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畏閻羅等境相,及情器世間所有的實體相狀,無論它如何顯現,但其自性如幻,終非實有。所以,一切相都是虛幻不實的,如夢如幻,無常不定。你爲什麼還要貪戀?!爲什麼還要憎嫌?!爲什麼還要恐懼?!你應明白,所有境相都是無中生有,一切諸法本從心生,心性本身就是幻,本來即無,所以也用不著到彼岸,也沒有生死可了,也用不著解脫。可是,由于無始以來,你執迷不悟,執無爲有,執假爲實,執幻爲真,沈淪生死,以至于今。如果你現在還不明白一切境相虛幻不實的道理,就會永遠沈淪于生死苦海,陷入痛苦的泥潭之中,無有了期。所以你應視一切境相,如夢如幻,如空谷回聲,如海市蜃樓,如鏡中形影,如眼中空花,如水中之月,雖刹那間欲求真實,亦不可得。因此之故,你應當至心保持意念純一,屏除執實之念,必然能了悟實相,可及早回頭。了悟實相就是了知實相非相,一切相並非實有,如此去做則胎門自閉。”
[5]閉塞胎門第五步 導示十九
又雖如前導示“如幻觀”要妙,仍執爲實,胎門未閉,將有入胎昏迷之相,則又有如左“明光”之教授。
善男子(某某):雖如是作,唯胎門未閉,今第五步,則有觀修“明光”閉塞胎門。觀想之法如左:
嗟乎!
觀彼一切法 即是我自心 此心即是空 無生無斷滅
如是觀想,將心安住于“無所作”之本然界中,譬如注水于水,自然和合,安心于本元上,隨其自然,遊戲其間,坦然處之,于本來不整治中,如如不動,則四生胎門,決定能閉。
雖然經過“如幻不實”的導示,但亡者仍然執境相爲實有,胎門仍然未閉。亡者將有入胎昏迷之相,這時急需爲亡者做“明光”觀修之導示,即導示十九。這是關閉胎門的第五種方法。
“導示十九”內容如下:
“某某人,雖然經過以上導示,但胎門仍然未閉。現在爲你指授觀修“明光”閉塞胎門之法。具體做法如下:你先觀想一切境相,都是由你的心所顯現的,然後再觀想你的心不生不滅,本體是空!就這樣觀想,無所造作,譬如注水于水中,自然和合。以平常心安住于一切境界中,隨其自然,遊戲其間,坦然處之。于本來之中,如如不動,無需整治,則四生胎門一定能夠關閉。”
上來已將閉塞胎門甚深教授,導示多種,凡諸上中下叁根補特伽羅,未有不能解脫者。何以故?一因中有之識,各具“有漏神通”,對我所說,一經聽聞,即來現前;二因生前雖爲盲聾,斯時六根齊具,任何言說,俱能了悟;叁因常爲恐懼怖畏之所追逐,善自爲計,心不散亂,記憶力強,對我所說,一經思惟,即來現前;四因神識已失恁依,欣求欲樂,一經囑告,立時即至,易于調禦。又于此時記憶之力,明晰靈敏,九倍生前。生前魯鈍,此是緣于業力,自內證智,光明顯照,對于一切教誨,均有串解之功能,而能達到其要害故。爾時,若爲亡者修作佛事,必能奏效,助益亦同,是故亡者在七七之中,以此《聽聞解脫密法》爲其殷重讀誦,是爲至要。若于一次不能導示,次一導示,即得解脫,次一不能解脫,多次爲之,亦得解脫。
我們對亡者已經進行了多次導示,無論亡者是上根人,還是中根人或者是下根人,均應得到解脫。因爲:
第一,中有身具有“有漏神通”,一聽到你與他說法,就會應呼而至,立刻現前;
第二,即使亡者生前是盲聾之人,中有時期也會六根具足,你爲他說法,他會聽得清清楚楚;
第叁,中有身常被恐怖境界追逐,嚇得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這時你爲他講法,幫助他,他一定會集中精力,一心聆聽,並欣然從命;
第四,中有時期,亡者識神脫離肉體,無依無靠,他願意聽從你的教導,容易接受你的忠告。
總之,生前即使是愚鈍之人,中有時期記憶力也很強,六根具足,聰明伶俐九倍于生前。再者亡者已脫離血肉之軀,卸下了一個大包袱,“五蓋”雖在,但較生前有所減弱,本性智慧易于顯發。對于行法者的教誨能夠融會貫通,能夠悟到要害之處。所以,中有時期爲亡者做佛事,對亡者幫助很大。尤其在人死後五十叁天內,爲亡者實施“中陰救度法”,更爲重要。如果亡者不能在第一次導示中得到解脫,也決定能夠于第二次、第叁次,或者多次導示中得到解脫。
庚 選擇胎門
複次,衆生業力不可思議,其有從本以來,善業薰習太少,惡業薰習力強,緣于罪障太重,縱複指示,至心緣想,仍難解脫者,所在多有。前既不能閉塞胎門,今有選擇胎門甚深教授,導示如左:
于此先誦“啓請諸佛菩薩加被偈”,次誦“四皈依”(均見附編),次呼亡者之名,念誦下文而告之曰:
嗟!善男子(某某):谛聽!汝于以前所遇之導示,雖已一度授與,唯汝不了解,今則胎門未閉,已臨受生時期,故汝當自行選擇胎門,竭誠信樂,善自谛聽,信受勿失。
常言道:願力無邊,法力無邊,業力無邊。可見衆生業力不可思議。無始以來,由于薰習善業太少,惡業太多,罪障太重,縱經多次指示,自己也苦思冥想,但不得法要,仍不能解脫,這樣的人也實在是很多。對于經過以上指授,胎門仍然未閉之人,我們還有以下選擇胎門的一些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幫助亡者選擇一個好的地方去投胎,對亡者非常有益。
在念誦這些導示之前,應先念誦“啓請諸佛菩薩加被偈”(見本書83頁)和“四皈依”(見本書附編355頁)。然後再呼喚亡者姓名,念誦以下經文:
“某某人,請仔細聽我爲你講法!以前我曾多次對你指示,但你未能了悟法要。以至胎門仍然未閉。這樣你將面臨受生時期。現在你應仔細聽我爲你指示,審慎選擇胎門,這樣就可以投生到一個好的地方。請聽我如下導示。”
[1]各種生處之概觀 導示二十
嗟!善男子(某某):今者受生何處之微相,起現于前,當即認識、善自觀察,何洲爲勝,以便選擇。
汝若受生“東勝身洲”者,將見嚴飾之湖,中有鴻雁,雌雄追逐,水面遊戲,彼處不可前往,當即轉念回頭。若至彼處,縱有安樂可逢,但爲佛法不能流布之洲,故當勿入。
若生“南瞻部洲”者,則見宮室輝煌,設若求生,差可投入。
若生“西牛賀洲”者,則見牝牡馬群嚴飾之湖,彼處亦不可往,當即回頭。此洲雖爲富饒,但爲佛法不能流布之洲,故當勿入。
若生“北俱盧洲”者,則見牛爲嚴飾之湖,或見有樹木爲嚴飾之湖。若生彼處,爲五取見(五取見,爲身見、邪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參見佛學實用辭典叁六七頁五見條。),當即認識,彼處亦不可投入。彼洲雖有壽量福德,亦爲佛法不能流布之洲,故當勿入。上來四洲,受生概況,一一導示,汝須了別,慎勿輕投。
又若生天道者,則見衆寶所成天妙宮殿,心意悅樂,福感此土,可往受生。
若生修羅道者,則見悅目林樹,或見火圈,相向旋轉,亦不可入,當即轉念回頭。
若生傍生道者,則見山穴石窟,可怖深洞,煙霧彌漫,決不可入。
若生餓鬼道者,則見漠漠原野,荒無人煙,上無草木,地裂淺洞,黑暗深邃,或睹稠森洲島,若往彼處,則生餓鬼道中,領受種種饑渴之苦,無論如何,決不可入,當即轉念回頭,勇決勿往。
若生地獄道者,則由惡業所感,聞得歌聲,或身不自由,無法抗拒,必須投入。或見幽暗洲鳥,或見黑屋,或見紅屋,或見黑暗地穴,如是種種境相起現,若一投入,即將領受地獄中不能忍受寒熱之苦,求出無期。當抱定勇決之心,萬勿前往。
以上導示,爾時輪流念誦爲要。
“導示二十”內容如下:
“某某人,你馬上就要受生了,各種境界即將在你面前顯現。你應認真了解受生各處的特征,要仔細觀察,才能選擇一個最好的受生之處。
如果你要受生“東勝神洲”,則會看到莊嚴妙飾的湖泊。湖泊之中,有鴻雁雌雄追逐,水面遊戲。你若投生這個地方,可以享受安樂。但此洲爲佛法不能流布之處,所以你應立即轉念回頭,不能在此處受生。
如果你要受生“南瞻部洲”,則會看到輝煌的宮殿,你如果爲了求生,勉強可以在此處受生。
如果你要受生“西牛賀洲”,則會看到莊嚴妙飾的湖泊,湖中或湖邊有雌雄馬群在遊戲,此地雖富饒,但亦爲佛法不能流布之洲,所以應當立即轉念回頭,不能在此處受生。
你若受生“北俱盧洲”,則會看到莊嚴妙飾的湖泊,湖邊有牛群,或者是樹林。你若在這個地方投胎,壽命比較長,也比較有福,但會被五取見(即:身見、邪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所迷惑。所以你要認識清楚,此地仍爲佛法不能流布之洲。應當立即轉念回頭,不能在此處受生。
以上我們講了須彌四洲的受生概況,你應該一一了解,審慎選擇,切勿輕率投生。
你若受生天道,則會見到由衆寶裝飾成的美妙宮殿,心情愉悅,這是由于你的福德所感而現此土,可以在此處受生。
你若受生修羅道,則會看見悅目樹林,或看到相向旋轉的火圈,這時應立即轉念回頭,不能在此處受生。
你若受生傍生道,則會看見山穴石窟,可怖深洞,煙霧迷漫,應立即轉念回頭,千萬不能在此處受生。
你若受生餓鬼道,則會看見漠漠原野,荒無人煙,草木不生,地裂淺洞,黑暗深邃,或者看見稠林洲島。你若在此處投胎,則將投入餓鬼道中,而飽受種種饑渴之苦。所以,你應斷然轉念回頭,無論如何,也不能在此處受生。
你若受生地獄道,則會聞得歌聲,或見幽暗洲島,或見黑屋,或見紅屋,或見黑暗地穴等等境相。這些境相都是由你的惡業感招的。使你身不由已,無法抗拒,必須投入。如果你在此處受生,即將領受地獄中難以忍受的寒熱之苦,求出無期。所以當這些境相現前時,你應鼓足勇氣,斷然轉念回頭,千萬不要前往。”
以上導示應時時念誦,不可馬虎。
[2]防護追命鬼卒法門 導示二十一
嗟!善男子(某某):汝縱欲求不往,但不自主,已被業感之獄卒自後追逐,喪失自由,難以抗拒,又…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聞教得度釋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