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P82

  ..續本文上一頁時,我的願沒有盡啊!這一點也實實在在我們必須要效法的,所以諸佛菩薩是無盡的悲願利益一切衆生,既然講利益衆生了,當然決定不會有損害衆生,利益衆生怎麼可能有損害,損害跟利益恰恰是相反的,所以佛菩薩決定不會惱害衆生;不但不害,假如他所作所爲叫你生煩惱了,佛菩薩都對不起你,可見得諸佛菩薩真正是慈悲之極了。

  

  可是你要記住,如果你在修學的階段當中他故意來找你麻煩,叫你生點煩惱,那是常有的事情,那也是大慈大悲,你不修沒有學佛沒有皈依,他絕對不會找你麻煩的,不會叫你生煩惱的,你要是皈依了學了佛了,常常來找你麻煩,爲什麼呢?幫助你修行,他要來教化你;好像你們學校老師,特別是做訓導主任的,一天到晚找學生麻煩,你看你不是他學校的學生,他對你很客氣,你是他學校的學生,那他就常常找你麻煩,常常要管你了,諸佛菩薩也是如此。所以那個找麻煩天天來管,那就是大慈大悲,我們在各種境緣裏面去練心,練清淨心、平等心、慈悲心、誠敬心,去練這個,這就叫佛心。

  

  再看底下這一段,“十方所有無邊刹,莊嚴衆寶供如來,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刹微塵劫。”這一段是校量聞經的功德,第一首能校,這是說明普賢十大行願功德殊勝。我們將聞經的利益來作一個比較,十方所有無量無邊的諸佛世界,我們用衆寶來莊嚴來供養如來,以最勝之安樂布施天人,這個功德太大太大了,而且不是一天兩天,他修多久呢?經一切刹微塵劫,時間沒法子計算,一個佛刹是一個大千世界,要把它磨成微塵,這個數量有多少,沒法子計算!一個大千世界的微塵都沒法子計算,何況是一切刹,恐怕連諸佛菩薩都算不盡,這就講長遠之心,他就這樣地供養、這樣地莊嚴,他的福報你想想看有多大。這是我們做不到的。

  

  雖然做不到,看看底下這一首,我們也能辦到,“若人于此勝願王,一經于耳能生信,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于彼。”超過前面了,現在就問你肯不肯幹了!前面像這種修布施供養的功德的確不容易,那要多大的福報,財布施不如法布施,財供養比不上法供養;後面講依教修行供養,這個福超過前面所說的。但是這一段裏面有很重要的意思必須要跟諸位說明,首先你要真正能認識這一本經裏面講的十大願王的重要性,它是整個佛法的大根大本,決定不能夠忽略了。華嚴經在整個佛法裏面稱之爲根本*輪,一切經都是華嚴眷屬,好像一棵樹一樣,華嚴是根,本就是它的主幹,那一根幹,其余一切經,那是枝枝葉葉,離不開根本,從根本生的,它是根本。所以你要對這經的認識,不管那一宗那一派、中國外國,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的法,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刹土諸佛如來,他的佛法都是從華嚴經生的,所以華嚴經不但是釋迦牟尼佛的根本法,是一切諸佛的根本法。你要能把這一點認清楚,所以十大願王就是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根本法的總綱領,所以叫勝願王,最殊勝的願王。

  

  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這個不能成佛是講圓教佛,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你不修這個法門不能成無上正等正覺;你能成正等正覺,不能成無上正等正覺,這是我們必預要把它認清楚的。因此這個法門你有緣聽到不容易,那是多生多劫的善根、福德、因緣。諸位雖然沒有機會聽全經,你能夠聽到幾句也了不起,幾句好像碎身舍利,舍利一粒一粒的;全經就好比是全身的舍利,一句一偈是碎身舍利,無比地寶貴。諸位今天有緣能夠聽到,你所得的利益符不符于經中所說呢?這個很難,爲什麼呢?聽是聽了,一經于耳你們這個都聽到了,這四個字沒有問題大家都有了;後面這叁個字有問題,能生信,不能說你不信,你不信的話你在此地一個半鍾點就坐不住。你當然也信,信有淺深不一樣,有的人信了,相信不解,裏面的義理境界不透徹,或者也解了,解了又沒有肯照做。信底下有解有行有證,所以信了以後要理解,解了以後要依教奉行,行之中還要不退轉,然後才行,行了又退轉這還是沒有用,所以一層一層地淘汰,淘汰到最後沒有幾個人了。

  

  底下講信了之後怎麼樣呢?他就發心了,他就發願了,“求勝菩提心渴仰”,最勝的菩提就是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像善財童子一樣他就是發這個心,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們也要像善財財童子一樣。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在過去沒有接觸過佛法我們不曉得,我們所追求的世間的名聞利養,我們求這個;學了點佛法了,我們追求佛法的殊勝,追求弘法利生,搞這一套去了!今天我們恍然大悟,我們應當追求無上菩提,這個才是正確的,普賢菩薩在此地教我們這個,要求無上菩提,這個心就好像害渴一樣,渴的時候我們一心想水解渴,這是形容求無上菩提的心之渴仰,一心一意只想無上菩提,其他的我都不要了,那麼你這樣發心,修行功德超過前面所說的功德了,爲什麼呢?這個裏面聞思修叁慧具足,不但叁慧具足了,叁緣也具足了,像彌陀經裏面所說的善根、福德、因緣這叁個條件也具足了;具足這叁個條件,又具足聞思修叁慧,你這一生當中必定要成佛。

  

  成佛的途徑就是先生西方極樂世界,一生成佛,所以這個門道就叫當生成就的佛法,一生成就,不要等到第二生。你要記住現在這個世間法弱魔強,弘揚正法的人少,弘揚魔法的人多,魔來破壞你的正念,因爲你起這個路子,你這一生決定成佛,他來怎麼樣呢?這個好是好,還有比這個更好的,來誘惑你,叫你這裏頭參一點禅,或者參一點密,或者參一點神咒,參一點這些東西,把你參雜了;先參一點點,愈來愈多,結果就把你的道行破壞了,你這一生就不能成就了,魔的目的就達到了。所以諸位要想一生成就,你要牢牢地記住這一點,不要說任何人來誘惑你,你不爲他所動;釋迦牟尼佛來了,阿彌陀佛來了,毗盧遮那佛來了,勸我們還有別的法門比這個更快更好,我們也謝謝他老人家,我還是修我這個法門,絕對不動心,我們才會有真正的成就。

  

  你要是心稍微動一點,魔就來了,魔有神通,你心有疑,心不堅定,他就來誘惑你;你的心堅定的,如如不動的,魔在身邊走過看一看就走了,爲什麼?這個人沒有法子,如如不動嘛!他很聰明他不浪費時間,也不浪費口舌,他曉得沒有用處,他只好乖乖走了。所以有許多同修你們在修行過程當中聽到許許多多的邪知邪見,有很多人來找你,我學佛從來沒有人找我。曾經有一次一封匿名信,沒有具名的,寫了信告訴我,大概也在此地聽過經的,對我大大地贊歎一番,告訴我有秘訣,有成佛的秘訣,叫我指定一個時間在新公園什麼地方等他,他手上拿了一個什麼東西,要我去會見他,他說一定有很大的利益,這個因緣你不要錯過。我收到那封信把它丟到字紙簍裏頭去了,我也沒去,絕對不要被人誘惑,不能上人的當。

  

  再看下面一首,“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科題是“追頌五果”,這一首是講增上果報。第一句“即常遠離惡知識”,這一句話意思很深,而且非常地廣泛。首先我們要曉得什麼叫做惡知識,惡知識跟善知識是對稱的,我們怎樣遠離他?真正的惡知識就是自己的貪嗔癡慢,二十六種煩惱,這是惡知識,你要遠離啊!你看佛在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裏面給你說的,十善是良友,那是好友,十善後友,最後的老朋友你不要,十惡是怨家你偏偏跟他打交道,那有什麼法子呢?所以善知識就是我們八識相應心所裏面的十一個善心所就是善知識,惡知識就是與八識相應的二十六個煩惱心所,六種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這是惡知識。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的時候要善心所現前,不要煩惱心所現前,這就叫遠離一切惡知識;遠離之意在塵不染,這就是遠離。

  

  假如你更能夠把惡的境界、惡的緣,緣就是人事環境,你能夠轉變來幫助你修行,那是真真實實的離惡知識,你要懂這個意思;所以這個離並不是說我不理他了,我以後再也不見,我躲他遠遠的,不是的。譬如一個怨家債主天天找你麻煩的,你跟他接近,正好成就你自己的忍辱波羅密,成就你自己的一心定慧,這一變就把他變成大善知識了。像釋迦牟尼佛對提婆達多,我們看提婆達多惡人啊!佛看他是大善知識,佛自己說的,法華經裏面提婆達多品你們自己去看看,釋迦牟尼佛說如果沒有提婆達多他就不能成佛,他之所以能成佛得力于提婆達多的地方太多太多了,這才叫做遠離惡知識,所以我們要明白這樁事情。一切好朋友善人裏面如果常常在一起,起了貪愛之心了,那就是惡知識,真正的惡知識。

  

  所以諸位要明了,物質環境、人事環境幫助我們心清淨,幫助我們增長定慧的,那就是善知識。所以善知識有善人有惡人,有菩薩有魔鬼,就看你用什麼心去對待,所以我一開頭就跟諸位說了,真正的惡知識就是你的煩惱心所,貪嗔癡慢;真正的善知識是你心裏面的十一善法。你要拿善心對待一切境界沒有不善的,無有一法不善;你要以貪嗔癡對待外面境界,連佛菩薩都是惡人、都是惡知識,一定要知道啊!那麼離惡知識,這是離因,離開了惡因,當然就不受惡的果報,第二句講惡果,“永離一切諸惡道”;你能夠在心理上起這一個大轉變,換句話說,你就把一切惡道永遠止息掉了。

  

  六道輪回是自己變現的,是自己製造的,一切唯心造,你心裏面有惡才有叁惡道;你心裏頭沒有惡了那裏有叁惡道呢?叁惡道都沒有,你怎麼會墮叁惡道,不可能的事情,這是理與事都要通達。下面這兩句意思就更圓滿了,“速見如來無量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具此普賢最勝願”,最勝願就是前面所講的普賢行願,行願裏面願很清楚,這個十條大家常常念的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你們都會呀!光有願沒有行,不行啊!那個願落空了,行要記住,前面也跟諸位說過了,第一個書寫,寫經,爲什麼把書寫擺在第一條呢?佛法要沒有人書寫就不能流通了,從前經…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