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58 要淡泊物欲

  (58)要淡泊物欲

   古人說:淡泊明志,甯靜致遠。

   當今社會,雖不說物欲橫流,但可說是人被物牽著鼻子走。

   有人爲財,貪汙受賂,聲敗名裂。

   有人爲色,重婚、離婚、包二奶、做第叁者,妻離子散。

   現在,走到哪裏,都是酒樓、夜總會最爲熱鬧。

   人如果成爲物的奴隸,是危險的。

   要知道,淺薄的樂,往往是苦因。

   一位鄉下財主,一天,在一高官家中作客,飯局之中,有美女跳舞和演奏,他想,我如果天天有這生活就好了。

   那高官就對他說,好啊,那就讓她們爲你免費演奏舞蹈叁個月吧,但要說清楚,你每天都得聽看,否則,你要賠出100頭牛,財主同意了。

   這老財主,第一天,看、聽,好開心,眉開眼笑;第叁天,還算高興;第五天,就有點煩了;到了一個月,他簡直受不了了;第二個月時,他發瘋似地對著跳舞演奏的美女們喊叫:帶上100頭牛,都給我滾。

   爲什麼,再好的東西,天天給你來,你也受不了,物以稀爲貴,不希就不貴了。

   曾經,詩人白居易做杭州太守時,入山拜見道林禅師。他見禅師搭蓬于古松枝上,就說:禅師的住處很危險呀。

   禅師說:你更危險。

   白居易說:我任高官,住鎮江山,有什麼危險。

   禅師說:俗物相煎迫,煩惱無停息,難道不危險嗎?

   是呀,難道不危險嗎。

   以前,投軍從僧的智岩禅師在山上隱居。有一天,一個以前的戰友來找他,這位戰友,這時已和當初的智岩一樣是當官的了。

   他一見禅師,就說道:你發狂了嗎,怎麼住到這種地方來。

   智岩回答說:我以前發狂,現在清醒了,而你的狂病,正在發作。

   那人道:我發什麼狂。

   智岩說:你沈湎聲色,貪受榮華,陷于輪回生死之中,而不能自撥,何謂不狂。

   他戰友一聽,有所悟。

   慧忠禅師曾說:青藤攀附樹枝,爬上了寒松頂端,白雲流淡澄潔,出沒于天空之中,萬事萬物本來清閑,只是,人們自己在喧鬧忙碌。

   真是如此啊。

   傑克倫敦寫出《馬丁·伊登》後,名利雙收,有了別墅、遊艇,但成功後卻無聊厭倦,空虛,隨之而來,最後,走向瘋狂,並服毒自殺于別墅裏,有意思的是,小說主人公——馬丁·伊登的命運也是如此,那就是:奮鬥、成功、自殺叁部曲。

   其實,只要我們身心健康,就是富有。你的眼睛,值多少錢?我出多少錢,你肯出賣?還有你的雙腳、雙手,你的心髒、你的腦袋。你看看殘疾人,你再看看將死或已死的人,這時,你想想,作爲健康好好的你,你有多麼富有。

   人,不能割舍財色,是因爲還沒能了悟生命無常,生死事大,一旦做到這點或走近死亡,就會淡泊財色,注重解脫和未來了。

   有個真實故事,二戰時,有個叫羅勃·摩爾的小夥子在海軍服役,一次海戰中,他的潛水艇被日本艦隊的深水炸彈壓到276英尺深的海底,由于日本艦隊不時扔下炸彈,且不肯離去,他的潛水艇被深鎖在海底達15個小時。

   脫險後,他這樣自述當時的景況和心情:在那15小時中,艇中空氣稀薄,幾乎無法呼吸,氣溫下降到零下攝氏40度,潛艇又隨時有被炸沈的危險,他感到生命已經沒有什麼希望,這15小時,他感覺就如150年,當時,他想,以前怎麼會爲沒錢買車、買房、買老婆的衣服這些小事而煩惱,那時候,他才終于明白,活著,好好活著才最重要,其它,都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意義。

   有人在醫院做過調查:臨死者,少有人遺言“要能多賺1萬元,或再升一級官,老婆再美點就好了”之類,而多是“給我再多一些時間,讓我再活一次,好好照顧母親、兒子”之類。可見,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質。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