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功修行,譬如翻譯經典、早晚課、聽經之外,還能專持自己所應修的法門,這樣在修道上才能堅固自己修持的功夫,不要隨意把光陰空過去了。所以不論在家人出家人都應觀空無我,才能遠離妄念,得到寂靜。要減少自己的習氣毛病,把習氣改了,毛病也蠲除,這時候才能住于佛道,才能與佛法相應。
吾滅後惡世 能持是經者 當合掌禮敬 如供養世尊
上馔衆甘美 及種種衣服 供養是佛子 冀得須臾聞
若能于後世 受持是經者 我遣在人中 行于如來事
在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能在這五濁惡世中受持這部法華經的人,我們應當向他合掌禮拜恭敬,像供養佛一樣的供養這受持法華經的人。用上好的齋菜,以及種種的衣服來供養這一位佛的法子。希望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聽到這部法華經。如果在未來世中,有人能受持和解說此部經,這一個人如同是我所派遣他到人間來,實行佛所做的事情。就是專受持、讀誦、書寫、爲人解說這部法華經。
若于一劫中 常懷不善心 作色而罵佛 獲無量重罪
其有讀誦持 是法華經者 須臾加惡言 其罪複過彼
假使有人在一劫中,常懷著不善的心,板起面孔而毀謗佛,此人獲得的罪報是重如須彌,說不能盡。可是如果有一個能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而另有一人在短短的時間內毀謗他,那麼這人的罪過比毀謗佛的罪過還要重。
有人求佛道 而于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無數偈贊
由是贊佛故 得無量功德 歎美持經者 其福複過彼
假使有人一心要求佛道,而能在一劫中,在我面前合掌禮敬,還用無數的偈頌來贊歎佛。因爲他贊歎佛,所以得到的功德猶如恒河沙數。假使能贊歎受持法華經的人,他的福報比贊歎佛的功德更大。
于八十億劫 以最妙色聲 及與香味觸 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 若得須臾聞 則應自欣慶 我今獲大利
藥王今告汝 我所說諸經 而于此經中 法華最第一
能在八十億個劫中,用最美妙的色、聲,以及最美好的香、味、觸來供養受持法華經的人。能如此供養之後,若能在短短時間內聽見這部法華經,那就應該爲自己慶祝一番,因爲能在今天聽到此部法華經,將獲得很大的利益。什麼利益呢?就是得到成佛的機會。所謂:“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何況得聞這部微妙的法華經呢?
爲什麼我說受持楞嚴經,能開大智慧,受持法華經能修成佛道呢?因爲這部法華經是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和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也具有佛的叁身四智、五眼六通,所以說法華經是經中之王。于是釋迦牟尼佛一心的來告訴藥王菩薩和法會中的大衆們:“藥王!我今天告訴你,我所說的一切經典,從華嚴、阿含、方等至般若時,而所有的經典之中,法華經是爲第一中的第一,故稱爲經中之王。”所以,我們只要能聽見這部法華經,都已經結了法華經的殊勝成佛因緣,將來必定能在二千五百有學無學聲聞衆的法會中聚會,若能勇猛精進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者,必定能速得親近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龍華會上悉相逢!
爾時佛複告藥王菩薩摩诃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于某中。此法華經最爲難信難解。藥王。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
當佛說完了前面的偈頌之後,因爲不讓一切衆生對這部法華經生出疑惑的心,所以就再次告訴藥王菩薩摩诃薩:“我所說出來的一切佛法經藏,有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百千萬億那麼多。在過去所說過的法,現在所說的法,未來所說的法之中,而此一部法華經是最難相信和解說的。因爲這部法華經的法太奧妙了,必須要有妙人才能接受和受持此經。這部妙法蓮華經也是十方諸佛最重要和秘密的法藏,是從來都不向外顯說的。十方諸佛都一齊護持著此部經,所以一直都不顯說出此部經。所以往昔以來,都沒有詳細地把它顯說出來。爲什麼呢?就因爲一般人都不相信這部經,並且當我說出這部經,有許多天魔外道、旁門左道都會生出怨恨和嫉妒心來,何況在我將來滅度之後?”
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爲他人說者。如來則爲以衣覆之。又爲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爲如來手摩其頭。
雖然這樣,佛也要說出這部經。所以,藥王!你應當知道當佛入涅槃之後,若有人能書寫、受持、讀誦、供養,和爲他人解釋此部經的義理,就可得到佛以袈裟來披覆在他身上,而且十方諸佛都會常常來保護和加被這些人,使他們都開大智慧。這些人都具足大的信心力,所謂:“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若人沒有信心是不能到佛法裏邊來的。要有信心才有功德,才能修道!所以若有人能受持法華經,他們都必須有很大的信心,就是怎樣都不會對此部經生出懷疑心,並且能立下堅固的志願來奉持此部經。爲什麼這些人有如此的信心和志願呢?就因爲他們在往昔已種下一切善根和菩提種子。你應當知道他們常與佛住在一起,得到佛來摩頂。摩頂是佛對一切衆生慈愛不舍的表示,就是佛用他的威德來加被一切衆生,令消除一切障礙,得開佛智。
藥王。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須複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此塔應以一切華香璎珞。缯蓋幢旛。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贊歎。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藥王!不論在任何地方,如果有人能解說、讀誦、書寫,還能在有這部法華經的地方,建造一個用七寶造成的寶塔,所造的塔也應該高廣和莊嚴,那麼就不需要再找舍利子來放在這個寶塔裏面了。是什麼緣故呢?因爲如果把這部法華經放在寶塔裏邊,那就等于有佛的法身存在。我們就應該用一切的華、香、璎珞、缯蓋、幢旛、伎樂、歌頌來供養以及恭敬尊重和贊歎此座寶塔。如果有人能見得到此座用七寶造成的塔,而能向這座寶塔合掌頂禮,乃至供養,你應當知道這些人,他們接近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不遠了。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其有衆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藥王!有許多在家和出家人修行菩薩道,如果他們不能見到或聽到讀誦、書寫、受持、供養法華經的人,你應當知道這些人還未圓滿的行菩薩道,如果能行菩薩道,又能見到或者聽到受持此部法華經的人,他們方能圓滿的修行菩薩道。另外有一些衆生,一心想要求得佛的果位,如果能見到或者聽到這部法華經,過後能深入的去了解和修持這部法華經,這人將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藥王。譬如有人。渴乏須水。于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幹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
藥王!就譬如有一個人,他覺得很幹渴,需要水來解渴,于是就到一個高地上去挖土坑,想得到水。可是因爲這地面是在高處,所以土地很幹燥。這也就是比喻我們人的習氣毛病猶如須彌山那麼高。若在這須彌頂上要找一點水,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所以當你看見這一片幹土,就可知道自己離開有水的地方還很遠呢!這也就是說修道必須要念茲在茲,不是一日暴之,十曰寒之,若是這樣就離道八萬四千裏了。若能不停的用功修行,就等于每天都在挖那個土坑,時間久了,雖然在這高地上,終究會見到濕土的,逐漸又見到濕的泥土,就如在修道上,逐漸能證得初果、二果、叁果、四果。若能把握著決定的心,繼續的挖那個坑,就知道自己快要得到水了,也就是比喻一直能在修道上用功苦修,必定距離進入佛道不走。
菩薩亦複如是。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尚遠。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菩薩也和前面所說的一樣,如果有人沒有聽過或了解法華經的法,也不能依著法華經的微妙之法來修行。你應當知道,這人離開佛的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還遠呢?如果能得聞見、了解和思惟,依照法華經的法去修行,必得無量叁昧,必定距離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不遠了。所以說,此部法華經是開權顯實的法,若能聞到法華經的人都是具有大善根、大智慧的人。
所以者何。一切菩薩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爲開示。
爲什麼呢?因爲一切菩薩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都在此部法華經裏包含著。此部經已把所有方便法門都揭開了,能指示出真實相的妙理。而我們每一個衆生都具有這實相理體,只不過是一般人都背覺合塵,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真實相。這部法華經所含藏的法,具有無量億,猶如大海深不可測,是任何天魔外道所不可以破壞的,故譯爲堅固之法。而這部經中的法是隱而不見。以佛的果位來論,如果要到佛的果位上,必須要經過九個步驟,由九個法界到佛的法界上,是一段很長遠的路途,因爲太遠了,所以人不容易到法華經的程度上。現在佛開權顯實,而爲你指示成就菩薩的大道。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爲新發意菩薩。若聲聞人。聞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爲增上慢者。
假使有菩薩聽聞到這一部法華經,心生驚奇、懷疑和怖畏,你應當知道他們都是跟隨著藥王菩薩的八萬位初發心的菩薩。如果一般聲聞的人聽見這部法華經,心生驚疑和恐怖,你當知這是他們不夠恭敬和信仰佛法僧,故增長了貢高我慢心,就如在法華會剛開始有五千位佛的弟子,一聽見佛要講法華經,個個都退席而去了。
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爲四衆說是法華…
《妙法蓮華經卷淺釋(宣化上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