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故我們身爲佛教徒,皆應把轉*輪這種工作視爲己任,勤力盡心而爲之。又好像現在是科學時代,有印刷機、打字機,我們利用此類工具,廣布流通所譯好之英文版經典,以令每人皆有一份,這即是轉*輪,令佛法川流不息,永遠不斷。我年輕時在東北,學佛法不久時,最喜歡印佛經——幾百幾千部。每逢過年過節,或親戚朋友之生日喜慶,我就送他們一件禮物—佛經,令其能對佛法産生興趣,這是我以前所作的不退*輪。希望每個入都能努力盡心流通佛法,令*輪常轉。
菩薩摩诃薩供養無量劫無量諸佛,凡于這麼多諸佛場所,培植衆善德本。培植即是供養叁寶,轉不退*輪。你能供養叁寶,就是在栽培自己的德行根本。所以這八萬菩薩摩诃薩時時刻刻都得到諸佛的稱揚贊歎:“善男子!你行菩薩道不退轉,真好真不錯!”
菩薩摩诃薩以慈悲心教化衆生,並修養己身。他們善能得到佛的智慧,通達獲得最大的智慧,故能到于彼岸。佛慧即是大智,大智即是佛慧。若能得到大智大慧,便能達到彼岸(波羅蜜)。這八萬菩薩摩诃薩的名稱普聞于無量世界,是一切衆生常聞常念常悉知的。在所有無量無邊的世界中,菩薩能度化無數百千那麼多的衆生。
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寶掌菩薩。藥王菩薩。勇施菩薩。寶月菩薩。月光菩薩。滿月菩薩。大力菩薩。無量力菩薩。越叁界菩薩。跋陀婆羅菩薩。彌勒菩薩。寶積菩薩。導師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诃薩八萬人俱。
這八萬菩薩摩诃薩有八萬那麼多的名字,如果一一列出,這部法華經就太長了,故只把其中爲首的幾位菩薩提出作爲代表。
代表爲首的菩薩有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是梵語,譯曰“妙德”、“妙吉祥”。這位菩薩智慧最博大,資格也最老。他在過去早已成佛,名曰“龍種上尊王佛”,成佛之後,他則隱大示小,行菩薩道教化衆生,助佛揚化。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乃是四大菩薩。文殊菩薩住在中國五臺山,他在此道場所顯現的靈感,是不可勝數,此菩薩的神通妙用也是非常不可思議。
中國近代高僧上虛下雲老和尚,曾發願朝拜五臺山。他從南海普陀山叁步一拜,朝拜山西五臺山,祈求這位菩薩的感應,令他也得到大智。叁步一拜的路程有五、六千哩路長,你說要拜多久才能拜完?是一段很長的時間。想要詳細知道這事迹,可以閱覽“虛雲老和尚年譜”,或畫傳。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即是虛老拜到黃河時,正遇上隆冬大雪,乃在黃河邊上,路旁一小攤之空茅棚內避雪。一連幾天,大雪漫漫,虛老飽受饑寒,幾乎快死了。這時來一位討飯的叫化子,以圍棚草,烤火煮黃米粥,供給老和尚吃。食後得暖氣,覺得略有精神。虛老問丐者貴姓名及來處。丐曰:“姓文名吉,來自五臺,人皆識我。”過後這乞丐幫虛老背衣擔行李,虛老叁步拜時,就方便多了。
路上,他們有時在廟上討住,但廟上的和尚專門欺負這乞丐,又罵虛老:“你朝山就朝山,拜佛就拜佛,怎麼還叫個跟班?你在擺什麼架子?”虛老被人罵,乞丐更是被人罵,甚至不准他在廟上住,被趕到廟外去。乞丐就向虛老說道:“此處離五臺山已不遠,我先回去,你慢慢來,你的行李不久會有人代你送上山的。”于是就離去了。果然在途中,虛老就遇到一位駕馬車的湖南官人,幫他把行李載到五臺山去,而虛老仍舊叁步一拜。等到拜到五臺山,問遍所有的五臺山和尚認不認識一位乞丐叫文吉,但無有知者。後來與一老僧說及情由,老僧合掌曰:“文殊菩薩化身也!”(文——文殊,吉——妙吉祥。)
虛老拜文殊菩薩,感應到文殊菩薩來替他背衣單。他和菩薩在一起有很久時間,但也不知道,結果以後知道是文殊菩薩顯聖,然而已看不見了。故文殊菩薩的妙處是不可思議?因爲他妙處故,而化成一乞丐;如果他變成個大富長者,或駕著馬車來幫助老和尚,這也可以嘛!但他不這樣做,他也願隨著老和尚受苦。所以這是大智大慧文殊師利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是位非常特殊的菩薩,當他降生時,有十種祥瑞發生,此即分別出他是不同于其它之菩薩。文殊菩薩以大智慧而聞名,但你或許會問:“舍利弗尊者也是以智慧而聞名,他們的智慧有何分別?”文殊菩薩的智慧是“實”智,大乘智慧,而舍利弗尊者的智慧是“權”智,小乘智慧。
什麼是文殊師利菩薩降生時,所顯現的十種祥瑞?
(一)光明滿室:這光明比任何燈光都亮,代表菩薩的大智慧。
(二)甘露盈庭:甘露淨水是極爲不可思議的,可治世間上種種疾病。人如果能喝到它,無論什麼生老病死苦,對人毫無威脅。
(叁)地湧七珍:七珍寶是金、銀、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瑪瑙。爲什麼珍寶湧現?因爲文殊菩薩已修成極究竟圓滿的六度萬行,所以他到那裏,皆感應珠寶珍玉從地出現。
(四)神開伏藏:文殊菩薩的大神通力使得地裂而暴露出地底下隱伏的寶藏。此與第叁之地湧七珍不同,這裏是地裂而顯露出寶藏來。
(五)雞生鳳子:此項吉事比前面的神開伏藏更不尋常。其實雞只生雞子,可是因爲文殊菩薩的出生是一件非常特殊之事,所以母雞孵出鳳凰來。(鳳凰,神鳥也。)
(六)豬生龍豚:此項吉瑞比雞生鳳子更希奇罕見。你若已覺得太不可思議,且再看下面幾項。
(七)馬産麒麟:麒麟,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此獸溫馴祥和之至,呂氏春秋雲:“刳獸食胎,麒麟不來。”管子封禅雲:“鳳凰麒麟不來,則嘉谷不生。”
(八)牛生白澤:白澤,神獸名,能言語。它是一種非常稀有且吉祥之神獸,不像牛,也不像馬。
(九)倉變金粟:你們想這是不是很奇異,有些人認爲這太奇異了,故不相信。若你不信,乃是因爲你不明白。若你不明白,毫無疑問的,你以前一定沒有聽過這些事情,所以你怎能相信?不過,這世界是那麼大,我們所見所聞極爲有限,因此我們若未聽過一些希異的現象,並不足爲奇!當這些粟殼轉變成金粟後,即不能再當食物吃。但是,只需少許的金粟,就可換成大批的食物。
(十)象具六牙:我們知道大象通常只有兩只象牙。不過,當文殊菩薩出生時,大象全現出六只象牙來,你說這是不是很希異?
一位優婆塞問:“爲什麼象具六牙?”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六牙代表六度,大象代表萬行。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
文殊菩薩降生時所顯現的這十種吉瑞,也表示他說法辯才無礙。文殊菩薩是菩薩衆中,智慧第一,具足勇猛實智,說法圓融無礙,假如你們能聽到文殊菩薩的說法,你們就會不希罕我的講法,因爲根本無可比較。你或許會說:“我們喜歡聽法師講法,我覺得法師說得很好。”可是你們若聽過文殊菩薩的講法,將會知道他是無與倫比的。
“觀世音菩薩”:這位菩薩的名字,又叫“觀自在”。“觀世音”——觀察世間的音聲。我們都應認識這位菩薩,因爲他最慈悲。像個慈愛的母親,給予衆生所祈求的一切。故在中國有首名聯:“家家觀世音,戶戶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大弟子,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在他左側爲觀世音菩薩,右側爲大勢至菩薩;他們即是西方叁聖。當阿彌陀佛不作教主時,觀世音菩薩將接任其位,成爲教主;然後當觀世音菩薩不作教主時,大勢至菩薩再接替教主位。
因觀世音菩薩能化現無量數身形來救度衆生的苦難,所以他名稱爲“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他以千眼照見衆生沈溺于苦海中,故以千手護持拔濟衆生脫離苦海,令彼皆至快樂安穩處。
法華經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專門說這位菩薩的不可思議神力,我們將在這一品繼續研究。
“得大勢菩薩”:就是大勢至菩薩。每當這位菩薩一舉步,整個叁千大千世界皆發生六種震動,這就是他名爲“得大勢”菩薩的原因。什麼是六種震動?動、湧、起(以上形變)、震、吼、擊(以上聲變)。這些震動所起的大威猛力量,是我們現代最強烈的炸彈也不能相比的。不過它們並不是像新製武器,會破壞摧毀一切物,這六種震動毫不損傷任何生物器品。
得大勢菩薩又叫作無邊光熾身菩薩,因爲誰見到這菩薩一毛孔的光明,就可像見到十方諸佛如來的清淨微妙光明一樣。
“常精進菩薩”:“常”意謂從不退棄。“精進”有兩種,身精進與心精進。這位菩薩于修行道上,從不停止精進。他勤修萬行來教化衆生,非常勇猛精進。他不像我們有些人,剛開始進行一項計畫,若遇著難題就退縮放棄。常精進菩薩從不睡眠,時刻努力工作。他可能經過無量劫這麼久的時間,而試著去教化一個衆生,並且幫助其發大菩提心。他教導這個衆生無數法門,費盡力量與時間,或許仍然無法救度他;雖然如此,常精進菩薩從不厭倦或退失毅力。所以我們想要救度衆生,應該學習這位菩薩的榜樣;如果在這一世,度不了某人,我們應該發心在下一世定要度他,或者更下世、下下世也如此發心,直到成功爲止。
另一方面來講,如果你注意到某人常跟隨著你,試著來教化引導你,你就應該立刻奉行彼之訓誨,且生出大信心。那個人很可能就是常精進菩薩,不畏麻煩願力,而經過生生世世嘗試著教化救度你!你不應該再不理他,或不受他教誨,應該聽他的話! 心精進意謂從不畏縮于心,從不想:“太難了!”並且你也不覺得教化他人是困苦艱辛的。常精進就是不退心的勤勉努力。
“不休息菩薩”:你或許想:“常精進與不休息到底有什麼分別?這兩個名詞不是相似嗎?爲什麼我們需要兩位不同的菩薩名字呢?”
實際上,不知道有多少位常精進菩薩,也無法計算出有多少位不休息菩薩,他們都是無量無數那麼多。換句話說,如果你于修習佛法道上,時刻常精進,那麼你自己就是常精進菩薩。假若你追求研究佛法從不休息,那麼你也就是不休息菩薩。在這兒必須明白清楚…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