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佛國
或有佛刹地,垢穢不平正,衆生煩惱故,起如是佛刹。
——《六十華嚴經卷四盧舍那佛品第二之叁》
有的佛國髒亂汙穢、高低不平,這是因爲該佛國的衆生煩惱多,才形成這樣的國土。這個偈子是來形容我們這個世界。
佛刹就是諸佛所居的國土、諸佛用來度衆生的舞臺。佛國應該是無染清淨的,是平平整整的,那是以佛的功德福報所完成的世界。我們衆生雖與諸佛住在同一個世界,由于心中有煩惱,所感受的環境便是髒亂不清淨的,也是崎岖不平、參差不整的,故叫“垢穢世界”。釋迦牟尼佛說這個世界對于衆生而言是五濁惡世,但他不論在《法華經》或《華嚴經》都說,他的佛國淨土,就是這個世界;在他心目中的衆生,也是跟他一樣,具有佛的智慧、功德、福報。所不同的是,佛已體驗到衆生跟他無差別,但衆生不知道自己也能跟佛一樣,不能體會淨土就在面前,不曉得福報也無量。只因衆生在醉生夢死中自我作繭,受苦受難,並且繼續爲自己製造更多苦難的原因,也爲他人帶來許多苦難的事實。這樣一來,越來越覺得所處的環境不安定、不安全、不清淨。
有人問我:“佛國淨土是什麼情況?”我說:“根據經典介紹,佛國淨土實在太好了,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沒有煩惱,不愁生死。”“如果有一個人在我們這個世界煩惱很重、滿眼仇人、凡事抱怨,能不能去佛國淨土?”我說:“他不能去。即使佛國淨土就在他眼前,他所看到的也是衆苦交煎的衆生世界。”所以一定要放下怨恨、不平、貪念,才能體驗到佛國淨土的狀況。也可以說,十方的佛國,不外乎內心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