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密須知
達庵居士馮寶瑛著
十、阿阇黎
阿阇黎。梵語也。義譯軌範師。顯密諸宗凡對于所提倡之法門。深達其教義。徹悟其宗旨。堪爲後學導師。皆得爲其宗之阿阇黎。顧此名特盛于密宗。
密宗阿阇黎。以導後學即身成佛爲主旨。忏悔也。授戒也。灌頂也。層層啓迪。無非扶植佛種之道。然欲學人實受法益。阿阇黎不可不具兩種道行。
(甲)通宗
觀行功力。能與上節叁種法界一一相應。方稱深達本宗。不能與真如法界相應。尚缺宗師之基。不能與蓮花法界相應。未足爲人作胎藏界灌頂。不能與金剛法界相應。未足爲人作金剛界灌頂。但依教法行事者。亦可爲夙根素具之人作增上緣。使既植之佛種複活耳。
(乙)通教
阿阇黎居于接引衆生之位。對于後學。非善巧指示不爲功。故密教妙義固須通達。即顯教諸義亦須切實研究。蓋使不精顯教。無以襯出密教之特點。淺境或誤作深境。而對來機種種非難。亦未能如理懾伏之也。
此外尚有諸種德相。爲阿阇黎所應備者。詳見大日經具緣品。及蘇悉地經分別阿阇黎相品等。可供參考。
一乘大教。直顯佛性。修持之人固不論缁素。而爲導師者。亦無在家出家之分。默契深旨者。自能洞解。然叁乘教法中。頗有困于[不了義]。疑在家人不合作密宗阿阇黎者。蘇悉地經及大日疏。雖有釋疑之文。而文理稍繁。淺學或未能猝曉。惟微妙大曼荼羅經。立言直捷。且再叁提示。今撮其大意如下。
(一)持金剛之阿阇黎。不論比丘優婆塞。皆當遠離五罪。 信行叁密。以叁摩地起智慧方便。教化有情。令生信解。
(二)若有比丘或俗人。奉行密教爲阿阇黎。能令一切有情生正等正覺種子者。四衆對之皆應尊重恭敬供養。與對佛無異。
(叁)阿阇黎及諸行人。或獨持菩薩戒。或兼持比丘戒。皆須遠離身邪行過。獨持菩薩戒者。雖不廢夫婦之倫。而不溺于情欲。故亦得叁摩地智。轉利有情。
上文所謂優婆塞俗人。以及獨持菩薩戒者。皆指在家之人。當舉一條既足顯明阿阇黎之不拘缁素。況至再至叁也耶。
大曼荼羅經。對于阿阇黎之不得飲酒食肉。更有嚴重诰誡。下文即金剛手菩薩與佛問答之言。
金剛手白言。若阿阇黎受行世法。恒取快樂。恒食酒肉葷辛之味。彼阿阇黎雲何度弟子入壇。雲何度弟子免輪回之難。雲何得真言悉地。
我今疑惑。其事雲何。佛言。金剛手。無有阿阇黎受行世法恒取快樂。樂食酒肉葷辛之味者。
觀此文。可知貪著世樂酒肉之徒。雖號稱阿阇黎。引人入壇。自他均不能得真言悉地之益。並不能脫離輪回之苦。或問垂迹大士。間有從遊戲叁昧出。故意飲酒食肉者。此如何辨。答曰。真垂迹者。必吞針及食種種極穢物無不自如乃可。否則祗爲凡習驅使耳。勿混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