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白話藥師經(趙嗣崇 編)▪P17

  ..續本文上一頁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爲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複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爲作義利,饒益安樂。隨于何等村城圍邑,空閑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複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爾時、世尊贊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1、藥叉大將的名號

  

  藥叉又譯作夜叉,是天龍八部之一。藥叉種類極多,性情不一,有的凶惡,有的善良。歸順佛法,護持佛法的就是善良的藥叉。藥叉都受毗沙門(多聞)天王統領。藥叉中,擔任領導的叫藥叉大將。

  

  法會上聽佛說法的十二位藥叉大將,第一位名叫宮毗羅大將。宮毗羅意思是蛟龍,其塑像,頭頂常有一金龍做標志。宮毗羅住在王舍城的一座山上,他以赤誠之心處處護法。有一次,釋迦佛從靈鹫山經過,提婆達多由山頂推下一塊巨石,想謀害釋尊。宮毗羅見後,忙用金剛杵迎擊,巨石頃刻粉碎,僅一小塊石頭落在佛的腳趾上,弄破佛趾的皮膚,出了一點血。可見宮毗羅是最有功績的護法藥叉。

  

  第二位叫伐折羅大將,意思是金剛。因其手中常執金剛杵。所以也可稱之金剛大將。

  

  第叁位藥叉,名叫迷企羅大將,意思是金帶,其腰間束有金帶。

  

  第四位藥叉大將,名叫安底羅,意思是破空山。

  

  第五位藥叉大將,名叫頞你羅,意思是沈香。

  

  第六位藥叉大將,名叫珊底羅,意思是螺女形,其首冠花,發如螺形。

  

  第七位藥叉大將,名叫因達羅,意思是能天主或地持。其身紅色,執寶棍。

  

  第八位藥叉大將,名叫波夷羅,意思是鯨魚,長大如鯨故得名。

  

  第九位藥叉大將,名叫摩虎羅,意思是蟒龍。

  

  第十位藥叉大將,名叫真達羅,意思是一角,因其頭上長有一角。

  

  第十一位藥叉大將,名叫招杜羅,意思是嚴幟。

  

  第十二位藥叉大將,名叫毗羯羅,意思是善藝。

  

  這十二位藥叉大將,各統領七千藥叉,經文說:「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爲眷屬」。眷屬就是親眷和部屬。佛菩薩都有眷屬,凡接受佛菩薩正法,助佛菩薩行教化的衆生,都可稱爲佛菩薩的眷屬。舍利弗、目犍連、文殊菩薩、彌勒菩薩等都是釋迦佛的大眷屬。藥叉大將所統領的藥叉,都聽命于藥叉大將,並幫助藥叉大將護持佛法,所以稱之爲眷屬。

  

  2、藥叉大將的誓言

  

  這十二位藥叉大將,以及他們各自統率的七千藥叉,在法會上聽完釋迦佛以及救脫菩薩宣講的藥師法後,深受教益,他們「同時舉聲白佛言」,即一齊大聲對佛說。

  

  藥叉大將及眷屬在接受佛法以前,屬于叁惡趣中的鬼趣,經常處于流轉惡趣的恐怖之中。在這次聽法中,蒙受釋迦佛的福德威力,聽聞了藥師佛的名號,當即獲得最大利益,從此不再有墮惡趣的恐怖,所以異口同聲地對佛說:「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複更有惡趣之怖。」他們至誠表示,願歸依佛法僧,爲護持佛法貢獻一切。他們說:「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

  

  他們在釋尊面前發下宏誓說:「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爲作義利,饒益安樂。」「荷負」即承擔、負責。「荷負一切有情」,意思是爲一切有情衆生承擔責任。爲一切有情衆生承擔什麼責任呢?就是爲有情衆生作種種有義、有利的事。

  

  義和利是相應的,有義必有利,易曰:「義者利之和也」,所以義利可合在一起說。《佛地經論一》也說「義利,現益名義;當益名利。」總之「爲作義利」就指給衆生帶來種種好處,使衆生獲得極大的利益。身心平安而快樂,即「饒益安樂」。

  

  在法會上,他們進一步表示,無論在鄉村還是城鎮,只要有藥師經流布的地方,只要有人受持藥師佛名號,供養藥師佛,他們就會前去護衛這些人,使他們脫離一切苦難,有願皆遂。他們說:「隨于何等村城國邑、空閑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複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國邑」,國指國都,邑指縣城。

  

  中國民間有十二大將分別在一天中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時辰各值一個時辰的說法。有的寺院所塑十二大將頭上還有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十二生肖的標志,這是佛教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産物。這也能更准確地告訴人們,十二神將時時刻刻護衛佛法,護衛善良的人們。

  

  3、求助藥叉大將的方法

  

  如何才能求得藥叉大將的幫助呢?藥叉大將告訴大家說:「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如果有人遇到災厄病難,要求得藥師神將的保護幫助,可以先誦讀藥師經,然後用青黃赤白黑五色彩線編結他們的名字,願望實現後再把結解開。

  

  聽了藥叉大將的話,釋尊非常高興,對他們大加贊賞說:「你們一心想報答藥師佛的恩德,就應該如你們所說的那樣,經常使一切衆生獲得利益和安樂。」這是釋尊對藥叉大將的肯定和贊賞,也是對所有修藥師法的人們的期望。每個善良的佛弟子上報佛恩都應像藥叉大將一樣,護持佛法,爲使所有衆生獲利益安樂而努力奉獻。

  

  綜上所述,這段經文敘述了法會上有十二位藥叉大將,他們分別是宮毗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頞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這十二位大將,每一位都統領七千藥叉作爲部屬。

  

  聽法之後,十二位藥叉大將異口同聲地對佛說:「世尊!我們今天蒙受了佛的威德神力,聽聞了藥師佛的名號,從今以後我們再也沒有流轉惡趣的恐怖了。我們將相互一起,同心同力,盡一切努力,直到生命結束,一心一意皈依佛法僧叁寶。

  

  我們發誓要擔負起爲一切衆生做有利的事的責任,使所有衆生獲得最大益處,生活得富饒而安樂。無論是鄉村、城市、國都、縣邑,或礦野、山林,只要有藥師法流布,或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藥師如來的人,我們藥叉大將和部屬,就會經常守護他們,使他們解脫一切苦難,一切願望都得到滿足。」

  

  藥叉大將告訴大家說:「如果有人患重病或有危難,希望解脫苦厄,就應一心誦讀此經,同時,可以用五色線,結出我們十二藥叉大將的名字,痛苦災難解除,所求願望滿足後,再把結解開。」

  

  聽了藥叉大將的發言,釋尊稱贊他們說:「好極了!好極了!藥叉大將,你們知念報答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慈濟恩德,應該如你們所說的那樣,時時使一切有情衆生獲得利益和安樂。」

  

  十叁、命名與流通

  

  在這次法會上,釋尊首先演說了藥師如來本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大願,以及願力成就的殊勝功德。接著,文殊菩薩、阿難尊者、救脫菩薩又對藥師佛巍巍功德作了具體闡釋。在佛菩薩開示結束時,聽法的藥叉大將及其眷屬當即獲大利樂。爲報佛恩,他們發誓時時護衛修藥師法的衆生。無論是藥師佛的大願及功德,還是藥叉大將的宏大誓願,最根本一點,都是爲了幫助一切有情衆生,拔除業障之苦。所以這一法會,釋尊爲學衆建立一個異常偉大的法門。那麼,怎樣爲這一法門命名呢?法會結束之時,阿難特向釋迦佛請示。經雲: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

  

  阿難請示釋迦佛,這次法會所建立的法門應該叫什麼名字,弟子們應怎樣奉行執持。釋迦佛告訴阿難及法會學衆,這次法會所建立的法門可以叫「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法門,也可以叫「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法門,還可以叫「拔除一切業障」法門。

  

  法門指通達佛法真理的門徑。佛所說的言論,是世人的准則,稱之爲法;衆聖入道的通處,就叫做門。僧肇在維摩诘經注中說:「言爲世則謂之法,衆聖所由謂之門。」

  

  爲法會命名,就是對法會進行總結,點明法會的核心要義和主題思想。叁個命名即從叁個方面概括法會要義。「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是從根源上告訴大家,本經所講的是藥師佛修行成功的經驗,這一命名也是對全經內容的總結。「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是從效果上告訴大家,修習這一法門可以得神護佑,獲得極大利益,這是對經文效用的總結。「拔除一切業障」才是經文的實質,是全經的根本落腳點。

  

  釋尊爲拔除衆生業障之苦而開演此經,此經最終的作用就是幫助衆生拔除一切業障之苦。全經首尾呼應,一氣貫通。事實上,只有拔除業障之苦才能真正得利益安樂,只有拔除業障之苦才能由凡轉聖,由菩薩而至佛果。業行是命運的樞紐,只有改變自己的業行,以善業才能感來美好的命運。

  

  經文的正文在這裏就結束了,正文就是佛經的正宗分。下面一段叫做流通分,表明與會學人對所聞佛法的信奉和持受。

  

  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诃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荼、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法會結束,參加法會的所有的大菩薩、大聲聞以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和天龍八部、人、非人等,都受到極大的啓迪,獲得極大的利益,心中都非常歡喜。他們都誠心地接受世尊的教誨,並決心付諸實行。

  

  經文第一段談到聽法衆生中有天龍八部,這裏便將八部衆生的名字一一列出來了。其中健達縛又譯作幹達婆,阿素洛又譯作阿修羅,揭路荼又譯作迦樓羅,緊捺洛又譯作緊那羅,莫呼洛伽又譯作摩侯羅伽。對這八部衆生前面已作過介紹,這裏不重述。

  

  這次法會上,釋尊以無量慈悲,殷重爲衆說法,聽法大衆有何反響呢?十二位藥叉大將聽聞佛法後,立即就從流轉惡趣的恐怖中解脫出來了,其他學衆呢?經文沒有對其他學衆所蒙佛恩做一一的介紹,只用「皆大歡喜,信受奉行」八個字概括。

  

  聞佛大法,心開意解,從此可以走上通往正覺的光明大道,可離一切苦,滿一切願,這種歡欣和喜悅,是其他任何快樂不能比擬的,所以叫大歡喜。從菩薩到普通人,乃至非人都法喜充滿,無一例外,所以叫皆大歡喜。

  

  之所以心生大歡喜,是因爲所有學衆對佛宣說的佛法真理沒有絲毫懷疑,對佛所說的法能完全領受,一點也不遺漏。在信受的基礎上生歡喜心,大歡喜又會加強學人的信心和領受。既信受就應付諸實行,奉行才是信受的證明,所以說爲「信受奉行」。

  

  全經以「一切大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結束。這既是對與會大衆聞法態度的概括總結,也是對像法轉時,以及未來一切有緣聽聞藥師經的學人的期望和要求。願所有聽聞藥師經的人們,都能心生大歡喜,按經文的教誡信受奉行,以獲得最殊勝、最偉大的成就。

  

  十四、結束語

  

  藥師經是釋迦佛晚年所講的經,教誡的對象主要是普通人,也就是菩薩中的名字菩薩。經文指引人們拔除業障、改變命運的主要方法是布施、持戒、修慧、去瞋。這是任何人都可以付諸實踐的,是通向成功與幸福的可靠途徑。

  

  無論什麼人,只要廣行布施,克製貪吝,放棄我、我所,打破狹隘的小我,將自己融入無限真如之中,就可成爲光明坦蕩,胸懷博大,無私無畏的人,獲富足的果報。

  

  無論什麼人,只要嚴守淨戒,廣行十善,就會日益純淨,成爲一個道德高尚,脫離低級趣味,受人敬仰的人。

  

  無論什麼人,只要不斷以佛法智慧與自己心中的無明煩惱作鬥爭,就能使自己人格日益完美,成爲聰明豁達,充滿睿智的成功的人。

  

  無論什麼人,只要努力克服瞋恨、嫉妒等惡習,以友善和慈愛對待周圍的人,就會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事業順暢,成爲前途光明的偉丈夫。

  

  布施、持戒、修慧、去瞋是釋尊給我們的改造命運的法寶。

  

  本經還教給大家念誦佛的名號、誦讀佛經、供養佛經、供養佛像、造像、造幡、造幢、結五色彩、供燈等一系列修法方式。

  

  念誦、修觀、習禅是修行的日常功課,但修觀習禅要有導師指引效果才好,唯有念誦是最簡便易行、普被衆機的修行捷徑。念誦發出的信息可直接與佛的法身溝通,效果不可思議。所以本經一再地強調憶念藥師佛名號以求藥師佛加被。修藥師法的人應念誦藥師佛名號,誦經持咒,堅持不懈,持之以恒。

  

  此外,經文提倡的其他方法,也應努力施行,這些都是釋迦佛引導衆生歸依佛法,走覺悟之道的方便措施。

  

  佛教的核心是求覺悟,佛教是智慧的教門,是正信的教門,只要誠心信奉,認真地把佛教慈悲喜舍的菩薩精神貫徹到日常生活中,就能獲大利益,也不必一味強求外在形式。形式爲內容服務,只強調形式不注重實質,舍本求末,反而得不到究竟歸趣。

  

  佛教發展到禅宗階段,提倡打破形式,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過這須得有超凡的悟性和殊勝的法緣,此不贅述。我輩卻當虔信佛道、循序漸進,按世尊教誡,敬重形式,定立日常功課,以戒爲師,實踐佛教精神以趨佛果。

  

  限于作者水平,不當之處,誠望善知識指點。僅將誠心奉獻于衆,願與更多的人共餐法味。

  

  趙嗣崇敬述

  

  1995.5.21于成都

  

《白話藥師經(趙嗣崇 編)》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