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果沒有出離心,持戒也是世間法

  如果沒有出離心,持戒也是世間法

  達真堪布

  別解脫戒是小乘裏講的,形式上、表面上的要求比較高。現在我們都是修大乘佛法的,如果你是自私自利的,如果你沒有出離心的話,你受持這些戒律——不僅僅是五戒,還有沙彌戒、沙彌尼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受持得特別地清淨也沒有用,你根本沒有受持別解脫戒,沒有受別解脫戒就不能解脫。別解脫戒是能否解脫的界限,誰受持別解脫戒誰就能解脫,否則就不能解脫。

  很多人都希望能往生,其實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大乘裏講的,小乘裏不講這個。修往生法、淨土法都是修大乘佛法。但是現在很多人把淨土法都變成小乘法了,“我要往生!”卻根本不考慮衆生,也不想爲度化衆生而成佛,沒有發願菩提心,也沒有發行菩提心,或者爲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受持居士五戒,這完全是小乘法、是小乘的別解脫戒,這樣不能往生。

  在有出離心的基礎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小乘的別解脫戒;在有菩提心的基礎上受持居士五戒才是大乘的別解脫戒。密宗裏講的受持別解脫戒的特殊的方法是密乘的別解脫戒。

  什麼是小乘法?什麼是大乘法?什麼是世間法?什麼是出世間法?這些都要弄明白。自私自利,爲自己解脫,不管受持什麼法都是小乘法;爲了衆生的解脫,無論修什麼法都是大乘法。爲了今生的升官發財、健康長壽、爲來世的人天福報都屬于是世間法,哪怕你修的是大圓滿法也是世間法,根本談不到出世間法;爲了解脫、爲了超出六道輪回的痛苦,你無論修什麼都是出世間法。

  小乘是爲了解脫的,但他是爲了自己的解脫,最終還是有自私心,所以表面上、形式上的要求也高,不完全看心,不僅強調動機,也強調行爲。但是大乘裏完全看心,心善一切善,心惡一切惡,就像樹根是藥,樹枝樹葉也一樣是藥;樹根是毒,樹枝樹葉也一樣是毒一樣。你的語言行爲也許是善的,但是你的發心動機是惡的,那麼你表面上善的語言和行爲也是惡;爲自己怎麼都不行,爲衆生怎麼都行。

  別解脫戒主要是小乘裏講,小乘裏沒有任何時候允許殺生、飲酒、偷盜、妄語,但是大乘裏就不一樣。發菩提心是一切大乘佛法的前提,在不是自私自利的情況下再看具體的情況。如果你殺害他了,對他的傷害小,但是對衆生的利益大,這樣就允許。偷盜也是一樣,完全是爲了他、爲了上師叁寶,就可以偷他的東西,雖然偷他的東西對他必然有一定的傷害,但是利大于弊,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偷東西。

  那諾巴依止帝洛巴上師的過程中,帝洛巴經常讓他到外面偷別人的東西,然後那諾巴被人捉住挨打(這些苦行成爲了他清淨業障的方便)。在對他人的利益大、傷害小的情況下,佛允許偷竊。這麼一說也不難,因爲我們是修大乘佛法的人,我們的菩提心要發出來,在有慈悲心、菩提心的前提下,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善事,不要害怕這個、害怕那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