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壇之領袖、七衆之藥餌的准提獨部法\普光撰
一、前言
本文是承《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的結論:“密部中雖五部有異。而准提一咒最靈最勝。是諸佛之母菩薩之命。具包叁密總含五部(梵本有十萬偈。此方已翻譯者。有諸師諸本。雖儀式稍異。其中最綱要者。准唐善無畏叁藏所譯一卷經文。是諸壇之領袖七衆之藥餌。可傳可尚。東夏高德無不依之持誦也)”
此段文義所衍生的一些研究,請諸位大德指教。
二、獨部法的來源
准提法中有一特殊之法,即是所謂的“獨部別行法”,獨部別行是准提法中很重要的體系。
這個法主要是記載于日本大正大藏經中,在中國古代主要的大藏經並無收錄,甚至西藏大藏經也無列出此獨部法。大藏經有收錄者如下:
1、日本大正藏(日本大正13年(1924)由高楠順次郎和渡邊海旭發起):七俱胝獨部法 唐 善無畏譯 (密教部叁 )
2、日本新纂卍續藏(1905~1912年印行):七俱胝獨部法 唐 善無畏譯 (印度撰述 密經儀軌部 )
3、房山石經 七俱胘佛母心大准提陀羅尼真言 (唐)叁藏善無畏奉诏譯 (刻經年代:金 無刻石年代)
于是有人懷疑此法系日本人所僞造,但在房山石經未出土前此說也許還有立足之地,但房山石經出土,其中亦有記載獨部法。故有智之士稍想即知,若此法是日本僞造何以房山石經有記載?況且《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也有整合獨部法的概念,故懷疑《七俱胝獨部法》爲日本僞造之說法已然無立足之地。
此法爲善無畏大師翻譯傳下,一直沒有受到很大的發揚。直到遼代道殿大師的《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大力弘揚,之後因爲此法的方便與適應性,廣爲大衆所修持尊崇。
其實此法也是廣爲遼代密教體系所推崇修持,《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說:“東夏高德無不依之持誦也”,可見那時修持獨部法也有一定的風氣。
叁、准提獨部法的特色
道殿大師認爲:“准提法在梵本中有十萬偈之多,漢地已翻譯的有各位大師的種種版本,雖然儀式有點不一樣,但這些經典之中就屬善無畏大師譯的:“七俱胝獨部法”,是最總攝一切也最契心要的譯本,是准提法種種壇城中作爲主導的一種壇城法,也是能廣度七衆的法門,因此,可以流傳及以此爲依怙。東夏的高僧大德沒有不依此法而持誦的。”
這一段是《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的總結,通常結論也是最重要的論述。
大師提出“獨部法”是准提法系中最爲諸壇之領袖、提綱契領,其之所以如此認爲,本文認爲有以下理由:
(一) 諸壇之領袖
此概念是在講:“獨部別行,總攝二十五部大漫荼羅”、《七俱胝佛母心大准胝陀羅尼二十五部大叁曼荼羅尼獨行灌頂忏悔大道場法》中出之說功能雲:“若誦此准提真言一遍,即同誦一切陀羅尼一遍。”
依此“總攝二十五部大漫荼羅”的特性故說“諸壇之領袖”;而依“誦此准提真言一遍,即同誦一切陀羅尼一遍”故言:“最綱要者”。
密教中之所以不普傳其中之一的理由有所謂的壇城供養之難以如法成辦:“密宗壇儀繁重,苟非親授之阿阇黎,則其結構曲折纖微,有難于著手者。此其不可不禀之阿阇黎者一也!”(詳參:《密教綱要》第四編附錄王弘願撰“灌頂之研究”一文)
很多的大法需要很複雜的建立壇城的程序,而獨部法其特殊之處,只需一鏡即可作壇,獨部法言:“若求成就先依壇法,不同諸部廣修供養、掘地香泥之所建。但以一新鏡未曾用者”
獨部法體系之所以與其他體系不同之原因,在此已經說的很清楚:“不同于其他部(佛、蓮華、金剛、寶、羯摩部等)”,也與佛部儀軌的准提法不太相同,
《說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羅尼念誦法》雲:“其道場法。先須選隱便勝地。東西南北各量取四肘。作方曼茶羅。掘深一肘。除去骨石磚瓦惡土發毛灰炭糠棘蟲蟻之類。以好淨土填滿築平。取新瞿摩夷並好土。以香湯相和塗地。若在樓閣或居船上。依法泥塗。若在山中及好淨屋。不須掘地依前塗飾。即張天蓋四面懸幡。若有本尊七俱胝佛母形像。安置曼茶羅中。面向西。若無本尊。有諸佛像舍利及大乘經典供養亦得。磨白檀香塗作八角曼茶羅。猶如滿月或似八葉蓮華。即以新淨供具金銀熟銅商佉貝玉石瓷木等器。盛諸飲食及好香花燈明遏伽香水。隨力所有布置供養。”(金剛智譯)
獨部法道場的建立並不需要“嚴飾道場”、“選隱便勝地”,獨部法雲:“不同諸部廣修供養。掘地作壇香泥塗之所建立。”這句就顯示出了獨部的特質,即是不同于其他部的繁複及需廣修供養。(詳細可參閱:拙著〈准提法脈絡分析略談〉一文。)
不過若有能力則應該廣修供養,如《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雲:“有財物者,廣造佛像多辦供具,于佛像前安置鏡壇,對之持誦更妙。”
所以獨部法就已經克服壇城供養難辦的問題,所以備受道殿大師所推崇。《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也是以鏡壇法作爲主要架構的修持方式。
(二) 七衆之藥餌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中有提到:“諸佛有不思議度生方便,謂有衆生不肯直求菩提,且隨其所樂令持咒求之,由神咒不思議力,所求之事盡得遂心,一切罪業亦得消滅,自然超凡入聖。如小兒有病不肯服藥,被有智醫人塗在母乳,其小兒本食母乳,不覺服著良藥除卻病苦。”
故此言“七衆之藥餌”,是說以這樣的方便引導衆生進入解脫,其特性如下:
(1) 不需抛家棄子
獨部法雲:“作此法者不問在家、出家;飲酒、食肉、有妻子、不揀淨穢,但依我法,無不成就。此法甚妙!”
有家室的居士也可以修持此法,並不拘于身份。有的密法則需要出家專修閉關方能有成。而獨部法最低限度每日只念108遍即完成基本的修持。其對于末法時期並沒有福報可以多余時間專修的人而言,是非常方便的法門,所以經中才說准提法是爲了憫念末法薄福惡業衆生所說。
(2) 不需改變飲食習慣
有些密法必須食叁白食,或有種種限製,一般密法也不能食肉飲酒。
叁白食又作叁種白食、叁種白淨食、叁淨食。即乳、酪、米飯等叁種白淨之食,乃密教修法時,行者所食用者。。
十一面神咒經曰:“行者唯應食叁白食,乳酪飯。”
末法中一字心咒經曰:“持法之人須吃叁白食,所謂乳酪粳米,不得破齋。”
大寶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經曰:“清淨洗浴,著鮮淨衣,吃叁白食,所謂乳酪粳米。”
如《觀自在菩薩隨心咒經》雲:“此總攝印咒。能總攝一切印咒等。若受持此咒者。盡一形不得食五辛酒肉葫荽芸薹。勿淫。清淨梵行常念觀世音菩薩名號。”
《佛說守護大千國土經》卷3:“不食五辛恒常 乞食。”
《文殊菩薩獻佛陀羅尼名烏蘇吒》卷1:“行此法者斷酒五辛血食”
《佛說六字咒王經》卷1:“不食五辛淨潔洗浴。不得行淫不得飲酒啖肉。”
《曼殊室利菩薩咒藏中一字咒王經》卷1:“常須 遠離惡人不淨臭穢之處不近酒肉五辛。一心受持無不驗者。”
《金剛秘密善門陀羅尼經》卷1:“五辛酒肉所不經口。梵行居心除舍緣務。于寂靜處然後讀誦。”
《佛說聖觀自在菩薩不空王秘密心陀羅尼經》卷1:“遠離五辛一切葷雜。于日叁時中念此陀羅尼叁遍。一切所求皆得成就。”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卷1:“當知是人應常精進。守持淨戒齋法清淨。不食五辛酒肉殘食。亦不作離間語谄诳語嫉妒語。及盜諸部壇印咒法句故。若犯斯過即爲一切諸佛菩薩之所棄舍。我亦棄舍不樂觀攝。”
《七佛八菩薩所說大陀羅尼神咒經》卷1:“淨持戒地 五辛酒肉悉不食之。少欲知足修質直行。修行此陀羅尼”
《佛說穰麌梨童女經》卷1:“先斷五辛亦不食鹽不食油。斷語于一淨處。”
《西方陀羅尼藏中金剛族阿蜜哩多軍吒利法》卷1:“酒肉五辛等並不得食。”
《蘇婆呼童子請問經》:“何因衆生。持誦真言不複獲果。尋師所求。真言悉地上中下法。從日至月。月至經年。從年極至一形。具修苦行晝夜不阙。亦無效驗……若有持誦一切真言法。先于諸佛深起敬心。次發無上菩提之心。爲度衆生廣發大願。遠離貪癡憍慢等業。複于叁寶深生珍重。亦應虔誠遵崇大金剛部。當須遠離殺盜邪淫妄言绮語酒及以食肉口雖念誦心惡口兩舌。亦不飲意不善常行邪見。以邪見故變爲不善。”(詳見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卷上律分品第一)
由上列舉可見有些密法的修持條件是比較嚴格的。
而獨部法由于“不同諸部”,故無此類之限製。這一點對于薄福惡業的現代人較爲適應,由于種種原因無法持齋戒者,則依此法能夠成就。
當然文中提到若能齋戒清淨,則能夠不轉此身速證菩提道果。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雲:“今爲俗流之輩,帶妻挾子飲酒啖肉是其常業。雖逢僧人教示,習性難以改革,若不用此大不思議咒法救脫,如是人等何日得出生死?其有齋戒清淨依法持誦者,更爲勝妙。故准提經雲:何況更能結齋具戒,依法持誦不轉空身,往第四天得入神足是也。”
四、結語:可傳可尚
“可傳可尚”這句是道殿大師給後世行者及推廣者的莫大信心,也許可以說是一種授記,他認爲獨部法可以傳播,也可以推崇。並舉出東夏(指漢地)的大德都是依照這個獨部法去修持的。
而《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已將准提法融會貫通,更將獨部法的特色發揮無余,也提出一種簡單的修持方式。算是將准提法依照漢人好簡之個性作一整理,並且提出一個准提法門的次第行法,得以風靡于漢人佛教界。
中國人好簡之個性致使繁複的法門乏人問津,所以淨土宗一句佛號能風行天下,禅宗不立文字更是契合。這也是因爲太過複雜並不利于流傳,所以准提法能流傳後世,也是因爲道殿大師融合顯密及准提法的精華與優點,創造出適合漢人修持的方式,以此廣爲流通,並爲後世的准提法流傳建構立下不朽的根基。《心要集》所作可謂上契聖意(世尊憫念末法所說),下化衆生的貢獻。
《諸壇之領袖、七衆之藥餌的准提獨部法(普光)》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