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琉璃聖賢錄:伯亭大師
藥師經疏鈔作者:慈雲伯亭大師古希紀(自識實行)
庚辰夏。取靜于龍岡北。泉石間焉。山川蒼郁。松竹陰翳。輕雲遠去。數鳥徐來。忽如忘生。不知有人世也。崇壽叁如。避席叩曰。文侍來曆年多矣。師之出家學道因緣。願示始終。後進聞之。不亦益乎。時遂以六十花甲年譜谕之。今又七旬矣。複以十年中事補贅。不使
者。有遺憾焉。
予姓沈。仁和亭溪人。父諱相。母張氏。生于崇祯十四年。歲次辛巳。十月十一日戌時。
順治叁年丙戌。六歲時。水漂不溺。賊斫不傷。火炙不爛。
丁亥七歲。見一僧摩頂異之。即發心出家。母不許。
己醜九歲辭親。投禮杭城慈雲祖源尊宿爲師也。諱續法。字百亭。
十一二歲。習朝暮課誦。大小經忏。旁及四書詩易。
十四五時。因師裝修佛殿。日間收飯供衆。夜晚禮佛持
。
丙申十六剃發。十七八九。當家理事。常住佛像經忏。悉皆修葺一新。叁載將畢。己亥冬即辭師。于南屏豁堂嵒和尚座下求戒。十一月望旦。腹生一癰。跽大士前。諷楞嚴
求之。未逾叁晝夜。變毒爲瘡而愈。叁壇戒法。得以圓就。庚子二十。參先師德水源和尚。于城山聽楞嚴。
二十一。天竺聽戒疏。
二十二叁。研究賢家諸祖教部。內衡法師聽楞伽。
二十四五。蓮居學性相宗。聖先法師聽唯識。靈滄法師聽起信。
二十六春夏。上竺聽老師楞嚴。石公和尚。聽華嚴懸談。景淳和尚。聽施食儀軌。重治五教儀成六卷。請正先師。肯之曰。賢宗教觀。今方備矣。複立願。每月施食六壇。夜夜變食出生。本年康
丙午。臘月八日。受老師衣法。于雲棲屬五世孫也。誡勸熟習經論本文。毋支離于諸家注解。
二十七。二月望。夢金甲神曰。十九歲。難已過。今年難過生日矣。因加如意陀羅尼百八遍于楞嚴咒後。晨夕病冗無間。迨誕辰。忽夢僧曰。宜持釋迦藥師彌陀叁佛名于楞嚴前。加藥師往生二神咒于如意後。可免叁十叁歲之災。此後早晚課之不缺。更自號爲灌頂。憶昔先師熟誦本文之囑。又將楞嚴法華。圓覺梵網。金剛藥師。華嚴名號問明。淨行梵行。僧祇隨好行願等品。四分律。起信論。唯識頌。法界觀。一日五葉。細細記背。叁晝一轉。練爲常行。 二十八九。複究叁宗諸大部典。重作標本以備遺忘。更刪出五教儀開蒙一卷。 康 九年庚戌春。叁十歲。排五教繼證圖。衆善信施衣禮請。就本寺開講般若。中元節。湖上王醫家施食。召請時。陰風忽發。燈燭盡滅。眷屬遠避。一心觀念。頃刻間燈燭複明。濟後不複有嚎哭之聲。 叁十一二叁。集諸學徒。講楞嚴叁轉。時景淳和尚。來寺聞之。並見教儀及圖。合十稱曰。毗盧佛之遣使。賢首祖之功臣也。四明深符述公賀雲。惟君文行獨超群。論議風生擅竺墳。高續蓮燈分慧焰。五雲播彩接慈雲。一乳泉一滴傳無盡。分出雲根流愈清。好向寰中施法雨。叁根含潤總敷榮。(二)昭慶止千嶽公贈雲。一鳴思昔日。河辯已驚群。慧業彌高峻。芳聲更遠聞。流泓傳乳窦。雨密蘊慈雲。行見談經處。天花向座紛。外又撰楞伽記叁十八卷。 叁十四。楞伽圓談十卷。講金剛法華。俞文學緯贈雲。心依佛火性離塵。獨向祇林結靜因。講席幸承甘露潤。香臺深喜惠風親。九天梵落昙花發。二月春和柳色新。衰力憾予聞道晚。大師覺世不辭頻。潘文學輿贈雲。陋室傍慈雲。朝昏慰所聞。提撕開鹿苑。領略謝鷗群。其奈冤親聚。難將恩怨分。懷哉新著述。應拯出塵棼。孫文學治贈雲。我聞無上義。圓解比醍醐。達者領其要。亡筌與世殊。間造青蓮館。把玩囊中珠。光曜照四野。豈複類[王*車]磲。仁鳥檐下鳴。紅藥階前敷。白雲停翠樹。青煙生紫蒲。如晤象王因。倘恍雨花初。鄙懷足怡悅。自笑爲世儒。趙孝廉骊淵贈雲。內典橫千帙。幽耽坐小樓。看君無執著。隨意白雲遊。冬初。翻胃疾發。還夢金甲神曰。爾欲延壽愈病。可飲此漿。吞之若藕汁。口內發香。寤已。遍體瘡生。不旬日。二症並愈。 叁十五。講楞伽引。並五教儀。褚堂周文學。延作系念。夢母歡謝。東清裏孫文學孝桢家放焰。誦破獄真言時。幼小兒孫。見諸宗祖。及衆親鄰。俱來赴會。驚異之。湯文學駿發。室周氏病痫。若有鬼魅附之者。一薦度時。狂呓即止。 叁十六。出五教儀科注四十八卷。及蓮花鏡燈二章。 叁十七講華嚴懸談。 戊午叁十八歲。春赴聚光法華講期。子母爲爾。請予披剃。說叁歸戒。冬赴戴府丞複齋先生。華嚴經會。述勢至疏鈔一卷。 己未叁十九歲。就于本寺慈雲。開爲叢林。廚庫浴圊。充拓廣大。禅堂安衆。浚池放生。春講法華。夏論起信。中元啓蘭盆期。設無遮會。秋演楞嚴。子于輪下。親聞複講。彼時衆中。推爲上首。次出起信摘要二卷。蘭盆會纂八卷。 庚申四十。戴府丞因起信疏記。各自爲帙。命作會本。易于披對。遂合二十四卷。編成十卷。科文一卷。五祖略記一卷。法相圖錄一卷。更出四十二章經疏鈔五卷。募刻五教儀。戴府丞贈曰。身在雲堂二十秋。靜依禅觀度群流。軒眉祇爲談經合。行藥翻因問義留。梅塢淵源原不濫。慈雲章草孰偕修。臘高德厚從來說。四十登壇君最優。戴長公仁長。祈疾痊愈。刻勢至疏鈔。又請住紫雲。辭而不去。任文學谷庵。慕系念法門妙。刻之施行。四十一陳文學調元。夢妻求薦。叁七瑜伽。化錠五千。五七系念。複化五千。夜睡眠間。見其室人。幡樂引去。著觀音疏鈔五卷。又爲王居士心賢。述西資歸戒一卷。刻蓮花章。鏡燈章。斷證圖。叁本同帙。四十二科楞嚴。並疏鈔初二卷。刻四十二章經疏鈔。及五教儀開蒙。 四十叁。春講楞嚴。夏疏觀經二卷。冬解金剛四卷。 甲子四十四春。汝住崇壽院。爲啓金剛講期。著藥師疏鈔六卷。刻金剛直解。冬赴德清潮音院。般若講期。解製日。檀信請住。再叁辭止。 乙醜四十五。春應楊梅塢楞伽講期。疏如意 經一卷。付五比丘衣法。長明月標指。姚園悅峰賢。報國與安慈。興福玉山朗。崇恩劍眉開。期畢。合院耆宿。命常住持。亦叁辭止。夏初。周學士石公。任兵科千祉。二先生請住上竺。中元戴府丞。起信疏記會本之刊。移在慈雲觀堂較刻。八月開講施食儀軌。觀經疏。歸戒文。並付剞劂。 丙寅四十六。講金剛觀音二經。囑累二嗣一。本寺啓南詢。二。真寂德林蕃。秋杪。邵司天鶴亭先生迎往上竺丈室。隨輯華嚴觀自在知識章記一卷。開示四衆。 四十七。春啓法華講。得傳者叁人。崇慶西民航。拈花大振音。萬嵩爾乘吉。七月。起信疏記會本告圓。 四十八。春應戒壇院法華講期。別著像想章疏一卷。放生剃度歸戒儀各一卷。纂課誦諸經全集二卷。刻五教儀科注十卷。 己巳四十九。春初。邵學士戒叁公因 聖駕南巡。進山命大衆。迎請主持。隨講金剛觀音彌陀焰口心經。光明空品。鈔心經疏叁卷。法界觀鏡注纂二卷。 庚午五十。春叁月。毗盧後殿。上前後軒梁。豎四檐石柱。另造耳房八間。塑老師像。供于丈室。镌中興碑。立于大士殿前。講四十二章經。十六觀經。沩山警策。疏八大人覺經一卷。鈔遺教經疏四卷。注沩山警策一卷。 五十一。回慈雲。裝大殿湧壁叁大士。並羅漢諸天聖像。起山門。 五十二。司天邵鶴亭先生。命出焰口施食廣略二解。共十二卷。萬安橋說瑜伽歸戒。五月屠世相。薦室江氏放焰。時諸鬼神。附男壟。現種種異相而去。七月望旦。仁社命江幹說瑜伽戒。 五十叁。毛太史施金寫焰解。衆信助刻焰儀。甲戌五十四刻大悲准提咒解。瑜伽歸戒。出顯密翻譯名義。春赴聖果。講金剛般若。囑偉賓。七月講蘭盆。 五十五。刻焰口略釋。放生儀。又春初。工部侍郎徐公浩軒。郵命住聖果。講法華。開叁壇大戒。囑紫雲。月因。可久。朗然。吼山。裕毓六子。出萬佛忏。及問答決疑。 五十六。春曹庵。講法華。囑大樹。弘苑二子。徐工部刻萬佛忏。觀像章疏。持驗因果記。夏回寺。裝四天王像。秋聖果。啓講報恩經。 丁醜春。五十七歲。昭慶宜潔律師。命較毗尼香乳記。夏發瓦植。修彌陀後殿。五十八春。崇壽院。講金剛心經。付明藏。默聞及汝叁子衣。較昭慶羯磨儀。並述序。 五十九。募王居士國瑞。施鑄佛殿大鍾。叁月初七。夢天官請升殿堂。講華嚴大經。見一聖僧。來爲證記。代爲昭慶。注出梵網會诠二卷。 庚辰六十歲。春于崇壽院。講行願品。彌陀觀音二經。出彌陀解。音釋尊勝咒經。 六十一。延李司衡居士。寫藥師疏鈔。並忏叁卷。勸明藏師。募刻彌陀經解。張佐平居士。施刻尊勝咒經。春暮徐監生汶。請詣許村四廟。施食叁壇。超度溺水叁十余人。息免地方鬼患。冬刻慈雲寺志八卷。 六十二。春應平湖南寺。開講彌陀疏鈔。學士高江村。施刻金剛經。並手書心經一卷以贈。回寺端陽節後。修觀音殿。募王施主國士。刻藥師疏鈔六卷。河南巡撫徐潮。寄捐俸銀。刻焰口疏。了昔許願。 六十叁。春化周子铉先生。書刻華嚴別行品經六卷印傳。叁月昭慶圓印師。請出毗尼切要蒙解。八月請出沙彌廣解二卷。冬月司天邵泰衢。命出心經二解。佛祖綱宗四卷。六十四。述傳心四集。秋八月。科提玉林國師。工夫客問二說。 乙酉六十五。春勸善信楊轶千先生。刻報恩忏叁卷。秋爲織造部堂敖公福。保安施食。府署設筵。四方知識。來壇坐證。病痊身泰。禮謝贈衣。冬刻佛祖綱宗。及吟淨土百詠。 六十六。春爲默聞上座。集刻彌陀忏叁卷。十月因廣修法座。集刻賢宗十要。並賢首傳。昔所刻書五教儀注。盡皆囑付與他。勸在神京流通六十七。刻七佛藥師忏叁卷。撰華嚴別行記。 六十八。較正昭慶沙彌律解。冬刻醒世善言。 六十九。勸司織楊公耀祖。刻大悲像手咒釋。又刻心經二解。付昭慶律師。較釋大忏悔文。華嚴別行記八卷。並圓談二卷稿成。 庚寅七十歲。勸文學徐汶。刻准提咒印集要。化善士王國瑞。裝慈雲公主像。並刻靈感簽經。及神異傳。 秋季因諸山衆師請。開講瑜伽施食經儀一期。兼出華嚴字母釋。及普庵咒。與悉談章解。冬十月。太史八十八叟西河毛奇齡。祝壽詩曰。神智光明照大千。生同剎利梵宮前。蹋來江草當飛錫。落盡天花似雨錢。六甲屢回翻玉曆。雙趺何處結金蓮。須知迦葉傳經後。猶是昭王二十四年。 前本末因緣。略陳如是而已。過此已往。未可定也。然以予之視古德者。萬不及一。如天臺之建立佛剎。慈恩之注疏經論。不空之咒印。賢首之講演。清涼之承嗣。密藏之刊刻。是可思議耶。不可思議耶。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實爲內疚耳。汝宜猛心發願。努力修行。要與往古佛祖齊肩。始滿出家比丘志焉。稍一不如。非釋子也。豈以獨善爲安哉。思之勉之。 康熙叁十九年歲次庚辰六月十七日自語。迨四十九年歲次庚寅臘月十七立春節旦。重識實行于崇壽紫竹林中。因稱名曰古希。紀。 浙杭龍崗門嗣 證文 記錄 《淨琉璃聖賢錄:伯亭大師》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