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結論
諸佛世尊,方便智不可思議。例如佛方便示現,爲衆生說法。于一會之中,有見佛身是金色,有見佛身是銀色,有見佛身是琉璃色。有見佛身八尺,有見佛身丈六,有見佛身無量由旬。有見佛不具相好;有見佛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有見佛八萬四千相,相有八萬四千好;有見佛具無量相,相具無量好。
其實佛本無相。經雲,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爲衆生故,以方便智現如是諸相。衆生不如實知,竟以思議心測度于佛。佛爲是等人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緣起法若至究竟處,便是真如。真如無性能隨緣,便是緣起。真如甚深不可思議,故緣起亦甚深不可思議。真如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非非有非無。何故非有?以真如無定性故。何故非無?以隨緣成萬法故。何故非亦有亦無?以無二性故。何故非非有非無?以具足無量功德故,成就一切法故。
緣起法亦複如是,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非非有非無。何故非有?以如幻故。何故非無?能成事故。何故非亦有亦無?以不可得故。何故非非有非無?以具大用故。
若能了知緣起法,即是無上菩提。我們講過,若計著緣起法爲實有,便成智慧之障。若知緣起法悉畢竟空,便是智母。故能知緣起法者,即得無上菩提。菩提性空,何故性空?以緣起故性空也。
菩提性空,故無增無減,非凡夫法,非聖賢法,不可取不可舍。緣起法亦複如是,無增無減,非凡夫法,非聖賢法,不可取不可舍。
菩提無知故無不知,緣起無成故無不成。以無知無不知,無照無不照,契合無法無不法,無成無不成,如是則無以爲名,假名曰菩提也。
涅槃不可思議,以涅槃不生不滅。何故不生?以涅槃中無一法可得故。何故不滅?以涅槃者,常樂我淨故。不生則無來,不滅則無去。所以謂之涅槃者,即非涅槃,不過假名涅槃而已。故佛言,我不畢竟入涅槃。便是因爲涅槃不生不滅,無來無去,終不可得故。故涅槃法,即不可思議也。
緣起法亦複如是不可思議,因爲緣起法,亦是不生不滅,無來無去也。何故不生?因爲緣起法幻現非實故。何故不滅?因爲緣起法本無生故,無生焉得有滅?以不生不滅,當知緣起法亦無來無去不可思議。
諸佛法身不可思議,緣起法亦複不可思議。諸佛法身者,非身非非身,非相非無相,非可見非不可見,非有非非有,非無非非無,非一切法非非一切法。何以故?因爲法身如虛空,所以非身、非相、非可見、非有、非非無,乃至非一切法。法身雖如虛空,然而虛空無邊即是一切法。故非身能現報身化身及一切身;非相能現一切相;雖不可見,卻能令菩薩于一切法中,即見法身。例如見報身者,即是見報法身。見化身者,即是見化法身。乃至見日月山河,無非見諸佛清淨妙法身也。
以虛空無邊即一切法故,所以非非有、非無、非非一切法。以如是故,諸佛法身不思議。
緣起法亦複如是。因爲緣起法隨緣幻現一切身,故曰非非身。隨緣幻現一切相,故曰非無相。隨緣所現令衆生見,故曰非不可見。隨緣幻現一切法,故曰非非有,非無,乃至非非一切法。
雖然如此,然隨緣幻現即非實有。故曰非身、非相、非可見、非有、非非無、乃至非一切法。以如是故,所以緣起法與法身,同樣不可思議。
第一義不可思議,緣起法亦同樣不可思議。因爲第一義離言寂靜,絕意無爲,故不思議。緣起亦複如是,所現如幻非實,終無一法可得。如是空法,欲言無以措其詞,欲慮無以置其思。言語道斷,思慮路絕。佛于衆生興大慈悲,而以文字說法行化,誠不可思議也。《天王般若經》雲:「總持無文字,文字顯總持,般若大悲力,離言文字說。」所以緣起法者,誠不可思議也。
于此可知,佛說真如、菩提、涅槃、法身、第一義、畢竟空等,即是說緣起法也。是故知緣起法甚深,不可思議。若人知緣起法,即知法性。若知法性,即是見佛。若人不識緣起法,即永處佛法邊外也。
所以佛法者,即緣起法也。佛法以緣起爲宗,緣起法即是佛法。龍樹菩薩偈雲:「衆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爲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衆因緣生法者,是藏教也。藏教者,修生滅因緣也。我說即是無者,言通教也。亦爲是假名,則萬法繁興,言別教也。亦是中道義者,圓教也。故知自聲聞以至于佛,無非緣起也。
所謂思議者,即有所得也,即是取相也。所謂不思議者,即無所得也,即是無相也。一切法本來無相無差別,無相無差別即是實相。故諸法實相,不可思議。只爲衆生取相妄想,虛妄分別一切法耳。
衆生虛妄取相,複依相立名,依相名而起妄想,依妄想生煩惱,依煩惱造諸惡業,于是流轉生死。如果知一切法無相不可得,便如實知一切法如如,不二不異了。
故《楞伽經》雖明五法,相、名、妄想、真智、如如,而五法者,無非緣起。既是緣起,故知五法悉皆空寂。如是空寂,便成真智、如如。若生有所得心,則成相、名、妄想凡夫法矣。
一切法本來無相,隨緣故幻現諸相。諸相幻現,故起滅無常。致令衆生妄見生死,知見爲實。以知見爲實故,乃于無生死中,虛妄落入生死。如果妄想不生,我我所心滅,便可不受生死也。
是知地獄畜生餓鬼修羅人天,六道輪回,悉皆如夢。夢中所見,妄生愛憎,以愛憎心不出六道。若能精勤求覺,一旦醒來,便知勤苦修習,原是昨夢。故吾人修行,但應曉夜忘疲,抖擻令覺,大事即辦也。
故凡用思議心者,皆如夢中事也。佛法不可思議,離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而凡夫無智慧,妄以思議心測度佛法。于是于畢竟淨中,妄生有無生死諸見。以執著有無生死見故,乃于諸法不如實知不如實見。以不如實知見故,乃于無生死中,虛妄執著生死。即此虛妄執著,便成六道輪回。
智慧者知諸法如幻,無所有不可得,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以如實知故,不住于法,不取于相。以不取相故,乃不見我人,不生憎愛。
以無憎愛,故無諸煩惱。煩惱爲因,生死爲果。既無煩惱,便無生死。煩惱斷生死了,假名解脫。其實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畢竟空中,無縛亦無解。
一切修行法門,無非依緣起而立。若無緣起,則一切法無修無證。若能徹見緣起,便能深信大乘。若能徹見緣起,便能深信因果。若能明乎緣起,便知真修行路也。修行法門雖多,總須假乎緣起妙用。
凡夫人天,須假叁皈五戒十善四無量心緣起妙用,修人天之因,得人天果報。聲聞緣覺二乘人,須假四谛十二因緣之緣起妙用,修無漏因,得無漏果報。菩薩須假六度萬行妙用,發菩提心廣度衆生,曆無量劫普行化道,修菩提因,證菩提果。叁世諸佛,假緣起之妙用,勤苦修行,學行窮滿,過無不盡德無不圓,除二障,了二死,空二我,徹證緣起即是無上菩提究竟涅槃,無所著成等正覺。
緣起正性即是無生,即是十方虛寂,即是菩提,即是涅槃,即是真空大覺。諸聖隨分得其正性,于是隨分得其解脫道。凡夫外道不識此正性,竟于緣起妄執其有,妄生愛見,乃于無生中妄見生死,于十方虛寂中,妄見流轉。
聖者覺悟,知緣起即是依他起,依他起無性即是圓成實,會入圓成實,故證菩提涅槃。凡外無知,卻于如幻緣起生遍計執,以遍計執故,永不出生死。故一切凡外賢聖均不出緣起,只爲覺迷不同正誤有別,致令霄壤懸殊也。若人修行能徹了緣起,能不違緣起正性,無論何人,皆已入佛法正宗矣。
緣起非有,但亦不可作「無」見。緣起不無,但亦不可作「有」見。見有見無,皆是凡夫情見,猶病目之見空花也。若能放舍情見,則不見有亦不見無,卻又有不礙無、無不礙有。
是知緣起正性,佛教所宗。緣起甚深不可思議,造乎究竟,可成無上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