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義要釋 開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大義要釋

  遍照金剛唐密第五十代普門傳燈大奢黎馮達庵 撰述

  後學弟子普式 錄要

  開  經

  一經開端之文,謂之開經,古作序分,蓋序述緣起之義也。本譯既略序分,特錄護譯如下: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與大苾刍千二百五十人俱;並諸菩薩摩诃薩而共圍繞。爾時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說正法叁摩地”。

  如是我聞者,結集經藏之人,自述當時親從佛處得聞如是法音,即下文正宗分全文;先以如是二字綜攝之。

  一時,表聞法之時,連上如是我聞共六字,爲經首通例。

  王舍城,在中印度摩竭陀國。頻毗娑羅王先舍于此,故名。

  圍王舍城有五山。第一山崗梵名耆奢堀、譯曰靈鹫,新作鹫峰;以山崗形似鹫也。

  苾刍舊譯比丘,乃佛門出家受具足戒之男衆也。大芘刍,則德高年長堪以表率群衆者。

  一千二百五十人,乃常隨衆,如舍利弗等。

  菩薩,具支菩提薩埵,義爲覺道有情;即求覺道之衆生也。摩诃薩,具雲摩诃薩埵,義爲大有情;即真實發大菩提心之衆生也。

  爾時,謂當是時也。

  直達法界本源,曰甚深。

  性光發越曰光明。

  以妙觀察智默契法性之活用,開爲方言說以宣正義,曰宣說正法。

  此甚深光明宣說正法八字,簡言之即正法明。正法明者,觀自菩薩成佛之名也。

  叁摩地,或略稱叁昧;義爲等持,或正定。

  智度論五雲:“善心一處住不動,是名叁昧”。此正定之義也。

  乘義章二十雲:“平等保持心”。此等持之義也。

  世尊入正法明叁摩地,而引起當機菩薩名觀自在者之出現;宣說深般若波羅蜜多妙義,終以真言總持之;是爲本經緣起。

  護譯此經,於菩薩衆中不預列觀自在之名。此約世尊未入叁摩地前,此菩薩未承威神力加持,不見其殊異也,般若師之譯,用意相同。

  月師所譯,序述較詳。於常隨衆外,並及余大比丘都十萬人。菩薩衆譯作七萬七千人, 以觀世音菩薩爲上首;並舉文殊、彌勒之名。以座中原有此等菩薩,不妨據實直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