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聞教得度釋義)▪P6

  ..續本文上一頁樣過。心裏不要有芥蒂,不要去追求,不要著實惠,做一個“絕學無爲閑道人”。只要能一切放下,就一切無礙了,那就是佛了!六祖慧能大師講的很清楚:我們前念著相、前念迷就是凡夫,後念覺悟了就是佛。就這麼快,不需要怎麼修,只要能覺悟、一切放下、不著相就行了。所以紹國師做的一首四句偈就很好。他說:“通玄峰頂不識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通玄峰頂,就是說又妙又高的山,表示我們的佛性。不識人間,就是說人間萬物都是假象,都不可得,不要著相。我們壞就壞在著相,物欲高漲沒有滿足的時候。心外無法(佛教裏的法字用的很廣,可以說一切事事物物乃至于抽象的思想都屬于法),就是說法就是心,心就是法。一切事事物物都是我的心所顯現的,都是我自己。所以“會萬物歸己者,其爲聖人乎?”一切都是我,一切都是佛。桌子也是佛,椅子也是佛,房子也是佛……無一不是佛。因爲都是我們自性所顯現的。明白這個道理就不要再追逐色相了。放下來隨緣度日,這樣很輕松,很愉快,很自在。該多好啊!所以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小人就是常常患得患失:哎喲,這下我不成功,萬一失敗了怎麼辦?整日憂愁啊,煩惱啊。所以學佛就有這個好處,能使我們快樂輕安,能使我們得大自在,可見佛教對于我們人類真是太好了!

  在佛教經典上講:“叁界唯心,萬法唯識”。叁界我們前面講了,就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因爲我們有淫欲心所以有欲界,欲界裏有六欲天,淫欲心就有六種:受欲、交、抱、握、笑、視。天界越高淫欲心越淡。到了笑也不用笑,看也不用看的時候,淫欲心就完全沒有了。這樣就到了色界,色比欲要微細一些。這時雖沒有淫欲心,但仍然執著在色相上。好看的就喜歡,不好看的就厭惡,這就沒有出色界。假如沒有什麼美,也沒有什麼醜都平等就出色界到了空界。如果住在空界上認爲有空可得那麼就出不了空界。所以“叁界唯心”就是說叁界都是由我們的心所創造的。萬法唯識就是說一切事事物物、思想都是我們的識所變現的。一切事事物物、思想就是法,我們的分別心就是識。從前憨山大師入定到兜率內院問彌勒菩薩:“什麼是識?什麼是智?”(智是智慧,識是知識。)彌勒菩薩說:“分別是識,無分別是智”。講得既簡單又清楚。我們人總是在分別這個好那個壞,這個大那個小,這就是識。所以一切事事物物、思想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只要我們能“舍染歸淨,轉識成智”(此語見法相宗《唯識論》)就能成佛了。“舍染歸淨”就是說把染過的東西(即著相的東西)都舍棄掉,都放下,歸無所得。淨是指無所得,而不是指清淨。有個清淨在還是有所得。所以這裏的“淨”就是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的:“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此語在本書46頁作了詳細說明)。“轉識成智”就是要把我們的八識轉成四智,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轉第七識爲平等性智,轉第六識爲妙觀察智,轉前五識爲成所作智。只要能轉識成智,就能恢複我們的本來面目,重現我們的明妙真心。這個妙明真心不是我們胸腔裏的肉團心,而是我們能起見聞覺知的性能。這就是佛!所以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們只要修心,時時處處不著相,就必定能成就。淨土宗的念佛也是指念心。淨宗行人應明白土就是心,心就是土;心外無土,土外無心。要“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用心去念這句佛號。正如蓮池大師所說:“聲聲喚醒主人公”。就是用這句佛號來喚醒我們的心。從前淨土宗的一位大祖師先是敲木魚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後來他心空淨明白了,就念:“我的阿彌陀佛,我的阿彌陀佛……”。這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是佛,不要再去求心外之佛。這樣往生淨土就是上品上生。如果你著相,心外求佛,心外求土,頂多下品下生。所以我們應該做到心、佛、衆生叁無差別,心佛道交打成一片。就是說我們的心,成就的佛,廣大的衆生都是一體,都是平等平等又平等,毫無分別。釋迦牟尼佛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彌勒佛,也就是衆生。因諸佛與衆生具有同樣的知覺性。只是大家不知道,迷了,就是衆生。一旦覺悟不再著相就是佛。所以成佛並不是難事,因爲我們本來是佛,並不是後天修成的。只要肯放下,就能返本還原恢複我們的本來面目,就能成就。所以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我們本來是佛,還向外去求,還不肯放,那就成就不了。就好比我們煮米飯,用大米來煮一煮就成,如果用砂子來煮,再煮也煮不成。所以說:“外道練身終必壞”。因爲身體不是佛,終究要壞掉。現在練氣功的人執著在身體上就走岔路了,永遠也不能成就。有人說:“佛教、道教中不是也講氣功嗎?!”說的沒錯。但那僅僅是初步,主要是以氣來攝心的(淨土宗也講攝氣念佛法)。就是用氣把你的心抓住,但不是住在氣上。而氣功搞的小周天,大周天是住在氣上,住在身體上,那就完全錯了。他們不知道是心是佛,不知道我們靈活的思想就是佛。身體就好比是房子,靈妙真心是房子裏的主人。外道不知練心只練身體,所以大錯特錯而不能成就。比如呂洞賓修練的功夫很好,已大丹成就。他身背寶劍,雲遊四方。當來到黃龍山時,只見山頂紫雲覆蓋,就知道山上有成道的人。此人正是黃龍玄機禅師,他是個悟道的大禅師。呂洞賓決定上山去看看。正好黃龍禅師的弟子們請他上堂講法。黃龍禅師往法座上一坐,一拍桌子說:“今天不講法,有人盜法!”呂洞賓想:那肯定是指我了。因爲你們都是和尚,而我是道士。我已經成道了,難道還怕你們嗎?!他是藝高人膽大,立刻站出來說:“和尚,我請教你一個問題:“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裆內煮山川?”一粒粟就是一粒米。這麼小的一粒米要把整個世界都藏在裏面,看你如何藏得進去?半升裆,就是指很小的鍋,只能煮半升米,要把高山大河都放在裏面煮,看你怎麼煮?他想:我已成道,能變現神通,看你黃龍禅師會不會?黃龍禅師用手一指他,說:“你這個守屍鬼!”因爲外道都是練身體,要長生不老,所以說他是守屍鬼。呂洞賓哈哈一笑,反駁說:“奈何我囊中有不死之藥”。囊是口袋,這裏是指身體,臭皮囊。意思是說他采大藥、煉金丹,已煉成陽神,已有不死之藥,可以不要這個身體了。黃龍禅師答道:“縱然百萬劫,依舊落空亡”。就是說他只不過比別人能多活百萬劫(劫是指時間。一個大劫是四個中劫,一個中劫是二十個小劫。一個小劫是人從八萬四千歲過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這叫減劫;然後再反過來過一百年長一歲,再長到八萬四千歲,這叫增劫。這麼一個增劫和一個減劫就是一小劫。有人計算了一下,一小劫是十叁萬叁千四百四拾叁萬年),但是到最後還是完蛋。呂洞賓這時不耐煩發火了,飛劍取黃龍。黃龍禅師用佛塵一撣,把他的劍敲到了地上,這是什麼緣故呢?並不是黃龍禅師用神通與之鬥法,把劍撣掉了。在這還是用來表法的,就是指把呂洞賓的知見打掉了。所以呂洞賓就頂禮黃龍禅師,請黃龍禅師爲他開示。黃龍禅師對他講:“你練的陽神,不過是第七識所化的身體。還是假的。凡屬有相終必敗壞。只有認取真空妙有的佛性,才是真實的”。後來,呂洞賓就歸依了佛門。所以,只有佛教才是最徹底、最究竟的。

  我們要明白以上講的這些道理,要知道一切境相都是我們的自性所變現的。正如《心經》所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指一切色相,空是指我們的本性。也就是說一切色相就是我們的本性,即所謂“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郁郁黃花皆是法性”。我們通達空性後就知道一切色法都是由我們的空性升起的,沒有我們的空性也就沒有色法。色法就是我們的男女老少、山河大地,它就是由我們的空性産生的。因爲無相可得叫空性,因空之故才能生萬法。如果不空,有個實體就不能再生別的法了。比如:這個杯子在沒有做成之前,它所用的材料可以做成其他各種各樣的東西。一旦用這些材料做成這個杯子後,就再也做不成其它東西了。所以本性空才能生萬法,就是這個道理。

  通達空性後,明白我們本身就是佛,才能懂得“中陰救度法”而不至懷疑。因爲本法是教我們一下證成報身佛的,假如我們不明白,當佛光顯現時就會有疑慮:“我是佛嗎?我是凡夫,怎麼能成佛呢?”把自己看成是凡夫不能成佛,那就變成外叁乘了。有些人甚至懼怕佛光的強烈還躲避,那就更糟了。所以大家要明白並記住這些道理,在中陰階段佛光顯現時與之合上去,就能證成報身佛了。不只是升到西方極樂世界而已,到西方極樂世界已是次一等了。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還要按這些道理去做,證成理事無礙才行(理即理體無相可見,事即事相有相可見)。有人說:“《金剛經》不是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嗎?所以我看這事相是假的,不是真的”。這種看法就不對了,這樣就是理事相礙,一方面所有事相都是本性所顯現的妙用,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理事不二,怎麼是假的呢?另一方面,如果執著于事相,把事相當成真的也不對,也是理事相礙。所以佛教是不二法門。其實沒有真也沒有假,就像天臺宗講的空、假、中。空是指沒有色相,但有假相在,假相就是妙用。空、假相都不住即是中,中也不立就是中道義。所以假就是真,真就是假,不要分!分也分不清。事相現前都是我們的心所顯現的,比如看見茶杯,茶杯就是佛,看見桌子,桌子就是佛。沒有我們的理體,那裏會有這些事相呢?!所以明白了這個道理做事的時候就不會有妨礙了。我們的缺點就是著相,追逐物欲,貪求享受,同別人攀比,別人有的他就要有,爲達到享受的目的不擇手段。所以不要執著于事相,追逐虛假的外境而忘記了理體,既使是做了皇帝也是假相,不可得,轉眼就完了。我們的心真空淨不著相就時時見性了。有人…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聞教得度釋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打坐方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