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藥師經的濟世觀 第九 校後記

  第九:校後記

  ---藥師經的濟世觀

  周勳男

  懷師講述藥師經之錄音交稿,校讀既畢,至爲慶喜贊歎。懷師已將此經大義,發揮得淋漓盡致,必將大有助益一般學佛者,尤其是藥師法門之修持者。若文字尚有疏忽之處,敬祈各方大德指正,以求至善。

  嘗思佛法無邊,若論修持之道,不論繁簡,要在當機。以藥師法門而論,懷師此書既詳且盡,受持奉行,確已有余。若行有余力,而思廣泛研究,則流通較廣的大正新修大藏經,即收有下列相關經卷:

  一 第十四卷經集部有:

  (一)佛說藥師如來本願經(隋·達摩笈多譯)

  (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唐·玄奘譯)

  (叁)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唐·義淨譯)

  二 第十九卷密教部有:

  (一)藥師琉璃光如來消災除難念誦儀軌(唐·一行撰)

  (二)藥師如來觀行儀軌法(唐·金剛智譯)

  (叁)藥師如來念誦儀軌(唐·不空譯)

  (四)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元·沙啰巴譯)

  (五)藥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經念誦儀軌供養法(元·沙啰巴譯)

  (六)藥師七佛供養儀軌如意王經(清·工布查布譯)

  (七)修藥師儀軌布壇法(清·阿旺劄什補譯)

  (八)另有佚名之淨琉璃淨土摽。

  叁 第二十卷密教部有:

  (一)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劉宋·僵良耶舍譯)

  (二)日光菩薩月光菩薩陀羅尼(出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

  四 第二十一卷密教部有:

  (一)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度經(東晉·帛屍梨密多羅譯)

  五 第叁十八卷經疏部有:

  (一)本願藥師經古迹(新羅·太賢注)

  其他各種大藏經版本也有很多藥師經的注釋。民國以來,流通的單行本,有何子培集各家注釋的藥師經旁解,太虛大師的藥師本願經講記,弘一大師的藥師經析疑,伯亭老人疏鈔、普霦擇要的藥師經疏鈔擇要。至于儀軌方面,則有諾那上師傳授的藥師琉璃光王修持儀軌,貢噶上師傳授的藥師琉璃光王如來修持儀軌,以及薰修藥師忏儀,梅光羲居士校正的藥師七佛供養儀軌等等,不一一枚舉。

  但值得一提的是,木村泰賢、印順長老都以佛教發展史來看,認爲在大寶積經中已有東方阿佛淨土思想,其次是阿彌陀佛淨土思想的出現,然後是東方藥師佛淨土思想的興起。有興趣研究者,可將叁者合參。概括的說,他力色彩較濃的西方淨土,在中國大爲盛行,而自力色彩較濃的東方淨土,除消災延壽的祈求外,少有受持奉行。因此,清朝玉琳國師、民初太虛大師大力提倡藥師法門。懷師此次講述,也大都就自力方面發揮,我想,當系有見于一般佛教徒,易于視死如歸,而難于正視人生,進而大慈大悲的緣故。

  在有關藥師經的論釋中,太賢法師引錄阿修羅經雲:“琉璃光菩薩遇智勝佛初發總願,寶頂佛所始發別願。”可供了解藥師佛因地之參考。而伯亭老人有兩段話也值得引介:

  一 由于能遍治凡聖世出世間病,故名藥師:“明煉方藥,普治一切果報之病,乃四洲六欲師也;施諸戒善禅定法藥,治人天身心惡業等病,叁界九有師也;深達萬法之源、一真之本,能令權小之流,五住盡、二死忘,叁身圓、四智滿,乃叁乘十地之師也。”

  二 以琉璃喻叁身叁智,內外明徹,故名琉璃光佛。叁身爲“法身光破煩惱障,報身光破業障,化身光破報障。”叁智爲:“善巧觀心,發實智光,破人我執;願行觀心,發權智光,破法我執;行處觀心,發無礙智光,破二無我執。”

  至于戴季陶先生,曾迎班禅大師于寶華山,建立藥師法會,也本藥師佛的十二大願,而發下列十二大願:

  第一 遵行世尊本願,政本優生,教重安養,使一切人民,身心美善,相好端嚴。世尊第一本願,如實成就。

  第二 遵行世尊本願,培植德本,發揚慧力,使一切人民,本力充實,光輝普耀。世尊第二本願,如實成就。

  第叁 遵行世尊本願,廣行四攝,勤修六度,使一切人民,自他方便,萬事鹹宜。世尊第叁本願,如實成就。

  第四 遵行世尊本願,服務社會,盡瘁人群,使一切人民,鹹歸大乘,舍身救世。世尊第四本願,如實成就。

  第五 遵行世尊本願,精嚴戒律,調伏身心,使一切人民,身口意業,鹹歸清淨。世尊第五本願,如實成就。

  第六 遵行世尊本願,政重衛生,業勵醫藥,使一切人民,凡有疾苦,悉得救治。世尊第六本願,如實成就。

  第七 遵行世尊本願,普設醫院,廣施藥品,使一切人民,孤苦貧窮,悉離病厄。世尊第七本願,如實成就。

  第八 遵行世尊本願,立法施政,尊重女性,使一切女子,受平等福,離百惡惱。世尊第八本願,如實成就。

  第九 遵行世尊本願,樹立正法,降伏邪見,使一切正法,並育並行,永離纏縛。世尊第九本願,如實成就。

  第十 遵行世尊本願,改良刑正,實施感化,使一切人民,不觸法網;即有犯者,在獄獲教,出獄獲養。世尊第十本願,如實成就。

  第十一 遵行世尊本願,政重民生,普濟民食,使一切人民,飲食供給,無有乏少;更施教育,培其智德,令生安樂,不遭苦難。世尊第十一本願,如實成就。

  第十二 遵行世尊本願,衣住行等,一切施爲,決依總理遺教,盡力推行,生産分配,鹹令得宜,使人民生活所需,無有不足;節之以禮,和之以樂,五福俱全,文明鼎盛。世尊第十二本願,如實成就。

  這是戴先生于當時國家社會環境下所發的大願。從這些大願中,很容易使我們心中浮現證嚴上人及其所推展的各項志業;事實上,慈濟功德會從成立開始,即于每月廿四日舉行藥師佛同修會。當然,我們也可就本身性向、心量與學識能力,以及工作性質與環境等各種情況,立下自己的誓願。那麼,目標確立以後,不管是做人或學佛,都可發揮自我導引的功能,使我們在人間有限的生命,得以凝聚起來,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我想這應是建立藥師佛人間境土的本意所在,願以此相互共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