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密的四種觀法
持松法師
密宗觀法,不外因字、因事、因法、因人四種,即四種曼荼羅也。
因字起觀者,如字、字等,一切文字。
因事起觀者,如月輪、蓮花等。
因法者,如觀慈悲喜舍、叁平等觀等。
因人者,如觀本尊形像等。
細察之,凡一切萬法,無有非安心之緣也。故曰當相即道,即事而真,誠非虛語。
如《大日經義釋》雲:大凡入觀時,先須約于有相之緣,漸次深入,自然即相無相,即緣無緣。若顯教空宗及禅宗等,無此方便,但直爾觀空,而不知以何因緣故空耶。著是空法,多生異見。故修行次第須有指適也。
如《大日經世間成就品》等說:行者藉觀本尊,而成就如來功德。其觀時,想本尊心上,有圓明月輪,月輪中觀本尊真言種字,依此觀即成如來功德法門。如胎藏界大日如來種子爲(A)字;金剛界大日如來種子爲(Vam)字;觀音(Sa)字;地藏(ha)字;不動(ham)字等,各現于本尊心月之上。或觀本尊真言文字,循環右轉,于月輪之內而想其字相、字義。但初心人,觀布不易,故宜觀種子。種子者,即表示本尊說法之標幟也。想此字,從本尊心月輪中流出一一文字,如純淨乳,如貫明珠。亦如光缦,無有間斷,由行者頂或口而流入身中,充盈浃洽,即想如來光明甘露,灌灑全身。又觀行者所誦真言,由本尊足下入,現心月輪,而後又流出,灌入行者心中。如是循環,相續不斷,則能淨除無始以來身心罪垢。再觀本尊印契、尊形,皆與行者一體無二。住此觀,誦本尊真言一洛叉(laksa),爲十萬遍,即得感應。設無感應,必有不如法處。更誦二洛叉、叁洛叉,一月、二月、叁月,必獲證驗。
(摘自<密教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