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個承當也不是容易,不是說我們拍拍胸脯我承當!沒有這麼簡單,一定要悟入才是承當的意思。不悟入,如果你是拍拍胸脯說承當,這叫增上慢,那是狂妄之徒。在上一節裏面,特別爲大家提出來的,佛現不現前這個問題不在佛,在自己的敬仰之心,也就是印祖所說的誠敬之心。印祖告訴我們一分誠敬則有一分受用,十分誠敬則有十分受用。所以這個地方講「四衆敬仰,隨順古式,備诠叁學叁德等法」,這是我們要特別注意。可見得敬仰心生了,佛就出世,敬仰心要是滅,佛就滅度,佛菩薩出生、滅度在自己的心。真正是《楞嚴經》裏面講的,「隨衆生心,應知所量」,一點都不假。
我們再看底下一品,「分別功德品」。
【大會聞佛壽命長遠得大饒益者。各悟自心本具壽命本來成佛之意也。】
這是當時在法華會上這些大衆,聽如來講「壽量品」,所得的功德利益。『佛壽長遠』,是真正的無量壽,佛講「衆生本來成佛」,我們是不是也是本來無量壽?當然是本來無量壽哪裏有生死可得!可是我們現前的感受不像佛所講的,這個原因是什麼?原因我們是有二障障礙,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前面講直下承當必須二障除盡,這個時候就是直下承當;決定沒有說二障還沒有斷,沒有離開,就能夠直下承當。二障要不離,那就是末後這一句『徒自歸功於佛』,我們是望佛菩薩興歎而已,自己徒乎奈何?由此可知,離障的重要。能離障真正能夠悟入,這個地方講『各悟自心』,這個地方的「悟」是悟入,是屬於證悟而不是解悟,確實親證自己本具的壽命,與諸佛是相同的。這個境界,在我們念佛人的分上是得理一心的境界,是真實受用。
【世尊印其所得不謬。】
沒錯,佛給他做見證。下面說:
【由聞本壽。洞悟叁世一念。】
這就是大經裏面常講的「念劫圓融」,我們今天的話,就超越了時空,超越時空所顯現的境界,就是一真法界。一是對十說的,我們平常講十法界,十法界是分別心、生滅心所感受的,這是十法界。如果你這個心專一,一心,一心不生不滅,此地這個『一念』就是一心!你所感受的法界是一,唯一是真。可見得十法界不是真,十法界是虛妄不實,唯有一才是真實法界。這是說明這些菩薩大衆們,聽到了佛講本壽量,他就開悟,知道「叁世一念」。
【則知法法無生。故得無生法忍。】
諸位想想『得無生法忍』,當然是得理一心不亂。如果我們念佛人得到這個境界,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是真正的上品上生,花開見佛,一到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就開,不需要等待。所以我們念佛不得理一心不行,不得理一心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要經過相當長時間,在西方極樂世界按部就班的修。經裏面說得很清楚,要講到真正修行,我們娑婆世界修行一天,就抵得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一百年。這個道理在哪裏?我們這個世界難修,就是惡緣太多,難修你能夠修,那你這個功夫成就當然大。極樂世界易修,一切都是順境,沒有逆境,所以在那個地方雖然不退,可是進度很慢,不退轉這是真的。我們這個地方,就是你要成功進得也快,退得也快,進退都快。真正能夠進,那就是超過了西方世界無量劫;換句話說,我們娑婆世界不是不好。在西方極樂世界要修多少個大劫,才能修到上品上生;我們在娑婆世界幾十年的工夫,就能夠修到上品上生,那這娑婆世界也不錯!所以要曉得這些道理,愈是惡劣的環境,成就愈高。
我們今天這個環境不如古人,可是我們今天修行要成就,決定在古人之上,這是一定的道理,古人六根所接觸的境界,不像今天這麼複雜。所以他們的修行,我們講容易成功,他接觸的環境單純;可是愈是複雜裏面成就的,比單純的成就那高得太多。所以我們今天不成就則已,成就絕不是古人所能夠跟我們相比。如果古時候那些成就的人,要是生活在今天大概也有不少都退轉、都墮落;我們今天人要放到古時候那個時代,也有不少人都成功,墮落的人他也成功。由此可知,境緣確實沒有好壞,好壞就在我們自己的用心,我們自己能夠真正明白佛理,能夠掌握到原則,在一切混亂、複雜的境界裏面,保持著原則如如不動、清淨光明,這種成就是不可思議。所以「無生法忍」一生確實可以證得,也就是說理一心我們做得到。如果我們做不到,佛決定不說這個話;那我們做不到,佛要說,那太傷感情。凡是佛所說的那些理論,我們都能夠懂得,都能夠解悟,佛所講的這些方法我們都能夠做得到,佛所說的境界我們也都能夠親證得到,這才叫大慈大悲。底下說:
【聞佛本壽。悟知一切從本出生隨宜演說皆入一乘。故得聞持陀羅尼門。】
『聞持陀羅尼門』是這樣得來的,這是真正覺悟。『一切從本出生』,「一切」是講的一切法,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所說之法,從哪裏來的?「從本出生」的。生的是什麼?生的是迹象,生的是迹,迹是從本生的。從本而生依舊還歸到本源,這個本是什麼?就是底下講的一乘,所以說『隨宜演說皆入一乘』,你看又歸到本,這個意思就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我們現在這些妄想,給諸位說,妄想不是從本出生的,妄想也歸不了一乘,妄想從哪裏生的?從第七識、第六識生。阿賴耶識都不打妄想,你們看看百法阿賴耶識相應的心所只有五個,只有五遍行,可見得阿賴耶識不造業,不打妄想。第六識、第七識就不一樣,你看看它相應的心所有多少,所以它造業。我們現前這二六時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全是妄想,我們聞法也是妄想,我們修行也是妄想,所以不成功。如果你聞法不是妄想,你一聽就開悟;你修行不是妄想,一修就證果。這些理是不明白那沒法子好說,明了之後就要覺悟,所以修行叫你要真修,真修是什麼?用真心,不用妄心,這叫真修。念佛人,祖師叫你老實念佛,老實,實就是真心,真心才實,真實;妄心不老實,你用第六識、用第七識,你的老實在哪裏?談不上老實。「舍識用根」就是老實,舍識用根就是真實,實就是從本,本的意思,實就是一乘。
佛說法是這麼回事情,我們聞法也不能例外,聞法,爲什麼佛叫我們離言說、離文字、離心緣?因爲你要是不離,你用的是心意識,你永遠不能夠得「聞持陀羅尼」。如果你統統都離了,這個離了就是離心意識,你如果是真能夠離,你一聽就得聞持陀羅尼。聞在此地是聞法,持是受持,聞就是解悟,持就是實行,就是修行。陀羅尼是什麼?陀羅尼是總持法門。陀羅尼這叁個字是印度話,翻成中國意思是總一切法、持一切義,我們簡單的講,拿今天的術語來說,就是一切法的總綱領。你掌握到這個綱領,全部的佛法你都通達,像六祖就是個實際的例子,六祖在忍大師那裏得什麼?就是得聞持陀羅尼。他聽講經沒多久,你們想想這半夜叁更,叁更的時候祖師把他招去的,叁更是夜晚十二點,大家都睡覺,都睡著了。你們自己也想想,從前叢林裏面,在中國比較上放寬一點,一般睡眠的時間,大概都是晚上九點鍾、十點鍾就睡覺,起床總是二、叁點鍾。就算叢林裏面四點鍾起床,大概叁點鍾就有人起來,祖師給他講經,不能讓別人知道,秘密的來傳授他。所以在我想像當中,頂多兩個鍾點,這個夜晚十二點到二點鍾,趕緊就把他送出去,偷偷的把他送出去,不讓人曉得,爲什麼?叁點鍾以後就有人起來,就會被人發現。他聽講經聽多久?充其量不過兩個小時,兩個小時就得聞持陀羅尼。他怎麼聽的?我們怎麼聽的?這個東西要研究。我們是用妄心在聽,所以聽了幾十年都不開悟;用妄心在念佛,念了幾十年連個消息都沒有,不要說一心,功夫成片的消息都沒有,這是問題大了。所以說是不舍識怎麼行?
我們現在能夠覺察到的,我們這一生學佛好像不少年,這是你只看到眼前的迹象,你還沒看到過去世,多生多劫生生世世修,都跟現在一樣,生生世世都白忙,生生世世都白聽。原因在哪裏?就是不會用心,生生世世都是用的妄心,你從來沒有用過真心。這用真心的人,給諸位說,並不是說我在聞法、修行的時候我用真心,待人接物就不用真心,那還是妄心。用真心的人待人接物統統是真心,只有一心,沒有二心。所以修行在哪裏修?就是在處事待人接物這些地方修,因爲這些地方你都用真心,那你聞法還有什麼話說,你聞法修行當然是真心,這才能夠悟入。一般人有個錯誤的觀念,這個修行用功,用真心容易也應該,待人接物我就可以不必,這大錯特錯。所以諸位如果真正想發明心性之學,悟入一乘佛法,那你就應當舍妄心用真心。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無論接觸什麼人,那個惡人要害我、要殺我,我對他還是真實。真實對自己有利益,自己可以悟入一乘!我在這個時候如果還是用妄心來待人的話,那我自己又墮落,你們想想便宜誰占?哪個吃虧?連這些淺近的道理,如果我們都不明了,菩提道怎麼會有分?下面說:
【了達一乘。則洞明差別。善答問難。故得無礙辯才。】
『差別』在叁種智裏面講道種智,『一乘』是一切種智,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種種的道理,你都通達,爲什麼?因爲它是從本出生,從一乘出生。你悟入一乘那你就一切通達。六祖大師悟入一乘,他一切通達,我們在《壇經》裏面讀到的,多少人讀經不解經義,去向他請教。大師示現的不識字,這個事情我們也不必去研究,不必去考證,六祖到底識不識字用不著去考究,縱然他識字他也不看經。所以人家問他的時候,你哪個地方不懂,你把那個經念給我聽,他不看的。別人念給他聽,念給他聽了之後,他就給你講解這個道理,這一講聽的人就開悟,這是真實法。如果說講了之後那個人沒有開悟,那講了等於白講,那個我們可以說六祖也許講得不對,聽的人沒有開悟。經過他那麼一講的時候聽的人就開悟,這就是『善答問難』。佛陀在世的時候,佛也沒有念過什麼大學,也沒有念過什麼科系,在當時有許多的人故意找出難題去問他…
《妙法蓮華經大意(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