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聞教得度釋義)▪P27

  ..續本文上一頁經走掉了,這時再燒。這樣死者既得安甯,活人也可以節省財力物力。事情少了,麻煩少了,家屬也可以輕快些,不妨礙工作了。這一段話是孫景風居士附加上去的,就是希望大家注意不要朝死而夕焚。要擺過一個禮拜,最少要擺過叁、四天再燒。

  以上就是“卷頭語”,下面開始講正文。

  第二部分 正文

  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藏名巴多脫卓)

  西藏密教初祖蓮華生大士心傳寶典

  取庫藏者持明羯磨大師自黃金河畔堪波達山請出流通

  諾門金剛乘弟子壽固金剛孫景風敬譯

  本經由密宗紅教初祖蓮華生大士所著。由于時間因緣不成熟,他將本經寫好後,藏在山洞裏面,並沒有馬上流傳。後來他又化身成持明羯磨洲大師,到藏經的地方(即黃金河畔堪波達山),把經文取出來流通。現在由金剛乘弟子孫景風居士翻譯完成。

  正編上卷 死位中有與法性中有

  ◎皈敬偈

  法身 “阿彌多婆無量光”

  報身 “蓮華” “寂靜” “忿怒” 尊

  化身 “蓮華生師” 衆生怙

  叁身上師尊前我敬禮

  死位中有就是人剛剛斷氣後的叁天半到四天之內,這段時間中有身處于迷悶階段,還沒有脫離肉身。到第五天中陰身從身體裏出來,就清醒了,這時就到了法性中有時期,爲期十四天。

  “皈敬”就是皈敬求加之意。皈者,皈依也(皈即歸家,依即依靠);敬者,敬禮也。求加就是請求加被。皈敬偈就是依靠我們的法祖蓮華生大士,向他敬禮,請求他的加被。阿彌多婆無量光就是說阿彌陀佛具有無量光、無量壽。他具足一切,法力無邊,光明不可限量。這就表示我們的法身(即佛性),它是諸法的根本。“蓮華”就是指蓮華身。“寂靜”尊就是正*輪身,妙相莊嚴,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忿怒”尊就是教令輪身,即明王身,是專門怖魔的。所以在這裏“蓮華”“寂靜”“忿怒”尊都是指我們尊貴無比的佛菩薩,代表我們的報身。“化身“蓮華生師”衆生怙”就是說蓮華生大師是由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合起來化生的,所以叫化身“蓮華生師”。衆生怙就是指佛菩薩是廣大衆生的依靠和保護者。所以這段“皈敬偈”就是說我們要在具足法、報、化叁身的上師面前,恭恭敬敬的再叁頂禮,誠心誠意的祈求佛菩薩的加持。

  諸中根瑜伽士,中有解脫方便,即此“聽聞解脫密法”。凡義有叁:即前導、正述、結歸叁分。

  文中爲什麼說諸中根瑜伽士,而不說上根瑜伽士呢?因爲上根人修法修得好,他們在未死之前已經證到自己的佛性,不必等到中陰境界現前即可解脫。所以本密法是諸中根人最方便的解脫法門。瑜伽士就是指修法修的相應的人。中根瑜伽士生前未證法身,活的時候不能了生死,但死後中有時期聽到本法的教導就可以得到解脫。這本《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共分叁個部分,即前導、正述和結歸。前導就是在爲亡者說法之前的導引。正述就是本經的正宗分,就是告訴我們一步一步的如何解脫。結歸就是最後的歸納與總結。就像我們講經一樣也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前導就相當于序分,正述就相當于正宗分,結歸就相當于流通分。

  [初]前導

  此中敷陳“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在密乘中,修法行者,分爲上、中、下叁根,諸上根人,依“引導次第”(引導次第者,謂行者初由顯教入手,俟有相當修持,通達空性以後,次入密教壇城灌頂,授以大法,由“生起”“圓滿”二次第循序進修,迨命終時,即仗引導次第而得解脫)。最初入手修持,即仗“引導”,定得解脫,若或未能解脫,則于“死位中有”(命盡時謂之死位中有)時,不必修頗哇法(遷識往生法名頗哇法)徑修成佛。

  敷就是鋪出來,陳是陳述。前導講述了在《中有教授聽聞解脫密法》中,上根人、中根人以及下根人如何解脫。上根人能夠解脫的法,中根人就不能解脫,下根人則更不能解脫。所以上、中、下叁根人的解脫方法都不一樣。

  譯者在括號裏將密法的修行次第作了解釋。就是說修密宗的人開始修行的時候都要由顯教入手,假如不懂得顯教的教理,就不能修密法!因爲教理是通理,密法是事行。就像讀書,先要明理,明理之後才能具體去做。淨土宗同樣也是先要懂得教理,然後再念佛—這就是修持。如果一點道理都不不懂,怎麼去做呢?所以修行先要由顯教入手。研究教理達到一定的程度,最好能夠通達空性以後再入密教。通達空性就是指明白了色就是空,空就是色,不再把空當成是頑空、斷滅空或析法真空、或體法真空等等,而是理解了妙有真空,真空妙有的道理(此段可參見本書“翻譯緣起”31頁)。但如果對顯教沒有相當修持的人是不容易通達空性的。所以應該通達空性以後,再來實修密法。密法是通過持咒、結印等方法來修持,比顯教多了一個方便加持—即佛菩薩的加持力。關于咒,我們前面講過了,是佛菩薩的心在禅定中所化的符號。我們念密咒就等于和佛菩薩通電報,咒就是密電碼,印就像天線一樣。我們通過結印、持咒就能把自己本身的能量和宇宙間的能量接通,也就是和佛菩薩的能量接通。這樣佛菩薩就會加持我們。顯教就完全靠自力,比如參禅就沒有佛菩薩的加持力。所以密宗有這樣的方便法,比較省力,也比較容易成就。進入密教須經“壇城灌頂,授以大法”。壇城就是道場,就是設個道場來爲受法者灌頂。灌頂是個儀式。因爲佛教是在印度創立的。當時印度王子繼位(就是要做國王了),就要請個大臣來爲他舉行儀式,這個儀式就是灌頂。所以爲了尊重之故,傳授密法時也依照這個習慣舉行灌頂儀式。每個法的灌頂都不同,因爲用的咒語不同。灌頂授法之後,再由“生起”“圓滿”二次第循序漸修。“生起”者就是從無到有,修有相的觀想法。最初步的觀想法是觀想本尊、壇場等等。比如修“嗡、阿、吽”就是觀想紅光、白光、藍光分別從本尊頂上、喉結、心裏放出來,收到我們的心中。再把我們所有的習氣、汙穢都消光、除盡。這就是從無生有,是生起次第中的一個方法。圓滿次第就是把從無觀想出來的有再化空,光也不可得,就像我們整日在空氣當中不覺得有空氣一樣,要歸無所得。所以《心經》中講:“一無所得故,依般若波羅密多,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無所得是真得,有所得就不對了。所以圓滿次第到最後就是歸無所得。

  修習密法應按次第循序漸進,不可跨越。現在有些人初步的還沒有修好,就要修下一步的。比如修大圓滿法,大圓滿法分徹卻、脫嘎兩部分。有些人連徹卻還沒有修好,就修脫嗄了。這怎麼能成就呢?!徹卻沒修好,心還在動,心動就像我們照鏡子時鏡子在搖動,這樣照的像就不清楚了。所以先要把初步的修好。修好後你的心就像靜止不動的鏡子一樣,照的影象就逼真現前了。有的人還沒有修過徹卻,也不知道修成徹卻是什麼境界,就修脫嘎了。這不是胡來嗎?!所以不得師承胡來是不行的。

  我們修法,不管是淨土宗、禅宗還是密宗修到一定程度都是一樣的,都能證到自己的光明,都能明心見性(修到這種程度的人就是上根人)。我們平時修法用功,快打開本來見性時,呼吸是要斷的。一般人到這時都很心慌:“哎呀,我怎麼要斷氣了,要死了!”一害怕就退回來了,很可惜!所以到這時千萬不要害怕,要證見本性,要脫開這個色殼子,氣是要斷的,這就叫“虛空粉碎,大地平沈”。上根人已經證到這個地步,到死的時候就不害怕了,因爲他已經“死”過,已經熟悉了,就能安安穩穩的解脫了。所以上根人就不需要中陰救度法,也不需要頗哇法了,即使他到死的時候有點迷悶,只要依照“引導次第”也可以解脫。引導就是告訴他:你現在已經放光,與光明合上去就能解脫。他一聽到就會馬上醒悟:“哦!我的光明顯現了”。他就成就了。所以在世的時候用功最爲重要!

  諸中根瑜伽士,臨命終時,由此密法,決定解脫,又若未能解脫,則于法性中有(命盡後,經過叁日半或四日期間,即爲法性中有。)起現時解脫,故此聽聞解脫密法,必須殷重修持爲要。

  中根人即使活的時候沒有證到本性,也不要緊。依靠這本“中陰救度法”也決定能得到解脫。因爲這個法很殊勝,它能夠一遍一遍地提醒我們:現在是什麼階段,放什麼光,是什麼佛來接引你,什麼菩薩來護持你……。使我們在中有時期(即死位中有、法性中有、輪回中有)得到解脫。所以借助本密法,即便是下下根人也不害怕了。中根瑜伽士中的“瑜伽”就是指相應。就是我們修的法要和我們的心相應;凡夫的心要和佛的心完全相應。上和佛的心相應,下和衆生的心相應。所以在我們修法時要專心致志、畢恭畢敬,非常的虔誠,才能把妄念打斷,才能和法相應。比如修淨土宗的人念佛,也要念得相應才行。光是嘴上念念佛號,心裏還在亂動,那就不是相應。念佛要做到“心念耳聞”,持咒也是一樣,要把咒音聽得清清爽爽,心佛道交打成一片,這才是相應。中根人在臨命終時,假如在死位中有這叁天半到四天之內沒有得到解脫(死位中有有兩次放光,假如這時候你業障重,經過很多次的提詞,還沒有醒悟,沒有解脫),那也不要緊,還可以在法性中有(就是死後第五天到第十八天之間)光明顯現時得到解脫。因爲那時還有佛多次放光來接引,還有菩薩來護持我們,所以到法性中時期仍然可以得到解脫,但要求我們對本法要虔誠,要恭敬,不要輕看。應時時刻刻,拳拳在心,不要忘記。

  一、頗哇法

  初、瑜伽人、于諸死相(凡人在未死以前,先現死相。請參卷頭語度亡時期注意事項之(四))。當依觀察死相自解脫法,善爲觀察。迨死相特征全現時,當施頗哇法,如教回憶,自行解脫。

  在卷頭語中我們已經講過了,不論是誰在未斷氣之前都先要現死相。就是身體重了,呼吸急促了,舌頭大了等等的現象現前(可參見本書131頁)。在度亡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仔細觀察死…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聞教得度釋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打坐方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