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唐密述要》第四部分:唐密教相▪P2

  ..續本文上一頁藏”。密教叁藏指的是:經藏,有《大日經》、《金剛頂經》等二百卷;律藏,有《蘇摩呼童子經》、《毗奈耶經》等百七十卷;論藏,有《菩提心論》、《釋摩诃衍論》十一卷。 

  第四章 兩部一具之曼荼羅

  第一節 金胎理智不二

  密教金胎兩界(兩部)曼陀羅就是將大日如來教主的教義以佛、菩薩、明王、諸天等的形象表達出來,涵括法界一切萬有之體、相、用(所謂六大、四種曼荼羅和叁密),故而兩界曼陀羅又稱爲普門曼陀羅,代表一切衆生本有(胎藏)與修生(金剛)的修行曆程。

  以《大日經》爲藍本具象化的胎藏界曼陀羅全名爲大悲胎藏界曼陀羅,它和以《金剛頂經》爲藍本而形成的金剛界曼陀羅,在唐朝因爲“開元叁大士”的鼎力協作互相教授補充,成爲“兩部一具”,由此形成相當完整的唐密法門一派。 

  胎藏界曼陀羅代表理,胎藏梵文garbha意爲“胎”“藏——庫藏”,比如胎兒在母體內受到保護、養育,比喻衆生本來具備的菩提心之“理”,以大日如來大悲萬行功德而得常養;金剛界曼陀羅代表智,金剛梵文vajra音譯嚩日羅,喻如金剛般堅硬無比,可以克服一切,象征法身如來智慧堅固不壞。胎藏界曼陀羅有叁部十二大院,佛部、蓮部、金剛部分別代表中臺八葉院(中臺和八葉可以分爲兩院)、遍智院、持明院、釋迦院、金剛部院、蓮花部院、文殊院、除蓋障院、虛空藏院、地藏院、蘇悉地院、外金剛部院。金剛界曼陀羅則有五部九會,佛部、金剛部、寶部、蓮花部、竭磨部,九會依下轉次序爲成身會(竭磨會)、叁昧耶會、微細會、供養會、四印會、一印會、理趣會、降叁世會和降叁世叁昧耶會。

  惠果祖師用陰陽五行思想,對胎藏界曼陀羅和金剛界曼陀羅包含的密教教理以二元論巧妙分析,故提出金胎不二的立論,並將此思想傳輸于空海,對空海後來的密教理論産生了莫大影響。 

  如果說胎藏界曼陀羅以地、水、火、風、空、識六大來闡明宇宙生成之本源的全息哲學觀,那麼金剛界曼陀羅就是六大所生成的宇宙之森羅萬象的具體表現。

  第二節 胎藏界曼陀羅

  胎藏界曼陀羅是以《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簡稱《大日經》爲藍本而具象化的大圖畫(曼陀羅)形象,故而全稱大悲胎藏生曼陀羅。在母親子宮內,由精子和卵子結合成爲受精卵,從而由單一受精卵細胞不斷繁衍分化最終發育成胎兒,胎兒在未出生前處于母胎,靠母體通過臍帶供給血液而獲得營養和氧氣。胎兒就好比一切有情本具的大悲菩提心,而此大慈悲心受到佛的無邊智慧功德藏化育哺乳不斷成長。胎兒出生好比菩提心成就從而成佛——由八識田發掘出清淨菩提心以至于發芽開花結果而成爲庵摩羅識,而胎藏好比一切有情所本有的菩提種子之八識田——藏識,如此借助胎藏界曼陀羅我們可以很方便地理解密教的教理。

  在胎藏界曼陀羅中,中央爲法界清淨法身大日如來(毗盧遮那如來),周圍四方四佛分別爲東方寶幢如來、南方開敷華王如來、西方無量壽如來、北方天鼓雷音如來和四隅的普賢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彌勒菩薩,以及其他十一大院的佛、菩薩、明王、諸天共四百零九尊。

  十二大院可以依照《大日經》叁句“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本,方便爲究竟”來分析。

  因──菩提心──中臺八葉院的九尊

  根──大悲──除外外金剛部院全部諸尊

  究竟──方便──外金剛部院

  如此由內向外,就是大日如來的大悲心功德救度一切有情;而由外向內,則表示一切有情本具菩提心顯現發起、證入、證得、涅磐和最終一切皆表如來方便竭磨事業也。整個胎藏界曼荼羅依照《大日經》皆系大日如來所化生,由此密教中心、佛、衆生叁叁平等的教理栩栩如生地表達了出來,而平等正是大乘佛教的基本原則,故又曰理曼陀羅。

  一、中臺八葉院

  五佛四菩薩,其中大日如來結法界定印,首戴五佛寶冠,形象若然菩薩。就法界定印,左手代表衆生,右手代表如來,二手重疊表示佛與衆生一體不二。其四方四佛各著紅色袈裟呈現如來形象,寶幢如來與願印表滿足衆生一切所需之誓願;開敷華王如來施無畏印表守護衆生之誓願;無量壽如來彌陀定印表使衆生安泰禅定之誓願;天鼓雷音如來觸地印表降服魔怨誓證無上菩提。四佛分別象征佛子有情開發佛性、發菩提心(寶幢如來);佛子之六度萬行(開敷華王如來);佛子覺悟(無量壽如來)和證入涅槃境地(天鼓雷音如來)。四佛四菩薩各據一瓣蓮花爲座,蓮花在佛法中本來代表清淨無染,象征如來清淨法身和比喻一切有情的菩提心。在瑜珈觀想中此八葉蓮花涵括無限法界,預示宇宙萬象無不共存共生于此法界中。就曼陀羅所表現的時間性而言乃恒常叁世。

  二、遍智院(佛母院)

  位于中臺八葉上方(在胎藏界曼陀羅,東方在上;金剛界曼陀羅東方在下),中間乃一切如來智印,叁角形外繞火焰,表示一切如來智慧之火,寓大勇猛心以表降伏之智德。叁世十方諸佛之能成正覺,皆由此智火,降伏四魔(煩惱、陰、死、天)而實現。大勇猛菩薩坐於胎藏界曼荼羅遍知院叁角智印之左,梵名摩诃尼羅,譯言大勇猛,密號稱爲嚴迅金剛。遍智印最左面爲大樂不空金剛真實菩薩(與大樂金剛薩埵同),梵名摩诃嚩日羅母伽叁昧耶薩怛鍐,譯作金剛不空真實菩薩,密號稱爲真實金剛,即普賢延命菩薩。遍智印右面爲佛眼佛母菩薩。所謂佛眼乃五眼之一。佛名覺者,覺者之眼雲佛眼,照了諸法實相之眼也。又別於前之四眼,四眼至佛眼則總名爲佛眼。《無量壽經下》曰“佛眼具足覺了法性。”《法華文句》四曰“佛眼圓通,本勝兼劣,四眼入佛眼,皆名佛眼。”《毘尼止持音義》曰“謂具肉、天、慧、法四眼之用,無不見知。如人見極遠處,佛見則爲至近。人見幽暗處,佛見則爲明顯。乃至無事不見,無事不知,無事不聞。聞見互用,無所思惟,一切皆見也。”而此智德者,諸佛能生之德,列于佛眼佛母尊,故此院又稱佛眼佛母院。示如來之正覺,無上勝功德,及諸佛能生之功德。最右面爲七俱胝佛母菩薩,准提觀音之異名也。俱胝者“七億也”。釋迦如來在給孤獨園,入准提叁摩地,說過去七億佛所說之准提陀羅尼,故約過去佛之所說,謂之七俱胝。約陀羅尼之主,謂之准提,是爲蓮華部之母(諸佛有部母與部主),司生蓮華部諸尊功德之德,故名佛母尊。《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曰“愍念未來薄福惡業衆生故,即入准提叁摩地,說過去七俱胝佛所說陀羅尼。”以上遍智院五尊。

  叁、持明院(又名忿怒院)

  中正爲般若菩薩(般若佛母),其余分別爲右面不動明王、降叁世,左面勝叁世、大威德明王共五尊。般若菩薩爲胎藏界法身大日如來之正*輪身,具有般若之妙慧,如覺母之在胎藏中涵藏。不動明王是胎藏界大日如來教令輪身,余勝叁世、降叁世明王代表金剛部主尊之教令輪身;大威德明王代表蓮花部主尊之教令輪身。在密法中,一切本尊教令輪身皆現忿怒身唯孔雀明王例外。此院五尊除般若菩薩外皆忿怒形又名忿怒院。稱持明院者,乃忿怒形之四明王,乃佛部、金剛部、蓮花部主尊之持明使者,爲降服頑劣持忿怒真言,幻化忿怒火焰而威伏之故。

  四、蓮花部院

  此院以觀自在菩薩爲主尊,涵藏如來大悲功德,共有二十一主尊和十五伴尊合計叁十六尊。此乃無量壽佛、觀自在菩薩、大勢至菩薩,大悲心普觀十法界、化益衆生之具象化表現。

  五、金剛手院

  此院以金剛薩埵爲主尊,故又稱薩埵院。叁部之中,屬金剛部,是以又稱金剛部院。此院有二十一主尊和十二伴尊合計叁十叁尊。此院乃表大日如來之智德,大日如來大定、大悲、大智叁德互不相離也。

  六、釋迦院

  位于遍智院上方,中間門內坐著濁赤法衣說法的釋迦牟尼尊,即以釋迦如來爲主尊,故名釋迦院。爲大日如來所現變化身釋迦牟尼,住此說密教之甚深妙理,具利益衆生之德。共有叁十五主尊和四伴尊合計叁十九尊。

  七、文殊院

  此院以文殊菩薩爲主尊,故名文殊院。示大日如來之般若妙慧,斷除一切之戲論。如此般若妙慧智德,對應金剛手院之實相智德(即本有之智德),而表觀照之智德(即修生之智德)。此院共有十叁主尊和十二伴尊合計二十五尊。

  八、除蓋障院

  此院表大日如來一切智智已然除掉一切蓋障、斷滅一切煩惱之功德,故名除蓋障院。金剛手院示大智之體,此院表大智之用。共九尊。

  九、地藏院

  此院以地藏菩薩爲主尊,故名地藏院。表大日如來拔堅牢大地和地獄之苦,進而施與衆生快樂菩提之美德。觀音院現大悲之體,此院乃教化衆生,救度惡趣,表大悲之用。共九尊(《大日經》宣有六尊,或者依《藥師佛本願經》爲九尊)。

  十、虛空藏院

  此院以虛空藏菩薩爲主尊,故名虛空藏院。相對于文殊院之智德,此院乃表福德;大日如來包藏世出世間之福德,應衆生之願望,表自在施與之力用。與地藏的堅固之德相比,虛空藏院如虛空廣大自由自在之自利利他果德。二十二主尊和六伴尊合計二十八尊。

  十一、蘇悉地院

  此院屬于虛空藏院獨立下院。蘇悉地梵語譯爲“妙成就”,表如來羯磨事業順遂成就。由福德圓滿之虛空藏菩薩而得萬德具備,故成就大悲利他之行。無主尊,共八尊。

  十二、外金剛部院(最外院、諸天院)

  外金剛部院圍繞曼陀羅四周,因以金剛杵標識爲金剛界牆而得名。爲胎藏最外之四方曼荼羅。此外院包括諸天、二十八星宿、諸曜和相關善神在內,其中東方叁十八尊、南方六十二尊、西方四十八尊、北方五十叁尊合計二百零一尊。乃大日如來所化出之等流身,以濟度一切雜類,涵括十法界顯理趣之真髓。

  第叁節 金剛界曼陀羅 

  金剛界曼陀羅依據的經典主要是《金剛頂經》,全稱《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大教王經》。對應于胎藏界曼陀羅,金剛界曼陀羅曰智曼陀羅…

《《唐密述要》第四部分:唐密教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