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緣起成佛

  緣起成佛

  諸佛兩足尊,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是故說一乘。

  ——《法華經卷一方便品》

  因爲諸佛的福德與智慧已經具足,知道一切現象皆無不變的自性,故也明白衆生心中的成佛種子,是從因緣而産生,只要因緣具備,每一個衆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所以佛說唯一的佛乘。

  這個偈子的重點在“緣起”二字。緣起的意思是沒有一樣東西的完成是憑空而起的,一定有其原因,而且必然是由許多因素的相加相聚而成,稱爲因緣和合;由于聚散無常,所以也稱爲緣起緣滅。

  緣起觀念是佛教的最大特色,不論是人生及宇宙,都是從緣起,從緣滅,沒有絕對的創造者,也沒有權威的支配者;既非一元論,也非二元及多元論,乃是衆緣聚散的因緣論,又稱爲緣起論。

  此項緣起論認爲,不論聖人或凡夫、有形或無形、精神或物質,皆由于衆多因緣的相聚而起,離散而滅,故說“佛種從緣起”,沒有定性不變的衆生,只要促成其成佛的因緣夠了,衆生即能成佛。諸佛最初也是衆生,因發現佛法,廣度衆生而成了佛。

  在這邁向成佛之道的過程中,福德與智慧逐漸增長,最後能以平等的慈悲和無我的智慧照顧一切衆生,此時智慧與福德皆已圓滿,稱爲“兩足尊”,亦即福足慧足的意思,一切的佛都是這樣成就的。

  佛之所以成佛,除了福德圓滿,也是智慧圓滿發。以佛的智慧,發現諸法的一切現象,自性即是無常,沒有不變不壞的自性,即名爲空;就用發現空性的智慧,離煩惱而度衆生,因爲法無自性,也無定法,佛說法都是隨機隨緣而說的方便法。而且,從佛的立場來說,衆生是自度的,不是佛度的,否則應該能于一時之間一網撈盡所有的衆生才對;事實上,由于因緣尚未具備,很多衆生,並未得度,所以衆生是因本身的福德因緣而自度。因緣好,則容易脫離罪惡而修行佛法;因緣差,就在煩惱、罪惡之中,接觸不到佛法。但是,因緣不可思議,今天無緣接受佛法,並不表示明天也無緣接受佛法;只要因緣改變,他們就會改變,所以叫“諸法常無性”。若能接受緣起的觀念,你就永遠不會對任何事物失望。已有的因緣要增長它,未熟的因緣要成熟它,未有的因緣要開創它;好的因緣要使它更好,壞的因緣要使它變好。盡心盡力,能做多少就算多少。

  佛法雖有聲聞、緣覺、佛的叁乘,但最終目的是唯一的

  大乘。只要努力,沒有永遠是小乘的人,也沒有永遠做凡夫的人。只要因緣成熟,就能接受大乘,最後得以成佛。俗語說“將相本無種”,出將入相,乃至曆朝開國之君,往往都是出身寒門草莽,今日的各界精英,往往也非出于豪門大姓,而是來自升鬥小民。請不要迷信“朝中無人莫做官”的論調,今日的權貴朝臣,往往也是昔年的吳下阿蒙。不論主動或被動,只要努力于緣起,人人都有成功的潛能。

✿ 继续阅读 ▪ 差別平等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