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消解了,彼此之間展轉慈心相處,而能相互增進種種利益,大家得到安樂,相互之間不再存有損惱意和嫌恨心,對于自己所受的果報,即使困難艱苦,也能産生歡喜滿足之心。
複次曼殊室利,若有四衆(1):比丘、比丘尼、近事男、近事女及余淨信男子女人,若能受持八支齋戒,或經一年,或複叁月,受持學處(2),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見無量壽佛(3)。若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菩薩,乘神通來,示其去處,即于彼界種種雜色衆寶(4)華中自然化生(5),或有因此生于天上,雖生天中而昔善根亦不窮盡,不複更生諸余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爲輪王(6)統攝四洲(7),威德自在,勸化無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令其修習;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貴族,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嚴,眷屬隆盛,聰明智慧,勇健盛猛,有大身力。若是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于後不複更受女身。
【注解】
(1)四衆:即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者的合稱。亦譯爲苾刍、苾刍尼、近事男、近事女。前二者爲出家的男、女二衆;後二者爲在家親近奉事叁寶的男居士和女居士。
(2)學處:可學之處。爲佛弟子修學之處所,即戒律。菩薩地持經一曰:菩薩于何處學?學有七處:一者自利,二者利他,叁者真實義,四者力,五者成熟衆生,六者自熟佛法,七者無上菩提。
(3)無量壽佛:即阿彌陀佛,因阿彌陀佛的壽命無量。從時間說是無量壽,從空間上說是無量光。
(4)雜色衆寶花:極樂國土的雜色寶花,如《阿彌陀經》說: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
(5)化生: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之一,是無所依托,唯依業力而忽起者,如瘅諸天或下地獄者也。
(6)輪王:轉輪聖王的簡稱,爲世間第一有福之人。輪王出現時,天下太平,人民安樂,沒有天災人禍。
(7)四洲:爲住須彌山四方鹹海之四大洲。南方南贍部洲,東方東勝身洲,西方西牛貨洲,北方北俱盧洲。
【講述】
釋尊又告訴曼殊室利說:若有四衆佛弟子——比丘、比丘尼、近事男、近事女,以及其他淨信佛法的善男子、善女人等,這些佛弟子有的能受持八支齋戒,或經一年之久,或于一、五、九叁個月內,受持可學之處,以此受戒善根,有的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見無量壽佛,聽聞彌陀如來及諸大菩薩開示正法,而未到根本定的衆生,若是能聞得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至心持念,臨到命終時,即有八大菩薩——其名稱文殊師利、觀世音、得大勢、無盡意、寶檀華、藥王、藥上、彌勒——這八大菩薩乘空而來,指示衆生往生淨土的道路,往生東方淨土的衆生,就在各種不同顔色相雜的寶華中,能夠自然化生。或有衆生,因爲得聞藥師如來名號,以此功德而生于天上。雖生天上受天福,而本有的生天善根也無窮盡,不會再墮于地獄等惡趣中。等到天上的壽命盡了,再降生人間,或者作爲輪王統攝天下,威德極大,如意自在,能夠勸化無量數的百千衆生,在十善道中進行修行學習。或者生爲剎帝利、婆羅門、居士、貴族,財寶很多,倉庫充盈,形象生得端正莊嚴,眷屬也都具足昌盛,具有聰明智慧、勇敢健強威猛無比,如同大力士那樣;如果本來是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領受奉持,便能于後來不再生爲女身,以大丈夫身精進修行,向于佛果。
複次曼殊室利,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觀諸有情,遇衆病苦瘦瘧(1)幹消(2)黃熱(3)等病,或被魇魅蠱道所中,或複短命,或時橫死,欲令是等消除所求願滿。時彼世尊入叁摩地(4),名曰滅除一切衆生苦惱。既入定已,于肉髻(5)中出大光明(6)。光中演說大陀羅尼(7)咒曰:
【注解】
(1)瘦瘧:古代叫勞傷病,爲消耗性疾病。
(2)幹消:我國醫書中叫消渴症,口渴、肚餓、多飲、多食、多尿,一天天消瘦。
(3)黃熱:即黃疸,身上溫度高,皮膚眼睛發黃。以上這叁種病,是當時流行很廣的重症,故釋尊舉爲例證,這均屬生理上的病患。
(4)叁摩地:梵語,又作叁昧、叁昧地等,是「定」的意思。即住心于一境而不散亂的意思。
(5)肉髻:頭頂上的肉髻,爲佛的叁十二相之一。
(6)光明:本體光亮謂之光,照物謂之明。稱佛之光明者,是智慧相的表征。
(7)大陀羅尼:陀羅尼,梵語,總持的意思。其中含二義:一持,二遮;能攝持一切功德,遮障一切罪惡;也即是總一切法、持無量義。在佛經中,有文字陀羅尼、語言陀羅尼等多種,此處是咒陀羅尼,因其功用大,故名大陀羅尼。
【講述】
釋尊又告訴曼殊室利說:那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當他成佛時,由于菩薩因地所發的本願力—欲慈濟一切衆生的苦難,尤其是病苦,所以便以慧眼觀察衆生的病況,衆生所遭遇的種種病苦,有瘦瘧、幹消、黃熱等病,或被人用邪術暗中算計,使其神魂顛倒;或被蠱毒所中,而喪失生命;衆生遭受這些病患與毒害,可能減短壽命,或死于非命。藥師如來發大慈悲,要使衆生一切病痛苦難皆得消除,因此衆生向藥師佛祈求消災延壽的心願,能夠得到滿足。那時候,藥師世尊首先入定,叫作「滅除一切衆生苦惱」定。藥師如來入定後,即于肉髻中放出大光明,在光明中演說大陀羅咒如下。
南谟(1)薄伽伐帝(2)鞞殺社窭噜(3)薜琉璃(4)缽喇婆(5)曷啰阇也(6)怛他揭多也(7)阿啰歇帝(8)叁藐叁勃陀也(9)呾侄他(10)唵(11)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12)叁沒揭帝(13)莎诃(14)
【注解】
(1)南谟:又作南無,即皈依、皈命的意思。
(2)薄伽伐帝:即薄伽梵,也就是世尊。
(3)鞞殺社窭噜:藥師的意思。
(4)薜琉璃:即是琉璃的意思。
(5)缽喇婆:光的意思。
(6)曷啰阇也:王的意思。
(7)呾他揭多也:如來的意思。
(8)阿啰歇帝:應(供)的意思。
(9)叁藐叁勃陀也:正等正覺的意思。
(10)怛侄他:就是「即說咒曰」的意思。
(11)唵:應讀作嗡音,意義很多。1、皈依義,即是集中身心而向于叁寶;2、警覺義:提起注意;也就是把精神集中起來,注意一個地方。
(12)鞞殺逝、鞞殺逝、鞞殺社:即是說,藥之!藥之!藥!
(13)叁沒揭帝:即是普渡,普遍救度一切衆生之義。
(14)莎诃:也作娑婆诃,意思就是速得成就。與「急急如律令」相似。
【講述】
向來以爲咒是秘密藏,持念就好,不可求解這是因爲咒義重重無盡,執一解就不圓滿;其實大部分咒語還是可以作些基本解釋,只有極少幾句在可解與不可解之間。此咒上半講的是皈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祈求加被;下半是說用藥治療一切衆生病苦,希望立即經過普度迅速得到成就,解除病痛。
此咒大意爲:皈命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即說咒曰:嗡!藥之,藥之,藥,普遍救度,迅速成就。
爾時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1),放大光明。一切衆生病苦皆除,受安隱樂。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爲彼病人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2)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意,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咒,勿令廢忘。
【注解】
(1)大地震動:唐華嚴經曰:「以佛神力,其他一切六種十八相震動。」以示祥瑞。
(2)無蟲水:即是無垢水,乃後夜由井中汲出,爲奉佛之水(在水中放香花以供佛)。
【講述】
當時,藥師如來在光中說了此咒之後,大地都震動起來,而且普遍的放大光明,照耀一切衆生,使一切衆生的病苦皆得消除,過著安甯康樂的生活。釋尊又告訴曼殊室利:若是看見男子或是女人,染到種種病苦,就應當一心爲那病人,虔誠持誦藥師如來神咒,爲病人持誦此咒時,必須洗澡嗽口,常保持身口的清淨。然後用病人吃的食物,或所服的藥湯藥丸,或用無垢的清淨水,對著這些東西,持咒一百零八遍,然後給予病人服食。這樣,病人所有的病苦便可皆得消滅。若有其他要求,能至心念誦藥師神咒,也能夠得到佛的加被護佑,得以無病延年,而且命終之後,憑此咒的神力也能展轉引發功德,往生東方琉璃世界。只要往生東方淨土,絕對不退轉,乃至證得究竟大菩提果。以此之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或女人,對于那藥師琉璃光如來,能至心殷實尊重,恭敬供養的,那麼他對于此藥師咒,應當常常受持誦念,不要讓它廢棄忘記。
複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如上七佛、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1)澡漱清淨,以諸香花、末香、燒香、塗香(2),作衆伎樂供養形像(3);于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聽聞其義;于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注解】
(1)齒木:此木中有苦汁,可除口臭。用這種木枝漱刷,等于牙膏、牙刷的合用。
(2)塗香:乃六種供具之一。塗香于身手以供養佛。《智度論》曰:「塗香有兩種,一以旃檀木等摩以除身,二者種種雜香搗以…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釋義(吳立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