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晚上,我們這些孩子便拿著香把,一支支插在地上,然後老祖母叫我們跪下來拜,拜地藏王菩薩,因爲菩薩做了保證人,現在他要把放出來的鬼魂收回去,只要有一個鬼留了下來,地藏王菩薩便沒面子啦,這個曆史悠久的民族,構成了這麼一套民俗信仰的故事,很嚴重,其中大有文章呢!
這類的故事,和中國孝道的發展結下了不解緣。因此,有人問我,放焰口啊、燒紙錢啊,這些做法,鬼神收不收得到?會不會得益?我說,只要你確是一番真誠,爲了給先人盡一點孝思,舍得這樣花費,只要心安理得,還管他收不收得到幹嘛?我有個美國朋友過世,我說也要燒一些給他,有同學聽了一副很驚訝的樣子。我說你不要懷疑,相信我的話去辦,這個經辦的同學聽了,他知道這是外國人,給他做了一套西裝,也買一輛汽車,又造一棟洋房,冰箱電話等等一樣也不缺,然後找個地方一把火燒了,彼此相顧一笑。你別問有用沒用,但問自心誠不誠?舍不舍得?再者,你真能把佛教教理研究透澈,自己有實際的修證,自然能看清這種事的真相,虛還是實。
叁世因果與六道輪回
我們中國文化,尤其信佛的人應該曉得,佛教的基礎建立在叁世因果、六道輪回上面。如果信佛卻不了解這個道理,那麼你說信佛,根本是迷信。叁世是指前世、今世、來世。前世的前世還有數不完的前世,來世的來世還有連綿不盡的來世。六道輪回包括天道、修羅道、人道(上叁道),以及畜牲道、餓鬼道與地獄道(下叁道),每一個生命就依他自身所作爲,感得各式各樣的因果報應,生生世世不停地在宇宙間輪回轉世,這是佛教根本的道理所在。
古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這類警句,我們小時候都念過的,這便是因果觀念。佛說:“縱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但是這因果觀念,全是由佛教傳來的嗎?不是!中國固有的上古文化,也早已有了,“易經”上講:“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正是因果觀念的明顯表示。由這種因果觀念的推演,發展出中國幾千年來一貫的教育目標,教人如何做一好人,做一完人。然而時代不同,現在這種良好的教育目標幾乎已喪失殆盡,學校教育只注重知識和生活技能的傳授,遲早要出問題的。
不管你是皇帝也好,乞丐也好;或者挑蔥賣蒜作小生意,開銀行,辦貿易公司,做大買賣,那都是職業不同,無論你作什麼,人都要學做人。我常常跟一些從政的朋友講,不要說做官難,把人做好了,做官自然容易。上臺做官要做人,下臺一鞠躬也要做人。做人別做絕了,做絕了不會有好下場。中國人的教育,一向是爲了達成完善的人格道德標准,這個標准和“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因果觀念相通,也和孝道思想同流。而佛教的許多理念,尤其菩薩道的提倡,無不是從此種因果觀念和孝道思想立論,擴而充之,神而明之,而臻于淋漓盡致的地步。
一個家庭能夠常做好事,後代子孫一定好,如果你使壞,喜歡做缺德事,就算現在聰明能幹、富貴榮華,將來後代子孫必然要糟。這是真的哦!我這輩子幾十年來,因果報應的事情看多了,很多都是現世報。錯事幹下去,沒幾年光景便自食惡果,慘兮兮的,只是平常不好意思說明罷了。所以我們小時候受傳統文化家庭教育有句話:“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方寸地指的是良心,就是說爲人必須心地善良,後代方能得福。
佛教講因果涵蓋叁生,每一個人自己的前生、今生、來生,由此形成一條無窮盡的橫線,和剛才所提祖先、父母、我、後代兒孫的豎線,又交叉成一十字架。其實,依據因果輪回,角色變易的道理來看,自己的前生、今生、來生同自己的上一代、這一代、下一代,二條因果線往往是彼此重疊,一而二,二而一的。所以中國民間長久以來,充滿了叁生因果,七世夫妻,乃至世世互爲兄弟,互爲夫妻的傳奇故事,所在都有。所謂一切皆由因果、因緣而來,善因善果,惡因惡果,隨人自取。“禍福無門,唯人自召”,怨不得人。
目連尊者救母難
由于闡揚孝道的幾部佛經:“父母恩難報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以及“盂蘭盆經”等被介紹進入中國,當時的中國人自然而然接受了佛教。至于我們佛學上講的淨土宗、禅宗、華嚴宗、叁論宗等等,在書本上空啊有啊的,那都是一些讀書人,以及法師們專門研究佛教哲學,逐漸發展出來的。民間一般老百姓才不管你這麼一大堆名詞,他們只要報父母恩,念菩薩名號,阿彌陀佛、地藏菩薩、觀世音啊!雙手直揮直拜,你要快快救我媽媽,快快保佑我爸爸啊!這種真誠,這種孝心,你反對個什麼呢?!
“盂蘭盆經”講的是佛大弟子神通第一的目連尊者,以神通看到自己的母親墮落地獄,受極大苦,他很難過,親自下到地獄要救母親,但由于業力的關系,地獄門無法打破,只好回轉來求佛幫忙。佛說你有孝心,很好;但是真做了壞事犯了罪的人,就是兒子當了皇帝,或是神通第一,也沒有用。罪就是罪,善惡之間,和地位、金錢、權勢毫無關系。善惡自有果報,不是隨便可以了結。因此彿只好教目連尊者舉行盂蘭盆會,廣修一切供養,借重其他出家人(精進用功辦道的修行人),由他們多人的福德功勳,深重的業力方由忏悔而得解脫。
這裏我們要注意,佛要我們不只求解脫我們這一世父母的痛苦,更要發廣大願,發長遠心,連自己七世父母的冤孽,都要超度。佛的這種精神,合于中國“孝經”所說的“大孝于天下”。天下人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不能只孝這一輩子的父母,你前生的父母,再前生,乃至七生、千萬生的父母,都一樣要追薦。由此而達衆生平等,慈雲普護一切。
目連尊者是得了道的聖者,但並不保證自己的母親不下地獄,各自造業,各自感報。並且好的兒女,並不一定有好的父母,好的兒女有時還是壞父母生的。這之間的因果道理,非常複雜。有一些溫柔敦厚的夫妻,偏偏生個胡作亂來的壞兒子。這在生理學上,目前還無法理解,不過我已有了答案,這叫做“遺傳反動”,不會錯。老老實實的父母,生個兒子特別調皮。當然也有還是生老實的。老實人再生老實兒子,一代一代傳下來,那要變笨了的,是不是?真有修證的人,才看得清楚這些千差萬別、複雜難測的因果變化。
佛爲了目連,開了盂蘭盆會幽明兩利的方便法門。在印度,每年夏季雨繁蟲多,佛才規定弟子們結夏安居,集中在一起,專心修道。等到七月半,天氣漸漸放晴,氣候較爲涼爽,方得解夏,可以到外面活動。就在這一天舉行盂蘭盆會、供佛齋僧,超冥濟幽,乃是中國佛教依據佛典記載所形成的傳統儀式,一般佛教徒都很重視這一天的法會活動。
梁武帝倡建盂蘭盆法會
可是,後來的外道,卻僞造了一本莫名其妙的“血盆經”,說什麼女人生孩子,因爲流了一大堆血,血是髒的,死後會下地獄,泡在汙穢的血池裏受苦。會有這種事嗎?這根本是毫無根據的說法。然而那些自稱信佛學道的同善社、一貫道信徒,卻不明就裏地胡亂相信,糟糕透了。
父母親的血是最幹淨、最寶貴的,密宗還把人身的血作爲供佛的淨品。依佛教規矩,我們的生日叫“母難日”,不宜大事鋪張宴客。母親生我的那一天,正是母親受苦受難的那一天,爲何還興高彩烈地做生日呢?母親受苦受難,你還大魚大肉,大吃大喝,宰割別人的生命來供自己享受作樂,這合情理嗎?應該爲父母祈禱求福才是。“血盆經”絕對是假的,千萬別信。如果真的生孩子流血有罪,生孩子那麼大的辛勞和功勞,竟然還要下血盆地獄,這真豈有此理!若有這樣的一個地獄,那我們首先要打破消滅的便是它。
“盂蘭盆經”剛傳進來的時候,還未很普遍,要等到南朝梁武帝以帝王之尊,于梁武大同四年,提倡啓建盂蘭盆法會,這才廣爲民間所遵行,成了一種風氣,而七月半也被當成了鬼節。鬼門關于七月間開門,放鬼到人間遊玩這事,暫且不去討論。但是你問我信不信傳統佛教七月半的做法呢?絕對信,因爲我了解其中的理由。我常常勸同學們,真學佛,必須先明理,明白了道理以後,不可再懷疑,能夠恭恭敬敬的孝順天下父母,總沒錯吧!
梁武帝不但提倡“盂蘭盆經”,他還因爲皇後郗氏死後,變成大蟒蛇來托夢,說她在世時嫉妒宮女,凡與皇帝親近者,多加殺害,現在自己死後,受報爲大蟒蛇,不得解脫,希望梁武帝念在過去情份,想法子救她,幫她在佛前求忏悔做功德,因此梁武帝將當時佛經中所有找得到的忏悔經文收集起來,自己又做了一篇祭文,替皇後修法忏悔,這便是後世廣爲流傳的“梁皇忏”(約西元五○叁年間)。
由此看來,梁武帝這個人對夫妻情份還不錯,只是沒有盡到皇帝所應做的責任,如果他安心出家當和尚,應該會有了不起的成就,可惜卻走錯了路。雖然又吃素、又過午不食,夫妻感情也很好,卻無法除去想篡奪人家天下,自己當皇帝的野心,後來把佛事與國事糾纏不清,終至失國,令人惋惜不已。
放焰口與拜水忏
曆史文化的發展到了唐朝,密宗傳來中國,由不空叁藏編集“瑜伽焰口”(約西元七五○年間),于是佛教又有“放焰口”的法事。“放焰口”是爲了超度孤魂野鬼,其來源是因爲佛弟子阿難,有一次看到一個青面獠牙的惡鬼出現在他面前,嚇了他一跳,趕快找佛詢問所見何物?佛說這是鬼王,叫“面然大士”,也是菩薩,他帶領一些無法飲食的餓鬼,希望你能幫忙超度他們。阿難說:我沒有道,怎麼度化?于是佛便傳了一些咒語給他,教他如何依法而行,解救那些餓鬼衆生的痛苦。這便是瑜伽焰口的由來。當然後來加上了密宗一些其他咒語,和各種亡魂的忏文。其中有些淒豔美麗的文字,是經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等的修改。超度的文句,各行各業都有,什麼孤魂野鬼啦、紅粉佳人啦、文臣武將啦…
《佛教的孝道思想》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