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法供養品第十叁▪P3

  ..續本文上一頁香,會汙染空氣,所以最好不提倡。要點香也最好能用臥香爐,直插的香不小心倒了,會引起火災。這些都是常識。

  「釋提桓因言:甚多,世尊。彼之福德,若以百千億劫說不能盡。」釋提桓因答,真有這樣的人,他的福德大到說不完了。

  「佛告天帝: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聞是不可思議解脫經典,信解受持,讀誦修行,福多于彼。」你們諸位的福德,比那個人還要大。因爲佛說,只要聽聽這部經,生起信心,能讀誦依照修行,福報就更大了。

  「所以者何?諸佛菩提皆從此生。菩提之相,不可限量,以是因緣,福不可量。」什麼原因呢?有錢固然可以做功德得福報,但是有錢可以買智慧嗎?再多也買不到的!佛法是智慧之學,真正的智慧才是大福報。你懂了這個道理,就不會說聽聽經哪有那麼大的福了。你能聽進去了,必須照著去做才會生智慧,那才是最大的福報。

  要學佛需要多麼大的智慧啊!要成佛非要懂得這部經的道理不可,這部經所講大徹大悟之相,是不可限量的,能懂了這部經的話,那福報是不得了的。

  轉輪聖王及其千子

  「佛告天帝: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時世有佛,號曰藥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我們很快地解釋幾個名詞。「應供」,是應受供養。「正徧知」,沒有什麼不知道的。「明行足」,一切修行的法門具足。「善逝」,過去了就放下了,丟得開,就是孔子說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世間解」,解決一切世間困難。「無上士」,真正大丈夫,最有智慧的人。「調禦丈夫」,最能訓練衆生的人。「天人師」,天上和人間的老師。你真懂了這十個名號代表的意義,你就懂佛法了。

  這裏講的是佛的十個名號,其實佛不止十個名號,讀《華嚴經》就知道了,佛又叫神、主、上帝、金仙等等,你不要胸襟太狹隘了,佛沒有說信我的才得救,他是信的要救,不信的很可憐更要救。如果學佛還分宗派,還分入世出世,那你不如去學睡覺好了。佛的這些名號,是適用于所有一切佛的,在中國,通常只用佛或如來這兩個名號作代表。

  「劫」是表示世界從成就到毀滅所經過的時間,依中國觀念,我們這個世界從存在到毀滅有十二萬億年。今日的科學認爲,地球存在至少已有四十六億年。

  依照佛教的觀念,這個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合起來也稱爲一大劫,每一階段分二十小劫。從人的平均壽命八萬四千歲開始,每百年減一歲,到人壽十歲,又每百年增一歲,到八萬四千歲,這樣算一小劫。

  在世界住的階段,住劫的最後一小劫開始,戰爭、瘟疫、饑荒等小叁災頻繁發生。然後到了世界壞的階段,壞劫前十九小劫內,有情世間逐漸毀滅,當然人類也消失了。最後一小劫,輪次發生大叁災,火災從地獄一直燒到初禅天,水災從地獄淹到二禅天,風災從地獄一直毀到叁禅天,徹底毀掉這個物質世界。然後是空劫二十小劫,什麼都沒有。

  再形成這個世界也要二十小劫,是成劫,第一小劫先形成物質世界,此後有情世界,包括人類,漸漸形成。

  那麼,人種究竟是怎麼來的?這是個宗教問題。西方宗教認爲,最初的人是上帝照他的樣子所造,現在科學對這個說法是懷疑的。佛家的說法,世界到了住劫的二十劫開始,色界天的光音天天人,到這個世界來玩,因爲貪著這世界的「地味」,久了就飛升不回去了,所以成了我們的祖先。這還是沒有解決問題,光音天天人又從哪裏來的?這樣一直推下去,就是哲學原人論的問題。你們寫論文的同學,這裏頭隨便一抓就有很多數據,很多題目可以寫。本經所講的無量阿僧祇劫,是個不可說不可數的久遠概念。

  佛告訴天帝,在過去無量阿僧祇劫的時代,有個佛,名叫藥王如來。

  「世界名大莊嚴,劫名莊嚴,佛壽二十小劫,其聲聞僧叁十六億那由他,菩薩僧有十二億。」那時有一個世界叫做大莊嚴,劫數叫作莊嚴劫。那位佛的壽命有二十小劫,他的出家弟子中,聲聞衆有叁十六億那由他之多,大乘菩薩衆有十二億那由他之多。

  我們這個世界在佛學中叫作娑婆世界,就是堪忍的意思,也是有缺陷不圓滿的意思。正因爲不圓滿,所以衆生會願意學佛,如果太圓滿了,就成了八難之一的災難,衆生反而容易墮落。我們這娑婆世界的劫數叫賢聖劫,有一千個佛會出世,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所以我們不用擔心世界馬上會壞,因爲還有很多佛要出世,慢慢等吧。

  「天帝,是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寶蓋,七寶具足,主四天下。」轉輪聖王就是不世出的賢明聖王。轉輪聖王也分四等,金輪聖王、銀輪聖王、鐵輪聖王、銅輪聖王。金輪聖王出世的時候,世界絕對太平,幾乎沒有壞人。我在本經開頭時,講過一個很好的對子「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做好事」,這就是寫轉輪聖王的時代。這個願很大,是真正的大願。中國曆史上的明君,算是哪一等的聖王,那是曆史哲學的問題。

  佛經說有轉輪聖王出世,必定有七寶呈現,就是七個條件:輪寶(聖王拿在手中的金輪)、玉女寶(賢惠的皇後)、象寶、馬寶(好的交通工具,高明的戰爭工具)、摩尼珠寶、主藏寶(能幹的財務大臣)、主兵寶(有計謀的臣子、武將)。用這種標准來衡量,那麼中國叁千年曆史中,好皇帝不多,算得上輪王的恐怕不到十個。好的皇後倒有好幾個,像明朝朱元璋的馬皇後就是一位,當時的人稱她是馬如來。提倡婦女運動的人,可以選這種例子來宣揚一下,對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系。

  四天下是包括了四大洲的全部天下,四大洲是南贍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

  佛告訴天帝,那個世界中有一位治世的聖王,叫做寶蓋,當時有七寶呈現,他統治四天下。

  「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敵。」這聖王有一千個兒子,每個都很端正,又勇敢又身體強健,無人能敵。

  在中國的曆史上,只有周文王有一百子,當然這是封神榜小說這麼寫,不是正史。

  「爾時,寶蓋與其眷屬,供養藥王如來。」那時寶蓋聖王和他的家屬,供養藥王如來。這又同東方有關,很少人注意這個問題,大乘佛法最後都提到東方的諸佛。爲什麼輪王出世的時候,也都會有教主出世?這點佛學不提的。

  在中國,人類文化分成叁道:君道,是統禦者,如轉輪聖王;師道,例如孔子、釋迦牟尼佛這些教主;臣道,能夠造福社會的將相。每一部佛經中寫君道時代時,師道和臣道一定同樣昌明;輪王衰落時,師道也會衰落。

  「施諸所安,至滿五劫。」藥王如來和弟子的一切,都是由寶蓋聖王所供養,使他們能安心修道。而且不是只供養一百年,是供養了五劫那麼長的時間。

  「過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當如我,以深心供養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養藥王如來,複滿五劫,一切施安。」過了五劫,寶蓋聖王吩咐他一千個兒子,我死後你們要學我,以深心,至誠恭敬供養人天師表。這一千個兒子就照著父王的命令,又供養了藥王如來五劫,一切如同父王在世一般。

  「其王一子,名曰月蓋,獨坐思惟:甯有供養殊過此者?」一千個兒子當中,有一個叫作月蓋,他獨自思索,還有什麼樣更超越的方式來供養佛?

  佛說法供養

  「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養,勝諸供養。」此時空中有天人告訴他,真正的供養是法供養,勝過任何一切的供養。用普通的話講,就是精神的供養勝過物質的供養。當然,我這是簡單地講,法供養不能解釋成是精神的供養,下面解釋什麼是法供養。

  「即問:何謂法之供養?天曰:汝可往問藥王如來,當廣爲汝說法之供養。」天人告訴月蓋王子,去找藥王如來,他會詳細爲你解說什麼是法供養。

  「實時,月蓋王子行詣藥王如來。稽首佛足,卻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諸供養中,法供養勝,雲何名爲法之供養?」月蓋王子就依言去向藥王如來請示。「稽首佛足,卻住一面」,這都是傳統的禮法,表示對佛的恭敬。我年輕時候在家鄉,還是要向父母親行跪拜禮的,現在的年輕人當然沒這一套規矩了。

  「佛言:善男子,法供養者,諸佛所說深經,一切世間,難信難受,微妙難見,清淨無染,非但分別思惟之所能得。」藥王如來告訴他,法供養就是智慧的成就。從教育的觀點來說,老師教學生,最高興的是,學生的成就能超過老師。所以孟子說,人生叁樂之一是,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另二樂是:父母在,兄弟無故)。

  諸佛所傳的法就是經,經是傳法的記錄。深經不是一般的經,像《維摩诘經》就是深經,我們看文字,覺得懂了,實際上能否真懂還是問題。藥王如來說諸佛所傳的深經,世間衆生是難以相信,難以接受的。這話我們可能聽了不服氣,會說,我可是所有佛經都相信的。你有真正的相信嗎?如果自己沒有能修證到經典所講的境界,還只能算是迷信,不是正信。因爲沒有證得,所以叫「微妙難見」。能證得了就能達到「清淨無染」的境界,那不是可以用分別心來思惟研究而得到的。用分別心來思惟研究,只是個方便,不是真正佛法,所以我們不要把佛法當作學問來研究。

  「菩薩法藏所攝,陀羅尼印印之。至不退轉,成就六度。」佛所傳的深經,是大乘菩薩道的法藏,是陀羅尼(藏是倉庫的意思。陀羅尼是總持,最精要的意思,不只是指咒語),可以使人到達菩薩第八不退轉地,成就六度法門。

  「善分別義,順菩提法,衆經之上。」爲什麼上面剛說不可以分別,這裏又說善分別?其實並不矛盾的。本經開頭時就講過,「能善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修證到了的人,並不是不可以用分別思想,因爲他的分別思想念念皆空,不會停留,不會染汙的。第一義是無義,實相之義。

  所以到了這個境界的人,能「善分別義」,順…

《花雨滿天維摩說法 法供養品第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