亂,而正念分明,這是深得念佛叁昧的功夫啊!功夫能做到這步田地,就靠現在勤懇掃除妄習而積累起來的。所以現在用功,要虔誠地放下、放下、再放下,使心清淨無染,將來才能穩操勝券,往生西方,這也是法身的妙用啊!我們把禅宗、淨土宗、密宗融于一爐,是因爲它們本來是一體的。不要去分密宗呀、禅宗呀、淨土宗呀,本來是一個佛宗啊!
“如不達自然任運,必妄念紛馳而落凡愚。故常應不離無修之大自然住。”
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的舉措施爲,都是真心的妙用,一切色相都是自己的化身。自當隨順種種因緣應付操作,盡一己之力,爲群衆造福,這就叫“自然任運”。如果不明白、不通達“自然任運”的道理,必定著境粘心,貪得無厭地爲滿足自己的欲望而妄念紛飛,那就把大好的一尊活佛埋沒爲凡夫愚婦了。我們修法原爲見性證道,一切不著。假如想發神通,想得到什麼東西,或是求佛菩薩保佑升官發財,那就與學佛背道而馳了。現在我們只要時時刻刻任運無住,于一切妄想境不加了知,而又非同木石,而了了分明地應機隨緣,這就是佛事。我們在前面講過,不要認這個色身爲我,要以空寂爲體;不要認妄念,要以靈知爲心。用心地法門來修,就如用米來燒飯一樣,必定能成飯;不這樣修呢?就是用沙來煮飯,費盡功夫,也煮不成飯。我們明白了這清淨無染而了了分明的靈知之心就是佛,便不再著相,而任運自然地爲群衆服務,以在事境上鍛煉,除盡妄習而圓證佛果。反之,必定妄念紛飛,自落凡愚,而生死不了。我們這些凡夫多生曆劫著相慣了,一下子是改不過來的,非但在飲食起居上挑揀分別,即使在修法上也挑揀個不停。這個說:“淨土宗好,可靠;禅宗危險,不可靠。”那個說:“密宗好。”另有人說:“密宗也不好,密宗妖氣重重。”哎呀,這個好,那個不好……
《恒河大手印 (第八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