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華特論 第十八 菩薩從地湧出品---從地湧出品

  法華特論

  達庵居士 馮寶瑛著

  第十八 菩薩從地湧出品---從地湧出品

  釋尊運用毗盧遮那如來全部神力,一切分身集中一處,加持雄厚;多寶本尊遂現全身于世;法流所播,驚動十方大菩薩來參加者數逾八恒河沙;以此方大士誓弘《法華》,則亦各起歡喜心,願留娑婆演說此經。然釋尊修此妙法時,無量心數一一開顯,成爲無量眷屬菩薩,隱藏心中;仗增上緣力,隨時得頓現于曼荼羅中;會衆未泯時間空間之見,若覺諸菩薩皆從地藏湧出。湧出之菩薩既無量無邊,皆與法華爲緣,堪以轉此*輪者。娑婆世界只患無當機,無虞缺乏一乘法師,不必他方菩薩代庖。此本品之所由立也。

  爾時來自他國諸大士,過八恒河沙數,起座合掌,共白佛言:世尊,若聽我等于佛滅後,在此娑婆世界勤加精進,護持、讀誦、書寫、供養是經者,當于此土廣說之。佛言:止!善男子,不須汝等護持此經。所以者何?我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恒河沙數菩薩摩诃薩;一一各有六萬恒河沙數眷屬;是諸人等,能于我滅後護持讀誦廣說此經。

  法華大會,十方無量菩薩同集于一平面上,分居四正四隅;姑以過八恒河沙數表之。此諸菩薩乃胎曼持明院大勇猛部所攝,深得普賢之道者;護持《法華》自其所長;今曰勤加精進乃至讀誦書寫供養,謙詞耳。釋尊欲透露內心具足之秘密心數,故作遮止之言。諸心數無量,分攝于六波羅蜜;故雲“我娑婆世界自有六萬恒河沙數菩薩”。一一心數又各有六波羅蜜融貫其間;故雲“各有六萬恒河沙數眷屬”。

  佛說是語時,娑婆世界所有國土,地皆震裂;無量無邊菩薩摩诃薩同時湧出;身皆金,色叁十二相,放無量光;蓋住此界下方空中,聞釋尊妙音而來集者。一一菩薩各爲首領;所率眷屬菩薩,多則六萬恒河沙數;少則叁數人乃至一人;亦有獨身無伴者。

  佛說是語之際,仗強力加持,無量心數各現菩薩身;布成有相曼荼羅,與應身佛同其光相。此本一時頓現;似從地下湧出者,會衆帶惑之見耳。諸首領菩薩所率,或全部眷屬,或局部眷屬,乃至無眷屬者,各隨會衆因緣廣狹而然也。

  是諸菩薩從地湧出,各詣空中七寶塔前,向二世尊敬禮;及到諸寶樹下禮一切分身佛已,以種種贊法頌揚二尊。自湧出至贊已,在世間須經五十劫而後畢;然當時大衆蒙佛威神力,謂如半日。

  會得華嚴宗“同時具足相應門”及“十世隔法異成門”等義,對此段經文自然融解。蓋一落時間之見,一一菩薩到一一佛前禮拜贊歎;挨次而觀,非五十劫不了。以佛眼觀之,一念之間,諸事並具;會衆蒙佛威神之力視同半日,猶有所滯耳。

  爾時四衆以佛神力故,亦見諸菩薩遍滿十方虛空,中有四導師;一名上行,二名無邊行,叁名淨行,四名安立行,代表諸菩薩問訊釋尊。釋尊答言:諸善男子,如是如是;如來安樂,少病少惱;衆生易化,不感疲勞。所以者何?是諸衆生世世以來,常受我教;亦于過去諸佛承事供養,種諸善根;故始見我身,聞我所說,即皆信受,入如來慧;下焉者先習小乘,今亦引入佛慧,轉習《法華》。諸菩薩聞已,隨喜贊歎。

  諸菩薩贊佛已,四衆又見其分布十方,遍滿虛空,無有間隙;而由四大導師代表問訊。此等導師,分表四行大菩薩之特性。上行菩薩示普賢行,修此行爲成佛最上之因故。無邊行菩薩示文殊行(虛空藏分位),修此行能顯無邊功德故。淨行菩薩示觀音行,修此行得證清淨境界故。安立行菩薩示彌勒行(虛空庫分位),修此行能安立世間法相故。問訊之詞,不外少病少惱等語,一准此方習向者,系乎四衆機感之力耳。娑婆號稱難化,勞而少功;釋尊答以易化不勞,專就會上善根早具諸衆生言之。此輩固世世追隨釋尊受學,而于他佛亦曾多所承事供養;善根如是,宜其一見釋尊即信受教法,而得如來智慧。根機下劣者未能一超直入,則繞道小乘以調伏之;其成熟者,終于法華會上與利智頓機同入佛慧也。

  時彌勒菩薩及八千恒河沙菩薩衆,各作念言:我等從昔以來,于此種從地湧出之事未嘗見聞。于是彌勒代表大衆咨問世尊。寶樹下諸分身佛侍者。亦不知上湧菩薩之由來,各問其師;皆奉敕靜聽釋尊答彌勒語。

  彌勒菩薩等一向只從化身佛學習叁乘;雖漸進至等覺地位,未入金剛心妙境;故對從地湧出諸大菩薩,未明所自。十方分身佛之侍者,固屬此類根機;故亦各求本師釋疑。時值釋尊方啓口答彌勒;遂皆敕其侍者同聽。

  釋尊告彌勒言:善哉!善哉!阿逸多,乃能問佛如是大事;如來今欲顯發諸佛智慧,諸佛自在神通力,諸佛師子奮迅力,諸佛威猛大勢力;汝等皆當一心,被精進铠,發堅固意,以接受之。阿逸多,是無量無數阿僧祗諸大菩薩從地湧出,皆我于此娑婆世界成佛時調練而來;依下界虛空中住;常樂靜處,勤行精進,求最上慧,無有障礙;汝等末由相見。

  阿逸多義爲無能勝,乃彌勒菩薩之名也。金剛心妙境,佛固不輕易表演;縱有表演,見者只目爲不可思議;不求甚解。彌勒能作是問,已屬可喜。如是大事乃如來秘密藏之流露;證此境界,庶得諸佛究竟智慧,乃至威猛大勢力。中間喻以師子奮迅力者,師子奮迅時,開張諸根,身毛皆豎,現威怒哮吼之相;小獸震懾。佛入此類叁昧,則奮法界之全身;開大悲之根門;現應機之威力;使外道二乘畏伏;故取以爲喻。金剛境界,雄猛無畏;非一心精進意志堅固,不能接其法流;故以是勉勵諸菩薩。釋尊修習金剛心時,無量心數頓然開顯;此本內心妙相,非他人所能知見。然于娑婆世界示現成佛時,循俗谛現五識身于世間;諸心數未遇其緣,恒寓心地之中密密調練而已。機緣一到,爲外境力所牽動,遂若從地湧出焉。無明未盡,而欲追求諸菩薩曆史;准意識習慣,一若住于下界虛空;僻居靜處,精進不息,以求如來究竟智慧而已。末由相見者,境界迥異,不相交涉耳。

  論曰;此品義理極深,非通密教不能曉;要在先明胎曼之機構。胎曼者,大悲胎藏法界生曼荼羅之略名。何謂曼荼羅?以法性圓具之妙體,開爲主伴互融無所不攝之法界道場也。義譯曰壇。不論諸佛衆生,皆寓此壇于心。無明籠罩,不能自覺,淪爲衆生;無明破除,法界全現,即同諸佛。曼荼羅之上冠以法界生者,自性法爾如是;非由阿賴耶識曆練而來。衆生雖未成佛,此壇已藏心中若胚胎然;故曰胎藏。諸佛以大悲力加持之,令胚胎如量發展,頓生法界之壇;詳雲大悲胎藏法界生曼荼羅,以此。任何一心,以自性本體爲主;大圓鏡、平等性、妙觀察、成所作四智,普賢、文殊、觀音、彌勒四行,輔翼之;一一發爲尊形,則成胎曼中臺九聖。以中臺爲策源地,一面交徹十方如來;一面攝化無量衆生;各有相當心數與之配合。外緣未具,伏于心藏而不彰;大悲所行,應諸世法而頓現;地藏湧出諸菩薩,即緣具悲行之無量心數所化也。娑婆世界者,依釋尊自性本體而流現者也。常途所感,只見叁乘聖人調練純熟,無量衆生皆發大心,自然湧出無數菩薩與之相應。機感所系,只患緣之不具;不患無一乘法師。他方諸大士,亦各爲其佛胎曼中之一尊;故作越俎代庖之請者,藉釋尊之答詞,俾會衆得聞無上密義耳。彌勒菩薩示迹修行,足曆叁大阿僧祗劫;已入等覺之位;于十方菩薩應多所認識;而對從地湧出者,乃至不識一人;顯教立場,當如是爾。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