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說什麼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金剛經說什麼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雲何應祝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衆生。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爲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衆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爲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現在金剛經講到第十七品了,梁昭明太子下了功夫研究,把它分成叁十二品,現在已經講完第十六品,剛好是一半。一半就是半斤,半斤就是八兩,二八就是十六了,一半一半。這一半講完了,下面還有十六品,另起爐竈,這個分類是有一個道理的,不能不注意;這不像我們現在寫書,高興寫到那裏,拿個數字隨便來標一下就算了,這裏研究的,同易經數理的哲學,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現在第十七品,回轉來,又是一個新的起頭。

  發什麼願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雲何應祝雲何降伏其心。】

  你看,又回頭了!又是老問題,這個須菩提也同我們一樣,夠羅嗦的了!金剛經一開始,他就問佛這兩個問題,佛一路給他講下來,講到了現在,他老哥是等于爲我們問話,老師啊!我還沒有懂咧!他說一個學佛的人,剛剛要發大乘心,要想成佛,想明心見性悟道,「雲何應墜呀?我的心定不了啊,怎麼住?住在那裏呀8雲何降伏其心」呀?我的思想煩惱多得很啊,怎麼把它降伏下去呢?還是這個老問題。你看,很滑稽吧!假使把它當一個劇本,不要當佛經看,這個演員夠羅嗦的了!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衆生。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還是老話,不過這老話很不同啊!這個話裏頭有骨頭。當金剛經開始的時候,佛對須菩提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善護念」,「應如是墜。這裏答覆的不同了,他告訴須菩提,一個准備開始學佛,想求大徹大悟而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的人,「當生如是心」。如是心是什麼心呢?這就是佛家講的發願,立一個志向,發願就是立志。立志做什麼?「我應滅度一切衆生」,我要救世界上一切的衆生,那些在苦惱中的衆生我都要救,滅度他。

  什麼叫滅度呢?使他離苦得樂,進入涅槃。所謂涅槃的境界,就是離苦得樂,滅度就是這個意思。你不要看到滅度兩個字,以爲是把他砍頭殺了,那還得了!滅度就是涅槃兩個字的翻譯,是形容辭,走入了寂滅、清淨的境界;是回頭是岸那個岸。這個境界也就是離一切苦,得究竟的樂。要想學佛,第一個動機,就是要有這個心。

  其次,「滅度一切衆生已,而無有一衆生實滅度者。」事實上,你度了一切衆生,做了就做了,心裏頭並沒有說,我已經度了那麼多人了,如果有那種心理狀態就錯了。前天有一位同學告訴我,他媽媽生了他們十六個弟兄。我說這個老太太真偉大;但是盡管老太太生了十六個,最後走的時候,實無一可生者,還是等于沒有生嘛!怎麼樣一個人來,還是一個人走,對不對?每一個人都是光光的來,光光的走,來的時候很不高興,一出來還大哭一場,走的時候自己來不及哭了,別人幫他哭。更妙的是小孩子生出來就是抓,捏著拳頭抓。個個都想抓一把,抓了一輩子,抓到臨終沒辦法了,只好放手。普通一個人生就是這麼一個境界,做了一輩子的事業,生了一大堆的兒女,最後,實無一事可滅度者,一樣都帶不走。

  佛說,由這個人生可以了解到,學佛的人發心度一切衆生,救了這個世界一切衆生,心中一概不留,認爲是應該做的事,這就是菩薩道,是菩薩發心。如果今天幫了人家一點的忙,心裏還念念不忘,還希望人家恭維一下,那就完了;不要說學佛不行,做人都不行。所以說,學佛的人,要這樣發心。

  他說什麼理由呢?告訴須菩提,一個學佛修菩薩道的人,只要有一點自認崇高,自我的偉大,自覺了不起的話,他已經著在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了。這樣的人,佛說,完了8即非菩薩」,這個人夠不上是學佛的人,不是真正行菩薩道的人。中國文化也講大公無私,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救盡天下蒼生,心中不留一念,這樣才是大公無私,才是菩薩,否則,佛說即非菩薩。

  然燈佛所得什麼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

  「所以者何?」這四個字就是說什麼理由?他告訴須菩提,你們天天想悟道,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我告訴你,沒有一法,沒有一個東西叫做道。大徹大悟就是悟到一個沒有東西,你覺得有一個法可學,有個道可得,你就錯了,你已經著了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禅宗六祖慧能大師悟道時候的偈子說: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一法,可以使你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不也。世尊。】

  佛問須菩提:當年我在然燈佛那裏開悟的時候,你想一想,我真的得到一個東西嗎?真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有多大多小啊?這個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什麼東西嘛?他說,你想想,我得到一個東西嗎?須菩提說:「不也。世尊。」須菩提很懇切的回答,據我所知,你悟道的時候,了無所得。這是真正悟道。

  【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須菩提說,假使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我跟你學了那麼久,了解佛所說佛法的道理,佛當時在然燈佛那裏,並沒有得到一個什麼東西,叫做什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並沒有得到一個叫做什麼大徹大悟的東西。所以須菩提答的很清楚。但是須菩提說我沒有證道,我的了解是這樣,不知對不對?

  【佛言。如是如是。】

  佛就說了,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這樣究竟是怎樣?所以啊,真正你們要學禅宗,這就是話頭,「如是。如是。」這一句就是話頭,你參通了就對了。天天只要參「如是。如是。」不過也不要搞錯了,明朝末年,有一個名妓叫做柳如是,她姓柳,采用金剛經如是兩個字作名字。「如是」是佛說的,翻成白話文就是這樣,佛這是給你話頭參,這樣就叫大徹大悟。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告訴你老實話,真正的佛法,並沒有個固定的東西,你如果得到一個固定的東西就是錯了。實實在在沒有一個東西,身體都沒有了,連感覺都沒有了,所以五蘊皆空,連光也沒有,色相也沒有,一切都不可得,這個時候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大徹大悟。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他說假使佛法到了最高處,有法可得的話,當我悟道時悟到有個東西可得的話,那麼,我那個老師然燈佛啊!當場就不會給我授記說我將來之世會大徹大悟了。授記是佛教專有名辭,悟道的古佛,當弟子悟了道,他就在前面摸摸頂,所謂灌頂,撫摸一下授記,說個預言,過多少年後,你在什麼世界成佛,打一個標記,這就是授記。

  然燈佛爲什麼授記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當釋迦牟尼在然燈佛那裏悟道的時候,實在沒有得到任何一個東西;所以然燈佛當時給他授記,你于將來的娑婆世界成佛,你的名號叫釋迦牟尼。我們經常說,不要以有所得之心,求無所得之果;大家來學佛,都抱一個有所得的心,求得一個無所得之果,那是基本錯誤。佛就說:當時我得一個無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燈佛給我授記。好了,現在問題來了。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這是重點啊!大家學佛的人千萬記住!我們學佛都是拜佛,佛也叫如來,天天磕頭求如來保護,爲什麼中文翻譯成如來呢?中文翻譯得很妙,如來,好像來了,對不對?「如」是好像,如來,好像來了,但是根本就沒有來。如果說沒有來吧!我們看電視的時候,那個電視上的明星,是不是到你前面來了?事實上他沒有來,他是如來,好像來了。你打電話的時候,那個人是不是來到耳邊上?他沒有來,可是他是如來,好像來了。所以如來在那裏?佛在那裏?佛就在這裏。你不要另外去找了,你的心中,你的身心內外,隨時有佛;只要你自己能夠找到,你就見到了佛,也是見到了如來。

  這裏…

《金剛經說什麼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