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持松法師講《密宗大意》

  持松法師講《密宗大意》

  持松阿阇梨講于宜昌居士林 張志恒記

  佛法在中國分成實、俱舍、禅、律、天臺、華嚴、法相、性、淨土、真言十宗。在印度發源之地,大要只分兩宗,曰顯、曰密。顯者淺顯也,密者深秘也。顯宗教顯義著,學者但善觀經典,即可如法修行。密宗教義潛藏法海,非經師傳不可。

  中國密教自唐失傳,越千余年,于今始由東瀛傳來,一線曙光,宛如鐵塔初開,還我二部大法,求道者生逢其時,當聞法起修,不可說食不飽。

  密宗分兩大部,曰金剛部,曰胎藏部。密有叁義,曰衆生自密,曰佛密,曰言說密。佛性本衆生所同,爲累劫無明所掩,衆生遂不複自覺,如富家藏寶地中,久而竟自無其處所,是謂衆生密。

  如來大悲,以普度衆生爲宏願,本無密不傳人之法,惟此天曰自證之法,則非機不傳,不器不傳,非時不傳。譬如長者富有資財,諸子年少,貪于遊戲,諸所寶物,皆任給與之,惟幹將莫邪,心不輕授,蓋恐其自傷傷人也,是謂佛密。學者承受阿阇梨所傳之法,非同入曼陀羅同時灌頂之人,不可相與語,恐罹盜法之驗血愆也,是謂言說密。

  密宗教義,有最切要之二語,曰當相即道,即事而真。

  修真言行者,其初微小印證,可以喚雨呼風,咒藥愈病。及其至也,可以即身成佛。

  修真言行者,必須叁密相應。手結印相曰身密,口誦真言曰口密,心作觀想曰意密。

  吾人禮拜佛像,亦爲入實相之一端。或謂佛像泥塑木雕,焉能有感應。不知其中感應,有極顯明易曉之理。譬之無線電報,因電氣充滿宇宙,無處無之,故一處置發電機,一處置收電機,彼此呼吸相應,不爽毫絲。佛之心量,滿虛空,遍法界,衆生心量,亦與佛同。今以佛比電氣,塑像比收電氣機,禮佛衆生比發電機,其能感應之故,不顯明易曉乎?

  如來一切智智,菩提心爲因,大悲爲根本,方便爲究竟。

   何謂一切智智?一切謂名色等無量法門,此無量法門中,一一相,一一性,一一體,一一力,一一因緣果報得失,同相異相等,皆能以智慧力而遍了知,故名一切智。今雲一切智智者,乃智中之智也。非但遍知一切法,而亦知是法究竟真實之際,知是法是常不壞相,知是法是不增不減,猶如金剛。此一切智智自證之境,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說者無言,要須觀得乃能知之耳。

   何謂菩提心爲因?菩提心者,所謂自淨信心,即自信己心,猶如虛空,本來清淨,無諸戲論分別。若此信心堅固不動,時時以此信心觀察心之實相,則能離一切罪業,不到叁界受生,一切功德,以此增長。譬如有人忘失寶藏,經人指示其處,即深信其言,勤求得之。然此寶藏遺而複得者,皆由信心之力,故曰菩提心爲因也。

  大悲爲根本者,根本是堅固不可傾動之心,若有人雖信得己身是佛,設非以大悲萬行爲緣,使之堅固,使之增長,則菩提大果,何由成熟?譬如種子爲因,地水火風空五者爲緣,缺一即不生長。故菩提心種子,亦須以大悲爲地、爲水、爲火、爲風、爲空,而執持之、滋潤之、溫育之、開發生起之、舒服之,則無量功德,任運開發,由芽而莖而枝葉,次第莊嚴,故曰大悲爲根本也。

  方便爲究竟者,即是利他之善巧。謂曰淨菩提心,大悲萬行,果報圓成,今複以此教化衆生,使皆能識自本心,見自本性。譬如舊種子生出新種子,今新種子又生種子。故名方便。又菩提心猶如真金,本性明潔,大悲猶如學習金師之藝,方便猶如藝術成就,隨心所作,習成大器。然此心領神會之處,不能出以授人。諸一切智智方便成佛之果,亦複如是。雖自在變現種種像貌,然不同掌中一物,可以轉授他人,故曰究竟。

  別宗解叁大阿僧祇劫成佛,乃就時分久遠而言。密宗乃就叁妄執而言。何謂叁妄執?衆生以一念不覺之無明,而生貪嗔癡慢疑五種根本煩惱。就衆生二邊之執,將此五種煩惱,一一各分爲二,則成十種。將此十種,一一又分爲二,則成二十種,如是疊次分爲二,以至第五次分爲一百六十種,是爲一百六十心。此一百六十心,皆是世界妄想執著,衆生漂流六道,造無量無邊業,受無量無邊死,皆此種妄想執著驅之也。此種妄想執著,有粗者,有細者,有極細者,故稱世界本妄執,亦名叁大阿僧祇劫。若能依法修行,超越此一百六十心之第一重粗妄執,即名第一阿僧祇劫,又超過第二重細妄執,即名第二阿僧祇劫,更超過第叁種極細妄執,是名第叁阿僧祇劫。若人能于一刹那間,超過此叁種妄執,即一刹那成佛;一生超過,即一生成佛,乃至叁大阿僧祇劫。不能超過此叁種妄執,即叁大阿僧祇劫不能成佛也。

  依顯教修行,經無量阿僧祇劫,或有能到菩提,或有不能到者。密教則簡單直截,即以真言爲所乘之法,頓超直入而歸于清淨菩提心門。

  修真言道,有六種得無畏處。但在路途之中,無論得到若何境界,唯當一心清淨,不生執著,不生疑怪,不起驕慢,不計超勝,方可自在達到彼岸。否則未到謂到,或稽留于化城,甚則著魔,其害不可勝言。故如來叮咛修真言門菩薩,當修十緣生觀也。

  世間之人,以十種惡業爲因,漂流六道,無有歸趣,後以發心皈依叁寶,或更受五戒,以此修十種善業之道,即在人間天上受生,免除地獄叁途重大劇苦,名爲最初得蘇息處,是謂善無畏。

  真言行者初入叁昧耶結緣灌頂之壇,投花所得本尊,即以此一尊真言供養修行,依音聲念誦,觀種子字形,其位與此善無畏齊。一切衆生,以不知我之自性故,執有我身及身外之物。今以受叁皈五戒,即依佛法,循身修觀。初觀此身之始,是父母精血合成,種子不淨。次觀住母胎中住處不淨。次觀此身本體,是發毛齒骨皮肉及涕唾屎尿垢汙皮膚血肉筋脈髓肪膏腦膜腸胃脾腎心肺生髒熟髒赤痰白痰叁十六種不清淨物之所合成,本體不淨。次觀九孔常流露不淨之相,自相不淨。次觀一氣不來,膖脹爛臭,究竟不淨。由觀此身有此五種最不清淨之相,故于此身不生貪愛,不被此身之所系縛,是爲身無畏。

  真言行者,得本尊叁昧衆相現前時與此位齊。一切衆生,于五蘊中執著有我,由此我執顛倒,生起貪嗔癡叁種妄執。今修行者,了解此心爲我執顛倒之所蓋覆,觀察五蘊自體,尚藉緣生,無有自性,則此五蘊所集聚之中,何能更有我在?譬如因樹而有樹影,若無樹者,影以何生?因作觀故,拔無明之種子,生十二因緣,不被我之所系縛。是謂無我無畏。

  真言行者,于本尊所現形像,能不生愛著,不生驕慢,其位與此同。行者雖知蘊中無我,然此心尚埋沒于五蘊之中,今欲打破此蘊,不起執著,當觀五蘊之自性,如幻、如陽焰、如影、如響、如旋火輪、如乾闼婆城,非有而有,而知五蘊六入十八界等本來空寂,證到寂然之界,不被五蘊之所系縛,是謂法無畏。

  真言行者于本尊所現影像,能作無性無生觀者,與此位相齊。一切空法有法皆不可得,經所謂害法,不緣空、不緣有,心主自在,覺自心本不生。經所謂住無緣,由離此有空二邊之境,不被法之所系縛,是謂法無我無畏。

  真言行者之心,于瑜伽道中得自在之用時,即與此位相同。由法無我無畏更進一步,得極無自性大空之智,則一切業煩惱,都無所系縛,並無所解脫。系縛與解脫,自性平等;世間與涅槃,自性亦平等,乃至蘊界處能執所執我壽命等,其自性亦皆平等,毫無厘之差。不被有爲無爲界之所系縛,是謂一切法自性平等無畏,得此無畏時,即是真言行者虛空無垢之菩提心也。

  以上所說六無畏種種心相,皆是說其外迹,以明修證之淺深。實則此心在纏出纏,皆無相貌可見,亦無淺深部位可見。若頓超之人,能于一念之中,以自己叁業同于本尊,即是第六無畏,不必更要經過善無畏身無畏等位次也。

  所謂十緣生者,一曰幻,二曰陽焰,叁曰夢,四曰影,五曰乾闼婆城,六曰響,七曰水月,八曰浮泡,九曰虛空花,十曰旋火輪。

  此十種緣生,爲修真言者最宜注意之點。若不明此十種緣生,則于行法供養時,不能除去心中虛垢也。

  雲何爲幻?謂幻術師以咒力或以藥力,能飛空隱形,履水蹈火,又能變作地水火風,及地水火風所造種種色像,或長或短,或青或黃,或奇聲,或奇香,或變大地爲黃金,或使水變爲火,使旁觀者眼目昏惑,見種種不可思議之事,從一至多,從小至大,輾轉互相生起,而又上下四方,此往彼來。此種色像,非論理學可以判斷其因由,唯此幻術者自證自知耳。持真言入,亦如幻師,依叁密修行,得持誦成就時,能現一切奇特不可思議之事,自在神變,宛然不謬。此種境界,亦非世界智者所能測度,唯成就之人,自證自知耳。故持真言人,證到本性清淨時,無論遇何境界,俱當作幻觀。  

  日光著微塵,風吹之野中,轉名之曰陽焰(本龍樹大士說)。而愚癡人見之以爲是水,但陽焰本非是水,且自性亦空。以世人妄想,互相談議,謂是水耳。一切衆生在無明陽焰之中,取著此是男相,此是女相,此是善相,此是惡相。然此蘊界諸法,本非男女善惡,且自性亦空,但以衆生妄想,強立假名,互相談議耳。真言人于成就時,見種種稀奇境界,乃至見諸佛海會,無盡莊嚴,應了知唯是假名,作陽焰觀。

  夢者,人在睡夢之中,經過盡夜歲時,見種種異類形像,或異類聲音,或受地獄之苦,或受天上之樂。當其在夢中時,以爲實事,不生疑惑。及乎醒覺以後,都歸烏有,而還自笑。衆生在煩惱睡夢之中,執著四季寒暑,嗔喜憂怖。若覺悟時,都無所有。持真言人,于須臾間,見無異加持境界,或延一刹那爲無量劫,或促無量劫爲一刹那,或不動本處而遍遊諸佛國土,供養聞法,此種事業,若于衆因緣推求,都無起處,皆不出一念清淨之心。行者得此境界,當作夢觀。

  影者,如人以面臨鏡,則鏡中現像,此像爲鏡作耶?何以鏡來時而無像,而爲執鏡者作耶?何以無鏡無面又無像,爲自然做耶?何以待鏡待面後有像,爲無因而作耶?何以此像不常有亦不常無,且除鏡與面,像不自出,是此像非鏡作,非面作,非執鏡者作,又非自然作,亦非無因緣而作也。真言行者以如來之叁密爲鏡,自身叁密爲鏡中像,由此因緣有悉地發生,能起五種神通,住壽長遠,遊諸佛國。得此神通時,當作鏡像觀。

  乾闼婆城,即蜃樓也。以日光初出,照海中之氣,而幻現莊嚴之樓閣,日光轉高,即無所見。持真言人,有叁品悉地宮。上品者是密嚴淨土,超過叁界之上。中品者是十萬嚴淨佛土,如西方極樂世界等。下品者謂諸天宮及條羅宮。行者真言相應,成此叁品悉地宮時,當作乾闼婆城觀。

  譬者如深山峽谷中,或大房屋中,能出種種生聲響,無智之人,以爲彼谷中,屋中,有實在音聲,殆未解得此響非生非滅,非有非無也。持真言人若于觀想相應時,有諸佛菩薩,用種種聲音,爲我說法。又自身得舌根清淨,能以一種聲音,遍滿十方世界。遇此境界時,當作響觀。

  水月者,如月出時,照于一切江河池塘之中,凡水清者,皆有月影,現于其中。此月影不以水生,不以月生,又水亦不去,月亦不來。真言行者,以叁密方便,能澄清自己心性之水,故諸佛密嚴海會之月,悉皆現于自己心中。若得此像時,應當作水月觀。

  浮泡者,如天降雨生泡,泡雖大小無量,水性惟一味也。真言行者,以自心做佛,還蒙自己心中之佛開示悟入種種方便,輾轉入無量法門,而又以自心爲曼陀羅,以此境與心二種爲緣,能作種種不可思議變化之事。得此相時,當了知一切皆不離于自心,作浮泡觀。

  虛空花者,虛空非是可見之法,中無衆生壽命等相,亦無造作者。而小兒仰視青天,謂有實在之色。一切諸法,亦如虛空,而無所有。但愚癡衆生,以心迷亂故,棄舍諸法實相,而謂有衆生壽命人我男女房屋城郭等種種雜物,豈知皆虛空花乎。真言行者,在修觀行之時,若遇有種種魔事,及種種業煩惱之境,當作虛空花觀。

  旋火輪者,有人手持火燼,旋轉空中,手持方,此火燼在空中則成方相;手成圓,亦成圓相;大小長短,無不如意。然此一火,成種種相,本非實有,而愚人見之,以爲實。真言行者于觀想相,應時隨心所轉,無不成就,乃至以一阿字門,旋轉無疑,成無量法門。當此之時,應知皆由淨菩提心善巧妙用使然,作旋火輪觀。

  右所講演密宗教義,粗具大要,若欲進觀其詳,經典具在,可覆按也。

   注:宜昌居士林全稱“古夷陵佛教會居士林”,古夷陵即原宜昌縣,現已經劃歸地級宜昌市。宜昌居士林創建于民國十四年(1925),民國二十年(1931)五月,持松法師由沙市來宜昌,留林四日,講心經一次,說密乘法要一次,說皈依叁味耶戒一次,受戒者200余人。上述講演大概是此次來宜昌時所講的一部分。

  

  

《持松法師講《密宗大意》》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