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上課呢,同學們二十多個人統統要來上課,一個都不准缺席,也不准請假,上課時候一定要到。教學的時候個別教,一個一個教,但他一次就教一個人。在那個時候我們學的時候是兩人一組,譬如學普賢行願品有兩個同學;兩個同學,一個講國語,一個講臺語,好像是講經旁邊有翻譯,其實兩個人學一部經。
那麼教的這兩個人就坐在第一個位子上,跟老師面對面。旁邊位子我們別的同學旁聽。他這兩個人教完了,這一個經教完了,換另外一部經,再換兩個人,換座位;接受老師教的,跟老師面對面座。教了就要上臺講,不上臺講經,不准參加這個班,李老師就是一個條件。而且教的時候,不是說這一部經教完了,你才上臺,不是的;就是我今天給你教的這一個鍾點了,教完了,你這個鍾點就上臺去講,現炒現賣呀!下面呢,下面還沒有學,底下一段還沒有學到。這個教法學生一個星期要上臺講一次,學生統統是在講臺上訓練成功的,他老人家教不是在講臺下面,講臺上面訓練成功的。
教了之後,今天教給你了,過個兩天在小班裏面講一次,等于複講,講給老師聽,講給同學聽。講完之後,第一個就是我們聽經這些同學,一個個對他有批評,批評都很認真。講怎麼樣?講得好。不行,好在那裏?一條一條地說出來。講得不好,那些不好也要一條一條地說出來,很嚴格地批評。批評怎麼樣?他修正,他要改正,那麼最後老師講評。經過這一堂之後,那麼他把他的講稿重新再修正,修正之後以後,還要講一次,講一次再修正一次,第叁次就上臺。所以我們一個星期要上叁次課,叁次課時間很有力,一個鍾點的東西。
那麼上臺去講,聽衆大概也有一百多人,所以那個時候,女生在臺中蓮社,男生在靈山寺,男生是星期天,女生是星期六,對外講經,我們這樣訓煉出來的。時間只有兩年,訓煉了二十多個人,個個成就了,講經不難啊!我那個時候在班上是很年輕的,我才叁十幾歲,我們班上年歲最大的人六十歲,林看治居士,現在還在,現在他大概有八十多歲了。那個時候我們在一塊學的時候,他年齡最大,他六十歲,他的孫子都做國民學校的老師了,他還在我們班上學講經。程度呢?百分之八十小學畢業、初中程度,所以我那個程度,我這個高中念過一年的,在那裏還是程度高的。有什麼難嘛!難的是你們自己心裏頭畏難。哎呀!難,這個不行,我不行。那你當然不行,你注定了不行,是不是?你也拍拍胸脯,這個不難啊!我也可以做到。
原來我也是覺得很難,所以李老師要我到班上去看一看;我一看之後,一堂課還沒有下,我的信心生起來了。爲什麼?我一看這些人年齡比我大,看程度還不如我,領悟力量沒有我強,那行,沒有問題,我可以幹。一入那個班才上半堂課,我的信心就生起來了,所以這樣子臺中一住就住了十年了,所以諸位一定要努力,要依教修行。佛的教,不但是教你修行,要叫你弘法利生。佛法確確實實如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哲學裏面最高的哲學,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們自己得到了,一定要介紹給別人,普遍地去介紹,這叫流通佛法,我們才能對得起佛菩薩。不要怕難,難是你心理上的陰影,一定要把它突破。
第二是利益衆生供養,那麼這一條就是說要救護一切衆生。尤其是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雖然科技一天一天在發達,其實在人性迷失的確是一天一天在加重,這是一個普遍的事實。所以我們在現前這個社會裏,遇到許許多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他非常迷信,爲什麼會有這個現象呢?迷失了自性,對于自己完全沒有信心,沒有信心,他就去依靠鬼神。鬼神也是把握了他的弱點,處處在捉弄人,說得不好聽就處處在欺負人。人被鬼欺,這是沒道理的呀!在六道裏面,人比鬼高,人怎麼能被鬼欺負呢?現在真的是妖魔鬼怪充斥在人間,我們要有慧眼去辦別,不要上人當,不要被人欺騙。救度衆生,先要救度自己,先救自己,這個很重要。
要想救度自己,正如同虛雲老和尚所說的,第一個你要相信因果,這個是世出世間善法的基礎,你一定要相信因果。真正相, 信因果報應的人,他不做壞事,他曉得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才真正能夠改過遷善。第二要建立自信心,這個很重要,能相信自己,這是非常非常地可貴,信佛跟信仰宗教不同的地方就在這裏。因爲佛教,它教你信自己,這是第一個條件;宗教是叫你信神,信他,那是第一個條件,這個不一樣的。即是淨土法門來講,我們淨土法門叁要素,叁個條件,信願行;信裏面第一個要信自己,你不相信自己,你不能往生,所以第一個信並不是信阿彌陀佛,第一個相信自己。第二才信佛,因爲你相信自己,佛菩薩能力才幫得上你忙,你對你自己沒有自信心,佛菩薩都對你無可奈何,幫不上忙,所以它跟宗教不一樣。
那麼其次就是要決定行門,這一點非常重要。經典在這麼許許多多當中,你也只能取一樣,作爲理論的依據,我們修學理論的依據。行門裏面,八萬四千行門也只能取一種,我們依它來修行,要講求專一,專一沒有不成就的。今日之下,剛才說了,善知識可遇不可求,找不到。真正善知識非常謙虛,絕對不會自己作自我宣傳的,絕對沒有,沒有這種善知識的,善知識都很謙虛,你也不容易找到他,你找到他,他也不一定會教你,這個事相當之難。今人找不到怎麼辦呢?找古人,古人可以找啊!爲古大德的私淑弟子,這在曆史上成就的很多;第一個是孟子,孟子是孔老夫子的私淑弟子,孔老夫子已經不在世了,他依孔老夫子做老師。老師不在世了,怎麼依他做老師呢?孔老夫子的著作在世,依照他這些著作,依教奉行,完全學孔子,他學得很像,他變成第二個孔子,所以稱之爲亞聖。
學古人,這是決定靠得住的,決定是真正的善知識,你沒有找錯人,這一點很要緊。類似孟子這個情形很多,譬如司馬遷,諸位曉得作史記的這個人,司馬遷就是學左丘明的,左丘明的私淑弟子。那左丘明也不在世了,他學左傳,他也學成功了。唐朝的韓愈學司馬遷,就學史記,一生專攻史記,他成爲唐宋八大家之一,大文豪;都是以古人爲師,這是值得我們在今天特別提出來,要效法的。在佛門裏面也有許多例子,像蕅益大師,蕅益大師全集在臺灣出版,你們能看到的。蕅益大師是學蓮池大師,那個時候蓮池也過世了,也不在了,但是蓮池的著作在。蓮池大師著作現在我們也有流通,精裝本四冊,他就是依這個做爲自己的老師,依蓮池大師全集來修行,專門學蓮池,他也學得很像,他也成爲一代祖師。
所以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學古人,這樣才能夠成功。你們同學也許會問我,我學誰呢?我也學古人,我雖然有幾個老師領導我入了門,我學的就是蓮池大師。但是還有兩個助教,一個就是這個本子的四十華嚴,還有一個是印光大師文鈔,他這兩個作幫助;以蓮池大師彌陀經疏鈔演義爲主修,用四十華嚴,印光大師文鈔來補充,所以我學的東西非常地單純。但是你要我講經,你在大藏經裏面隨便抽出一部經來,我一樣給你講,我講得頭頭是道。問題就是你通與不通,一樣通了,一切都通,佛法是一個原理,一個原則,一經通,一切經通,一定要專,不專就沒有成就。這是說到如說修行、利益衆生,我在此地把我自己修學經驗提出來供養給你們,這是供養嘛!我在此地法供養,供養給你們。下課。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十二卷)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
第叁是攝受衆用供養,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唯一的目的就是要利益一切衆生,攝受一切衆生,正是像法華經上所說的,佛爲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那麼換一句話說,佛菩薩不多事,如果這些事情有別人能辦得了,可以辦的,他樂得清閑自在;衆生實實在在辦不了,沒有能力辦,那他就不能不出現在世間。那麼一大事是什麼呢?一就是我們此地所講的一真法界,一真。大事是講生死大事,再沒有比這個事更大了。如果能夠契入一真,這個大事就解決了,不能得到一真,這個大事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都不能解決。這個的確是古今中外那些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都在想解決這個問題而沒有辦法,實實在在是解決不了的,這是佛不得不出現在這個世間。
佛是大慈大悲,問題就是我們衆生肯不肯接受?所以經上又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什麼人跟佛有緣呢?肯接受的就有緣,不肯接受的就無緣。那麼肯接受裏面,還分很多等級;全誠肯定地接受,這個在佛法裏叫根熟衆生,我們這個根有沒有熟?根熟就是百分之百地接受,那他這一生決定成就,他生在這個世間六道輪回,那就是最後身,最後一次了,以後永遠不再輪回了,這叫根熟衆生。所以根熟,諸位要記住,百分之百地如說修行,一點都不打折扣的,自己要有充分的信心。你看從前蓮池大師在世的時候,他老人家一生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別的都不會,佛寺裏頭這些儀規、唱念,他都不會,他就念一句阿彌陀佛。
我們彌陀經疏鈔演義前面有個小傳,你就能看得出來,小傳上有記載,有一年旱災,很久沒有下雨,老百姓那時候向龍王求雨,求了也沒效,沒用,所以最後就找到他,他是一個很有修行的人,很難得的一個好法師,就請他來求雨。他也沒有法子,他也不懂求雨這些儀規,也不懂,那怎麼辦呢?跟我去念佛啦!他拿著引磬,一些附近的老百姓跟到他,就到外面田邊上去念佛。很奇怪,他念到那裏,雨就下到那裏,真的雨求下來了。誠則靈,他不要什麼儀規的,誠心誠意,至誠感通,它真的就會下雨,就被他求到了。所以講根熟就是完全肯定,依教奉行。
那麼曾經有人問他,你老人家自己念佛怎麼個念法?他念四個字阿彌陀佛。你教別人呢?教別人念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奇怪了,爲什麼教別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是客氣話,是皈依的意思,是恭敬的意思,就是皈依阿彌陀佛,恭敬阿彌陀佛。爲什麼教人念…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