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性緣問題之申論 叁、與念佛的關系

  與念佛的關系  

  

  談到念佛法門,大家都知道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其實淨土法門,不只是彌陀淨土,凡諸佛之報土,皆是淨土。報佛不應生穢土,生于穢土者,是化身佛,佛爲度衆生故,應化生于穢土。例如釋迦牟尼佛生于娑婆,是化身佛,非是報身佛。

  

  釋迦牟尼佛之報土,非是娑婆世界。《大般涅槃經》第二十四卷,〈光明遍照高貴德王菩薩品〉雲,西方去此娑婆世界,度叁十二恒河沙諸佛國土(宋明本謂四十二恒河沙),有世界名曰無勝,是釋迦牟尼佛報土。

    

  所以談到淨土法門,並非僅是彌陀淨土,余如彌勒淨土、藥師淨土等,皆稱爲淨土法門。而我們現在所說的淨土念佛法門,是指求生彌陀淨土,稱念阿彌陀佛。因爲阿彌陀佛大願殊勝,與娑婆衆生特別有緣,修易而證深,稱佛名號即得往生。叁根普被,應機極廣,萬修萬人去。所以家家彌陀,戶戶觀音。杜順和尚遊行人間,勸人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智者大師石城取滅,求生西方極樂。

  

  談到彌陀淨土,令人感慨萬千。有些人認爲彌陀淨土興盛,障礙了其他各宗的發展。這是一種錯誤觀念,事實並不如此。相反地,是因爲其他各宗應機不廣,造成了彌陀淨土法門的獨興。

  

  中國有八大宗,禅宗、密宗、律宗、天臺宗、華嚴宗、叁論宗、唯識宗,和淨土宗。其中除密宗、淨土宗應機廣大外,其余各宗,多是上根人得益,中下根人難蒙熏濟。尤其彌陀淨土,佛爲末法衆生宣說,叁根普被利鈍全收,應機最廣。所以世尊記說,末法時期,其余佛法皆滅以後,《無量壽經》猶多住世百年。

  

  我是修彌陀淨土的人,我萬分希望其他各宗,皆有傑出人才,弘揚各宗。所謂道並行而不相悖,這樣才有佛教的興隆。同時我深深知道,其他各宗不興,非淨土宗之罪。法無高下,對機者妙。末法衆生,與余宗教法,對機者少,以致造成各宗不振。

  

  其實各宗欲振興,淨土宗是擋不住的。所以絕不是淨土宗衰敗以後,其余各宗必然振興。恐怕淨土宗衰敗了,徒然是佛教的損失,不能換來余宗的興盛。

  

  我們知道,密宗與淨土宗,在我國都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可以說佛教在我國的社會基礎,大部份寄托于這二宗。我們應該正確的認識,密宗或淨土宗任何一宗衰敗,都是我國佛教嚴重的損失,絕對換不來余宗的興盛。我覺得中國八宗,應該互相護持,才能共存共榮。

  

  我國佛教,有一個不好的風氣,八宗互不相容,實非佛教之福。各宗弘揚各宗的教法是應該的,但不要批評乃至破壞其他宗。正如賣瓜說瓜甜,賣辣椒說辣椒辣,是應該的。絕不可賣瓜批評別人的辣椒不辣,賣辣椒批評別人的瓜不甜。當知八宗同舟共濟,一旦舟覆,絕無例外也。

  

  一時有感,說了許多閑話,現在轉回來,談性緣與念佛法門的關系。

  

  緣起是世谛,無性是第一義谛。緣起即是無性,無性即是緣起,故二谛本來融通,是之謂叁昧。念佛法門,初修世谛借緣起之功,念佛念到無念,便入第一義谛。既入第一義谛,便得二谛融通。所謂二谛融通,要在心無所住。不住有,不住無,不住亦有亦無,不住非有非無。

  

  不住有即是無,不住無即是有,不住非有非無便是亦有亦無,不住亦有亦無便是非有非無。故到此地步,便是一切有,一切無,一切亦有亦無,一切非有非無。先簡凡情後顯正義,名之曰念佛叁昧。

  

  一真法界,不礙緣起西方,緣起西方,不礙一真法界;法身不礙報化,報化不礙法身;有佛不礙無佛,無佛不礙有佛;有念不礙無念,無念不礙有念;往生不礙無生,無生不礙往生。一切無住,一切無礙,皆從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中得。似此無上法門,借彌陀慈悲願力,易修易證,功不唐捐,豈是執我見之輩,可同日而語哉!

  

  初學念佛,須借佛名號功德之力而修緣起,所謂心住一緣。此中方便不一,要在信願行而求一心。久久用功,自力佛力二得成就,散亂昏沈自然漸伏。此時便得馬調隨人。

  

  妄念漸歇,無念現前,此時注意不得滯于無念,若滯無念,仍是心有所住。故不住于念,亦不住無念。須是念而無念,無念而念。

  

  今以攝耳根爲言,至心念佛至心聽,若聽得清楚明白,自然無念。然而無念之際,正是念得清楚明白。何以故?佛號聽得清楚明白,豈不是念?

  

  無念是寂,念即是照。此時照而寂,寂而照。正因爲常寂方能常照,正因爲常照方能常寂。故曰常照而寂,常寂而照。常照而寂者,隨緣無性也;常寂而照者,無性隨緣也。

  

  話雖說著容易,行來便難,所以我們要以信願行貫徹始終,至誠懇切求阿彌陀佛加被接引于我。因爲末法衆生,叁不善根太深。例如佛說不淨觀對治貪欲,而末法衆生起不淨觀卻不發生作用。好比蛆蟲以糞便爲安樂窩,又焉能舍離糞便?所以念佛人,必須至誠懇切乃至痛哭流涕,求佛救我,求佛接引于我。

  

  阿彌陀譯爲無量壽、無量光。而無量壽即照而常寂義,照而常寂即隨緣無性義;無量光即寂而常照義,寂而常照即無性隨緣義。無性隨緣,十方接引;隨緣無性,十方衆生同歸淨土。

  

  淨土者無有分別,即是一真法界。隨衆生緣故,假說西方。一真法界等同虛空,虛空本無東南西北,隨衆生心故,說有十方虛空。同一虛空是理,說有十方是事。無性隨緣者,理不礙事也;隨緣無性者,事不礙理也。如此事如理融,成一乘教義。

  

  有人說求生西方是著相,念阿彌陀佛是有念,佛法說無相無念,以此原因,認爲淨土法門與佛法相違。彼不知相即無相,無相即相,念即無念,無念即念。故《心經》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若于相外另有無相,念外另有無念,便著斷邊,不會中道。若于無相外另有相,無念外另有念,便著常邊,亦不會中道。

  

  故無性隨緣,無相即相,無念即念,無生即是往生。隨緣無性,相即無相,念即無念,往生即無生。

  

  以上僅略談性緣與念佛的關系。至于如何修淨土法門,非是我們所要談的,于此不多占篇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