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修持藥師法門
自立法師講
佛曆二五叁七年九月廿五日講于菲律濱佛教居士林法淨記
林長、諸位法師、諸位清姑、各位善友:
在佛陀以及藥師如來慈光加被之下,我今天能夠有這個機會跟大家見面,同時結個法緣,感覺得很榮幸。
今天是農曆九月廿五日,是佛教居士林每一個月的共修法會。此地的共修是念《藥師經》,稱爲藥師法會。所以,我就以〈怎樣修持藥師法門〉作爲講題,來跟大家談談。
淨土的種類
在佛教裏面,平常都說我希望將來能夠生到淨土去,淨土是個很清淨的國土,那裏的環境實在太理想了。在中國,講到淨土,由于提倡念阿彌陀佛非常普遍,非常盛行,所以,一提到淨土法門,就自然而然地想起西方極樂世界。其實,除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彌陀淨土以外,還有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淨土法門;假使生到欲界第四天──兜率天,也是個淨土,在那裏可以親近彌勒菩薩。甚至還有十方世界,很多很多的佛土,總稱爲十方淨土。所有的淨土,都是佛教徒所向往的地方。
我今天所要介紹的,是中國佛教所強調的東西兩個淨土法門,其中的東方淨土法門,在座的諸位,我相信好多都到過大陸去朝山,都會看到,每個寺廟的大雄寶殿裏面,大部份都供奉著叁尊大佛,一般中間供奉的,就是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左邊是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這叁尊大佛,除了我們的教主而外,說明了佛教所提倡的是東西兩方面的淨土法門。
西方淨土,所根據的經典,有所謂淨土叁經:《佛說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這是彌陀淨土的依據。那麼,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淨土呢?主要是根據我們剛才所念誦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也可以說,藥師淨土是根據《藥師經》來修持的。
離苦得樂的法門
我們現在工商業社會,大家都很忙碌,在座諸位能夠從忙裏偷閑,來共修、來聞法,所爲何事?就是感覺得人生有很多的缺陷,很多的痛苦。所以,學佛的目的,就是希望離苦得樂。假如人生沒有痛苦的話,我們一直生活在歡樂當中,沒有什麼缺陷,我想,信仰宗教,大家都不需要了。我們信宗教、學佛,就是要求得離苦得樂。
所謂離苦得樂,依佛教說,有叁種追求快樂的法門,就是:現生樂、後世樂、究竟解脫樂。
一、現生樂:什麼叫做現生樂?我們先看看人生,自從哇哇墮地,從母胎生下來,一落地,小孩子就哭,這就是痛苦呀!這種痛苦是與生俱來的,我們處在痛苦當中,勞勞碌碌地過一輩子,總希望找個辦法,能夠取得一點點物質的享受,能夠得到一絲絲精神方面的慰藉。這種快樂,固然是不會長久的,不過它對我們痛苦的人生,卻是一種安慰劑,要求得這種快樂,就是現生樂。在我們現實人生的環境裏面,在人生的旅程當中,能夠得到快樂,這個用什麼方法求得呢?這就是我們所誦的《藥師經》,它裏面告訴我們可以得到現實的快樂。
二、後世樂:就是我們這一輩子走到盡頭,離開這個世界,到什麼地方去呢?對于後世,好多人也希望早點作打算。所以,談到後世樂,不單單是佛教,其它的宗教,也都很重視。比如說天主教、基督教,在報上的訃告,可以看到他們說爲「蒙主榮召」、「安息主懷」,這就是死了以後,他們的「主」把他召回去,他們感覺到很光榮,他們安息在主的懷抱裏面,生到天國可以得到永生了,這是他們所提倡的後世樂。可是,他們雖然生到天國裏面去,是不能作「主」的,他們只是在主的旁邊當作使者,可以說是享樂了,除了享樂還做什麼呢?不知道。
佛教也提倡:修十善,將來可以生天的,可是生到天上去,有一天,天福享盡了,也會墮下來,還是要受輪回之苦的,所以,這種快樂不是究竟的。佛教倒是說到上生兜率天,親近彌勒菩薩,跟著彌勒菩薩修學佛法,將來隨彌勒菩薩下生人間,在龍華叁會圓成佛道,這樣的天,是可以生的。
佛教所謂後世樂,往往都念阿彌陀佛聖號。阿彌陀佛在過去發了四十八願,要圓成一個極樂淨土。所以,假使能夠一心念佛,將來阿彌陀佛接引我們到西方去,蓮花化生,那個就是佛教的後世樂。但是,千萬不要以爲念佛,到了西方,就是成佛了,好象什麼都成功了,這是錯誤的想法。我們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只是到了一個理想的環境當中,好好的修學佛法,將來有一天,修學成功了,還要倒駕慈航,回到娑婆來廣度衆生,這樣才是學佛的正確途徑,並不是說念佛到了西方,就成佛了,沒有那麼簡單的事。
所以,講到現生樂,就講到藥師佛的藥師法門,後世樂是講阿彌陀佛淨土法門。但是,在中國有一種約定俗成的觀念,認爲生到東方琉璃淨土去,就是消災延壽,是很幸運,有福報的,可以得到長生,幸福;而假使生到西方極樂淨土去呢?阿彌陀佛接引我們去,這是死了,是不吉利的。這樣的觀念,造成了中國人,逢到喜慶的事情,比如爲長輩祝壽,或者兒女彌月,或是舉行佛化婚禮,只能念藥師佛的聖號,不能稱念阿彌陀佛,因爲念阿彌陀佛太不吉利了。好象我們隱秀寺,一個月叁次的共修法會,初一念《彌陀經》和阿彌陀佛;十五念《忏悔文》和藥師如來;二十叁念《普門品》和觀世音菩薩。可是,有的時候,初一《彌陀經》念到一半,或者繞佛到了一半,有的善友一來,說:「啊!師父,我今天要打齋,今天是我的生日,要念『藥師佛』呀!」
這種庸俗的觀念是錯誤的,而且擾亂了共修的秩序,實在不好!
在座好多的善友,已經對佛學很有研究,都知道念阿彌陀佛不是度亡,不是超度死人的。依《彌陀經》說:「彼佛何故號阿彌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阿彌陀翻成中國話,是無量光、無量壽,我們要得到前途光明,要念阿彌陀佛;我們希望長壽,而且無量的壽命,都要念阿彌陀佛,因此,念阿彌陀佛不是凶事。這道理,乘這時候順便告訴大家,希望大家把不正確的觀念糾正過來。
叁、究竟解脫樂:我們不論是要求現世的人生獲得快樂,或是說將來投胎了,後世得到快樂,都是不究竟的。真正的究竟就是要得大解脫。所謂得大解脫,就是要好好地精進、修持,能夠斷盡了一切生死煩惱,那個時候得到解脫了,依二乘人說,是證得了阿羅漢果,但是,那還不究竟,真正的究竟,應該要到成佛,才獲得究竟解脫樂。那時,一切煩惱與生死都已經了脫啦,所以,我們學佛的目的,是希望要離苦得樂,都是希望將來能夠成佛,得大解脫,這就是究竟的快樂。
略釋藥師佛聖號
在講藥師法門之前,首先,我要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聖號,簡單地介紹一下:
藥師:藥,就是身體有病,就要吃藥,不論是西藥、中藥;藥方或藥丸,只要能治病,都是藥。藥師,依世間的話來說,就是醫生,醫生是針對病人來講的,假使世間所有的人都沒有生病的話,我想醫生也不需要了。在佛經中,往往稱佛爲大醫王、無上醫王,或者大藥師,都是從譬喻方面來爲佛安立名稱的。佛是大醫王,能夠治療衆生身心的種種疾病,假如所有的衆生都沒有病,也不需要佛啦,大家都已經成佛嘛,還需要什麼無上醫王呢?不需要了!
說到藥,我突然想到《千家詩》中的一首詩,是唐代詩人賈島,去訪問一個在山上隱居的隱者而寫的: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賈島去訪問隱者,撲了個空,不在家,剛剛有個看門的兒童,在松樹之下,就問:
「小朋友啊!你師父到哪裏去了?」
「我師父不在,是到山中采藥去了。」
「在什麼地方呢?」
「大概不會遠吧!只是山裏面的雲霧太深了,也不知道在哪裏。」
這就是隱居的人,經常在山上采藥。
講到采藥,我又想到一個典故。普賢菩薩有一天叫善財童子到山裏去采藥。
他對善財童子說:「善財啊,現在我需要藥草,你到山上去,只要是藥草,就把它采回來吧!」
善財聽了,馬上到山裏面,可是繞了一大圈,空手回來。
「我叫你去采藥,你怎麼沒采回來呢?」普賢菩薩問。
他說:「我看到滿山遍野都是藥,不知道要采那一種才好,所以,沒有辦法采回來。」
「既然到處都是藥,這樣吧,你現在再去,把『不是藥』的采回來,那是很少的,可以辨別吧。」
可是,善財又是去繞了一圈,空著手回來了。
普賢菩薩說:「你怎麼又是空著手回來呢?」
「我看滿山遍野都不是藥,所以,又沒有辦法采回來。」
這不是笑話,是個典故,說明你假使認識藥,懂得運用的話,什麼都是藥,縱然是有毒的,也可以藥用,好象屏蔽內容,吃了一定會毒死的,但是高明的醫生,不會把病人毒死,反而是有種病,一定要吃屏蔽內容才會好的。再說人參吧!那是種補藥,可是,用得不當,也會害死人的。所以,藥師,要成爲大醫王,要成爲國手,妙手回春,談何容易!
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或者東方琉璃世界的藥師佛,都是無上醫王,他們能夠觀機逗教,能夠應病予藥,你有什麼生理上的病,或者心理上的病,他都會爲你醫好。在《藥師經》裏面,說到好多好多種的病,藥師佛都會醫好的。爲什麼所有的佛都可以叫做醫王、醫師,而只有這尊佛的德號特別稱爲藥師佛呢?因爲他對我們身體上的病,無論是黃疸、糖尿病、或者其它各種各樣的病,你念《藥師經》、持咒、念聖號,就是靈丹妙藥,病會好的。再說,我們心理上貪、瞋、癡的病,他都可以治得很好的,所以叫做藥師佛。
琉璃光如來:琉璃,印度叫薜琉璃,琉璃,並不是玻璃…
《怎樣修持藥師法門(自立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