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佛祖統紀》卷九:
禅師慧普,早親智者,聞深禅法,常行法華叁昧,感普賢乘大白象,放光照身,忽然悟入。智者門人慧普,行法華叁昧,感普賢乘象而來,放光照其身,使之悟道,這是智者門下得普賢感應的明確記載,值得重視。
據《弘贊法華傳》卷八:
釋萬相,侈姓杜氏,雍州萬年人也。幼拔塵澤,遍師名德。戒珠朗徹,學海沖深。諷誦《法華》,兼敷義理,凡講十余遍。而福慧是資,慈柔宅性,工誨誘,巧方便。頃以興善佛殿,忽屬災焚,輪奂再成,相有其力。又于殿之北面,造镌石《法華》一部,莊嚴偉麗,頗稱奇絕焉。曾于檐下誦經,忽有白雉,馴伏左右。以手取之,初不驚擾。隨相來去,向余十日。又于房後木,見金銅龛像,無何而至,青雀一雙,兩邊侍立。相收得像,鳥忽飛去。或爐中火炭,自然而出;或床後薦間,異香頻發。又于中夜靜坐,忽然似夢,見西北天中,明星千許。久觀變爲寶塔,高廣嚴飾,望之無際。又見東北七星,大逾尋仞。瞻睹未已,遂見七佛從星中出,金儀端粹,朗照赫然。相恒願見七佛及多寶佛塔,夢中悲喜交襟,禮拜贊歎。少選之間,倏焉而滅。其稱普賢菩薩名,俄自雲:“普賢菩薩來。”右脅而卒于興善寺,春秋七十四。又揚州棲靈寺僧道藝,常誦此經。每至現寶塔品,空中彈指數十下。自此後,精誦倍常。
萬相爲唐代僧人,住大興善寺。他誦經見多種瑞相,靈異間出,實是稀有。臨終普賢親來,瑞應非常。揚州棲靈寺僧道藝也以誦經爲業,每至《現寶塔品》,空中即有彈指之聲,由此倍加精進。二人皆不明宗系,甚至不知具體的時代。
據《法華傳記》卷七
唐法海寺釋僧安九
釋僧安,不知何處,住法海寺。自手寫《法華》、《般若》等諸部大乘。夢普賢乘白象王,現其人前,雲:“汝經說佛智慧故等二句脫落。”覺見新經,如夢告矣。
僧安親手書完寫《法華》等大乘經典,感普賢乘象前來,爲其糾正脫文。所謂新經,當是隋代所譯《添品法華經》。以上叁僧均爲不明宗系的唐代僧人。此外還有不少居士誦經有感。
據《法華傳記》卷七:
隋揚州嚴敬十二
嚴敬,揚州人。家富無子息,偏歸正法,讀《法華經》爲業。後生男子,叁歲熱病眼闇。嚴教壽量品,少不能持,才誦題目,無奈何事。遇亂,屋內掘穴,與衣食而舍走。亂靜賊去,叁年方還。屋舍破壞,梁柱散在。下有微音,即憶知盲兒。披穴,肥膚圓滿,兩眼複明。悲喜問因緣,兒曰:“吾持《法華》壽量品題,有一人乘白象來,放光,教句逗。初讀一品得明,助畢一部,後更不見所去。”嚴生希有念,令誦經,甚通利,如多年受持。予親所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