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金剛經說什麼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衆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衆生。無複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衆生。若心取相。即爲著我人衆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衆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文喜和文殊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衆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
這是加進來的一個問題,我們把金剛經放輕松一點,當作是師生問答的記錄,或者當成一個劇本,不要像念書一樣死板,要把心扉打開一點去了解。現在佛告訴須菩提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如果你夢中看到了佛,或者佛真的站在雲端上,那你就著魔了;那不是真見佛,你盡管拿石頭去丟他,拿金剛經打他,你可以說:是你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你跑來幹什麼?
當年有一個故事,一位非常有名的文喜禅師,從小出家,叁十幾歲開始參禅,總不能開悟,于是他從南方叁步一拜,拜到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的道常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智慧第一,釋迦牟尼佛和許多佛菩薩,多生累劫都是他的弟子。所以大家求智慧、想開悟,都是叁步一拜去朝五臺文殊道常也有人拜了叁年兩年才拜到,爲的是要見文殊菩薩。
話說這位文喜和尚拜到了五臺山金剛窟,看見一個老頭子牽一頭牛,胡子白白的,頭發也是白的,請他到他的茅蓬喝茶,問他道:和尚你了不起啊!叁步一拜是從那裏來的?文喜說南方來的,想求見文殊菩薩。老頭子說:南方佛教怎麼樣?他回答說:南方佛教麻麻胡胡,所以到這裏來,想求見聖人……你們北方五臺山的佛法怎麼樣?老頭子說:龍蛇混雜,凡聖同居啊!
其實整個世界人類社會,都是有聖也有魔,都是龍蛇混雜,凡聖同居。文喜問道:五臺山一共有多少出家人啊?這老頭子說:前叁叁與後叁叁。這一句話,千年來也沒人知道他講什麼?一般修道的人就講,前叁叁與後叁叁,這就是要人修氣脈呀!後面有叁關,尾闾關、夾脊關、玉枕關。前面是印堂呀,守竅的靈門關,這裏是什麼關,那裏是什麼關,都是講這個。其實這個可以作話頭參,前叁叁與後叁叁就是禅宗的話頭。
那麼兩個人談到這裏,老頭子就問文喜佛法,這位文喜和尚卻答不出來;老頭子皺了一下眉頭,叫聲:均提,送客。茅蓬後面出來一個童子就說:法師你請吧!就把和尚送出茅蓬外了。這個文喜和尚正回頭要道謝,就看到文殊菩薩騎一只獅子站在空中。
可歎這位文喜,千裏迢迢,叁步一拜要見文殊,這時才發現原來與文殊菩薩當面對談而不自知,真是後悔莫及,痛哭流涕。以後,文喜發憤努力,終于大徹大悟。文喜悟了以後,到叢林下做苦工,就是部隊裏所稱的夥夫,大陸上禅林中就叫作飯頭。飯頭的工作很辛苦,一個廟子中千人吃飯,那個大叢林的飯桶,像我這種個子啊,站在鍋裏頭,從外面絕對看不見人。要煮一千多人吃的飯菜,所用的鍋鏟之重,如果沒有練過武功的人,拿都拿不動。所以少林寺學功夫,只要能燒叁年飯,你武功就不得了啦!米要整袋倒進鍋去,要攪的時候,要有武功才能轉得動那個鍋鏟。文喜禅師因爲自己悟了道,願意發心爲大家做苦差事,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這就是菩薩道。
有一天文喜在做飯的時候,文殊菩薩在飯鍋上現身,還是騎他那只獅子,在飯鍋上跑圈。文喜看到文殊菩薩,就是當年在五臺山金剛窟看到的那個老頭子,他拿起鍋鏟一邊就打過去,一邊嘴裏說:文殊是文殊,文喜是文喜,你跑來這裏幹什麼?你是你,我是我。文殊菩薩的那個化身飛到空中一笑,說:“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修行叁大劫,反被老僧嫌。”苦瓜當然連根都是苦的啦,這個甜瓜當然連那個蒂都是甜的。修行叁大劫數,連釋迦牟尼佛都是做過他的學生的,倒楣了,反被老和尚討厭。這說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反覆叮咛。也就是禅宗祖師們後來說的:佛來斬佛,魔來斬魔的道理,這也是修行的無上秘訣。
燒佛的和尚
所以說,諸位千萬不能著相,一著相後來都變成精神病了,這是反覆請求諸位,也是警告諸位,不能著相的道理。禅宗到了後來,有一樁丹霞燒木佛的故事。
丹霞禅師是馬祖道一的大弟子,他已經當方丈了,冬天冷起來沒有柴燒,就把大殿上木刻的佛搬下來劈了,用來烤火。當家師出來看到了,嚇得說;燒了佛,這個罪過多大!有因果啊!奇怪的是,這個當家的胡子、眉毛當時都掉下來,脫了一層皮。佛是丹霞燒的,因果反而到了當家的身上去,這是禅宗裏頭奇怪的公案,是有名的“丹霞燒木佛,院主(就是當家和尚)落須眉”的公案。這些道理都說明了真正佛法不著相的道理;所以各位用功的時候,千萬不要著相,一著相就嚴重了。
對于佛的這個說法,在第六品中,須菩提提出懷疑的問題了,他說:佛你這樣講了以後,將來有“衆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聽到你這樣講,尤其金剛經這一種理論流傳到後世,“生實信不?”他們能夠相信嗎?一般人信佛都要著相,完全不著相能夠辦得到嗎?“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佛告訴須菩提說,你不要這樣看法,接著,佛就說預言了。
五百年後
【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爲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相。】
這個話很嚴重,因爲講到一切無相,不著相才是佛。如果落在鬼神相,一天到晚鬧那些境界,自己走入著相的路線,自找麻煩還是小事,已經落入了魔道事大。因此須菩提提出來問佛,他說你這樣講法,後代還有人真正懂得,能夠相信嗎?佛說你不要這樣看,當我死了以後,過五百年──爲什麼講過五百年?佛在世的時候,叫做正法時代;佛過世以後是像法時代,就是有佛像有經典的時候;到了佛經都沒有了,只有迷信的時候,叫作末法時代。所以他說,等我過世五百年後,有人真正持戒、修福,多行善道,功德到了,他的智慧打開就可以相信這個話了。
佛說五百年後,重點是指後世,也有許多說法,針對五百年後這句話,多方研究推測論斷,在此不多作討論。
善行功德智慧
剛剛講到釋迦牟尼佛說,有人持戒、守戒、修福報,福報修成就了,才能得到無上智慧。一個人不要說智慧,生來能有一點聰明,都還不是一生一世的事。要想得到無上的智慧,不是求得來的,是修來的。要修一切的善行,一切的功德,才成就無上的智慧。這個智慧是悟得的,是持戒、修福而來的,守戒累積起來,加上諸惡莫作,衆善奉行的修福,才真正得到大福報的大智慧。佛在此特別提出來,在他過世以後五百年,有持戒修福的人,才能相信他的話。
五百年後文化演變更不同了,這是一個大問題。我經常跟青年同學討論這個問題,站在物質文明的發展來說,時代愈來愈進步;站在人文、道德、精神來講,愈來愈墮落,是退步的。所以我們現在講時代進步,是站在物質文明的立場來說的;佛法是從人文的立場來看時代的。遲五百年,人的智慧變得越來越低,到了末法時代,人十二歲就可以生孩子,腦袋非常發達,四肢和兩手兩腳越來越小,極聰明而沒有智慧,草木都可以殺人。換句話說,災難、病痛、戰爭隨時存在,這是末法的時候,現在還沒有到。
五百年後,有人真能夠行善修福,于此章句,能生信心,對于佛經中“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的說法,能夠注解,真的般若智慧才出來,這是非常難的事。一般人信仰宗教,都是注重在形式上,而且多半以有所求的心,求無所得的果。尤其我們看到廟子上拜拜的人潮,以前是十塊錢啦!現在充其量是一百塊錢,買一大堆香蕉、餅,一人把香,燒了以後又拜,拜了以後又磕頭,然後求神明保佑丈夫好、身體好、愛國獎券又中、生意發財、樣樣都好,然後還把香蕉帶回去慢慢吃。你們看!出這麼一點點本錢,那個要求多大啊!我如果是佛是神,是不會理這一套的。哼!你這個人自己都成問題嘛!花一點點本錢,要求一切都圓滿,達不到目的,還要講這個菩薩不靈,這個菩薩好當嗎?就像古人的一首詩,講這個天氣很難辦:
做天難做四月天蠶要溫和麥要寒
出門望晴農望雨采桑娘子望陰天
你說老天爺究竟該怎麼辦?人同天一樣更難,菩薩更是難上加難。兩家人打官司,兩邊人都燒香要幫忙,保佑他打贏,你說這菩薩究竟幫那一邊好呢?你說菩薩是看誰的香蕉多一點,豬頭大一點來決定嗎?所以啊!這些都是宗教儀式,從心理學立場來研究,這是很滑稽的。我們經常聽人家講宗教儀式的,也只好寫四個字來形容,不可理喻!不可理喻!簡直不可理喻!嘴裏沒有辦法講出來,只好說對對對,你說的差不多啦!是那個樣子,慢慢來吧!將來再說吧!那個將來再說,也許是叁大劫以後才再跟你講呢!就是說你現在聽不懂,只好叁大劫以後再說吧!
現在佛說這個真理,是非常平凡而難相信的,他說後世有人對于平常的道理就是大道,信得過的要有大福報才行。這個福報不是世間的鴻福啊!所謂能生信心,可不是迷信,是理性上的正信。“以此爲實”,認爲這個是實在的真理。佛說你要曉得,將來世界上這樣的一個人,他不止是跟過一個佛兩個佛叁個佛四個佛五個佛而種的善根;這樣的人,他也不是一生一世修智慧來的!他已于“無量千萬佛所”,…
《金剛經說什麼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