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極的衆生,最後還是能成佛,你們說對不對?這時那些石頭就搖起來了。這就是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典故。
道生離開北方的時候曾說:我說的法絕對是合于佛法的,如果我說的法合于佛法,我死的時候坐師子座。以後涅槃經全部翻譯過來了,原來佛也是這樣說的,一切衆生皆會成佛。所以金剛經這裏,告訴慧命須菩提,所有衆生,即非衆生,不要看不起人啊!一切衆生都是佛。
衆生與佛
【何以故。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這個道理就說明,一切衆生生命的存在,都是幻有的,是幻相。叁界六道和二十五有的衆生,都是因緣所生,是沒有固定的。法身的生命,在六道輪回中遷流不息,也是根據自己的業果因緣而來的;所以說,一切衆生即非衆生。
它的本義是說明,一切衆生自性本來是佛;自己能夠反照而明心見性,就不叫做衆生了,個個都是佛了。剛剛提出來,道生法師說的一闡提人,最後都要成佛,這個意義在涅槃經、法華經中,也是這樣說的。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劫數中第四尊佛,就是第四個梯次的佛,這個劫數叫賢劫,有千佛出世,最後成佛的是樓至佛,現在化身爲韋馱菩薩的,因爲他的願力,要護持賢劫裏一千個佛,待他們個個都成佛以後,他才最後成佛。這是佛教對于賢劫組織的一個說法。
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上的一切衆生,不僅是人,凡有生命有靈知的生物,都能夠成佛。一切衆生都是平等的。
要徹底的研究這個道理,就是法相唯識的道理,這個地方揭發出來見法,就是見地。人世間因爲一切衆生有我見,所以就有人;有人就有我,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煩惱;有煩惱就有痛苦,如此等等一連串下來。我們雖有一個身體,但身體非我之所有,暫時歸我之所屬,這是因緣所生,四大假合而成,不究竟,總歸會幻滅的。
真正的這個自性是不生不滅的,這個自性是空性,空性必須要無我才能達到。當你修證到一個無我的境界,就得到一個智慧,就是唯識中所講的平等性智。無我就無人,無人就無他,無衆生相,無煩惱,無一切等等。一切皆空,即無衆生之相。這個唯識是表诠,金剛般若法門是遮诠,說明這個道理。
對于這一段我們給他的偈語是:
第二十一品偈頌
爲誰辛苦說菩提倦臥空山日又西
遙指海東新月上夜深忽聞遠雞啼
「爲誰辛苦說菩提」,佛不是說了嗎?我沒有說過法,別的經典也曾經講過;我說法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個字。
佛法是不可說不可說,法身之體是不可說處。所以,他辛辛苦苦說這些菩提證道的法門,爲誰而說?爲衆生而說。等于唐人羅隱的兩句詩,「采得百花釀蜜後,爲誰辛苦爲誰甜」。
這一首詩是非常有名的,人生也本來如此,像蜜蜂一樣,把百花辛辛苦苦采來,釀成蜂蜜,結果呢?這個蜂蜜自己吃不到,爲誰辛苦爲誰甜,這是感歎人生。
那麼佛呢,他倒不是爲這個辛苦,他爲了度一切衆生,爲使衆生個個見自性成佛而辛苦。可是本來無我,爲誰辛苦呢?
「倦臥空山日又西」,所以後世佛的弟子們之中,許多高僧悟了道,永遠隱山高臥不出,不說一句。譬如天臺宗的祖師慧思禅師,在南嶽悟道後,始終沒有下過山,人家勸他說,你這位大師悟道了,爲什麼不下山度衆生?他獨住孤峰頂上,一個人都沒有去過。他說我何必下山度衆生呢?我獨坐孤峰頂上,已經一口吞盡諸方,一切衆生我度完了。
後來有人也提這個問題來問過我,我說他當然可以那麼講,慧思大師一輩子不下山,他卻有一個智者大師這樣的徒弟,號稱東方的小釋迦;這一個徒弟就夠了,用不著他出來,所以他可以說這樣的話。如果沒有這樣福報,這樣成就的人,也得不到像智者大師這樣的弟子的話,這個話就不能隨便講。但是,的確有人悟道以後,一生不說法而度人無數。
譬如我們曉得禅宗一位大師,畫上經常畫的布袋和尚,他的說法就是背著一個布袋,人家問他佛法,他把布袋一放,就在你前面一站,什麼都不說,他看你懂了,他笑笑;你不懂,他把布袋一背又走了。
布袋和尚就是泗州大聖,據說是彌勒佛的化身來的,他永遠背個布袋。實際上他說得很清楚呀,人家問他,什麼是佛法?他把布袋一放,我們現在這個布袋還放不了呢!這個媽媽給我們的布袋永遠放不下來,所以他把布袋一放,叉手一站,這就是佛法。
他看看你不懂,布袋又背起來走,你放不下就提起來走,都一樣,佛法就是那麼簡單,他沒有說一句話,這就是佛法了。那麼,不說法能不能度衆生呢?不見得不能,但衆生還是靠方便教授法來度的。
「遙指海東新月上」,後世的禅宗,把祖師悟道的故事編集爲指月錄。佛在楞嚴經上說,一個人問月亮在那裏?有人用手指向月亮,說月亮在這裏。但是你不要看指頭,只看月亮,你光去看指頭,不看月亮,是沒有用的,指頭不是月亮。
佛說的法,不是這個指頭;我們大家學佛學了半天,都抓到指頭當月亮,都錯了。不過這個故事,說明衆生都是同樣的心理。
另一個是道家呂純陽的故事,也與指頭有關。呂純陽最後是由禅宗悟道,是黃龍禅師的弟子,所以呂純陽也變成佛教的大護法。他就有一句話,「衆生易度人難度」,他說的「衆生」不是佛學這個衆生,是指人以外的生命。衆生容易度,人最難度,「甯度衆生不度人」。
有一天呂純陽到南京,變成一個很可憐,苦惱的老頭子,到一個專門賣枴鮆的老太婆那裏,天天去吃枴鮆,吃了不給錢,吃了好幾年,這個老太婆永遠不問他要。他後來問這個老太太,爲什麼不要錢?我看你這個老頭子沒有錢啊!呂純陽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好人,只有你是個好人,你要不要成仙呀?老太婆說我不要成仙,我賣我的枴鮆,很舒服。你要不要發財?我有一個法子傳給你可以點鐵成金。呂純陽說著就在她那個鐵鍋上一點,鐵鍋就變成黃金了。老太婆說:嗯!蠻有道理,我還是不要。
呂純陽心裏想,這個人真好,世界上只有這個人是好人。最後又問:老太太,你究竟要什麼呢?老太太說把你的指頭給我就好了。呂純陽只好搖搖頭說,衆生易度人難度,甯度衆生不度人。
佛經上有一個指月的公案,叫我們看月亮,不要抓指頭,可是一般學佛的人,也同呂純陽碰到這位老太婆一樣,專抓指頭不看月亮。這就是第叁句遙指海東新月上。
「夜深忽聞遠雞啼」,不要灰心,遠遠聽到雞啼了,總歸有一個人會出來的,不要看長夜漫漫,總會有天亮的時候。
《金剛經說什麼 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