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帝釋所聞經▪P2

  ..續本文上一頁如何之結縛,天、人、阿修羅、乾闼婆及其他諸衆,彼等雖如是念:“我等無恚心、無刑罰、無對敵、無嗔心而過日。”然而是恚心、刑罰、對敵而過日。”

  天主帝釋先向世尊如是問。世尊答彼曰:

  “然,帝釋!天、人、阿修羅、龍、乾闼婆及其他諸衆,皆有嫉、悭、結。彼等雖以爲:“我等無恚心、無刑罰、無對敵、無嗔心而過日。”然而是恚心、刑罰、對敵、嗔心而過日。”

  世尊如是答覆天主帝釋。心恬適之天主帝釋,歡喜信受世尊之所說而曰:“善哉!世尊,善哉!善逝。聞世尊之解答,斷疑惑而滅猶豫矣。”

  二

  如是,天主帝釋,歡喜信受世尊之所說,更問曰:

  “然,世尊!嫉與悭是以何爲緣,由何而起,由何而生,以何爲源耶

  ”

  “帝釋!嫉與悭是以愛憎爲緣,由愛憎而起,由愛憎而生,以愛憎爲源。有愛憎時,即有嫉與悭,受憎滅時,即嫉與悭滅。”

  “然,世尊!愛憎是以何爲緣,由何而起,由何而生,以何爲源耶

  何有時,受憎有,何滅時,受憎滅耶

  ”

  “帝釋!愛憎以欲爲緣,由欲而起,由欲而生,以欲爲源,欲有時,受憎有,欲滅時,受憎滅。”

  “然,世尊!欲以何緣,由何而起,由何而生,以何爲源耶

  何有時,欲有,何滅時,欲滅耶

  ”

  “帝釋!欲以尋爲緣,由尋而起,由尋而生,以尋爲源,尋有時,欲有,尋滅時,即欲滅。”

  “然,世尊!尋以何爲緣,由何而起,由何而生,以何爲源耶

  何有時,尋有,何滅時,尋滅耶

  ”

  “帝釋!尋以妄想諸支爲緣,由妄想諸支而起,由妄想諸支而生,以妄想諸支爲源。妄想諸支有時,尋有,妄想諸支滅時,尋滅。”

  叁

  “然,世尊!善滅妄想諸支而待至道之比丘,依何而行耶

  ”

  “帝釋!我說喜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我說憂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我說舍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帝釋!言:“我說喜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乃由何而如是言耶

  于此,覺得“我親近此喜,惡法增長而善法減少者。”如是之喜即不可親近。又于此,覺得“我親近此喜,惡法減少,善法增長者。”如是之喜即可親近。于此中有有尋、伺及無尋、伺者,無尋、伺者爲殊勝。

  帝釋!是故言:“我說喜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

  帝釋!今言:“我說憂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乃由何而如是言耶

  于此,覺得“我親近此憂,惡法增長而善法減少者。”如是之憂即不可親近。又于此,覺得“我親近此憂,惡法減少而善法增長者。”如是之憂即可親近。于此中有有尋、伺及無尋、伺者,無尋、伺者爲殊勝。

  帝釋!是故言:“我說憂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

  帝釋!今言:“我說舍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乃由何而如是言耶

  于此,覺得“我親近此舍,惡法增長而善法減少者。”如是之舍即不可親近。又于此,覺得“我所親近之舍,惡法減少而善法增長者。”如是之舍即可親近。于此中有有尋、伺及無尋、伺者,無尋、伺者爲殊勝。

  帝釋!是故言:“我說舍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

  帝釋!善滅妄想諸支而待至道之比丘,依此而行也。”

  世尊如是答覆天主帝釋,心恬適之天主帝釋,歡喜信受世尊之所說而曰:“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我聞世尊之解答,于此,斷疑惑而滅猶豫矣。”

  四

  天主帝釋,如是歡喜信受世尊之所說而更問曰:

  “然,世尊!得波羅提木叉律儀之比丘,依何而行耶

  ”

  “帝釋!我說身業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我說口業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我說意業有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

  帝釋!今言:“我說身業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乃由何而如是言耶

  于此,覺得“我親近此身業,惡法增長而善法減少者。”如是之身業即不可親近。又于此,覺得“我親近此身業,惡法減少而善法增長者。”如是之身業即可親近。

  帝釋!是故言:“我說身業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

  帝釋!今言:“我說口業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乃由何而如是言耶

  于此,覺得“我親近此口業,惡法增長而善法減少者。”如是之口業即不可親近。又于此,覺得“我親近此口業,惡法減少而善法增長者。”如是之口~即可親近。

  帝釋!是故言:“我說口業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

  帝釋!今言:“我說偏尋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二者。”乃由何而如是言耶

  于此,覺得“我親近此偏尋(偏求),惡法增長而善法減少者。”如是之偏尋即不可親近。又于此,覺得“我親近此偏尋,惡法減少而善法增長者。”如是之偏尋即可親近。

  帝釋!是故言:“我說偏尋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

  “帝釋!得波羅提木叉律儀之比丘。乃依此而行也。”

  世尊如是答覆天主帝釋,心恬適之天主帝釋,歡喜信受世尊之所說而曰:“善哉!世尊,善哉!善逝。我聞世尊之解答,于此,斷疑惑滅猶豫矣。”

  五

  天主帝釋如是歡喜信受世尊之所說而更問曰:

  “然,世尊!得諸根律儀之比丘,乃依何而行耶

  ”

  “帝釋!我說以眼知色有可親近及不可親近之二者。帝釋!以耳知聲……乃至……帝釋!以鼻知香……乃至……帝釋!以舌知味……乃至……帝釋!以身知觸……乃至……帝釋!以意知法有可親近及不可親之二者。”

  聞如是之天主帝釋白世尊言:

  “今由世尊對此之略說,我如是知其廣義。世尊!以眼知色,如親近之,惡法增長而善法減少者,以眼所知之斯色乃不可親近。又世尊!以眼知色,如親近之,惡 法減少而善法增長者,以眼所知斯色乃可親近。又世尊!以耳知聲……乃至……以鼻知香……乃至……以舌知味……乃至……以身知知觸……乃至……以意知法,如親近之,惡法增長而善法減少者,以意所知斯法乃不可親近。又世尊!以意知法,如親近之,惡法減少而善法增長者,以意所知斯法乃可親近。

  今由世尊之略說,我廣知其義。于此,聞世尊之解答,我已斷疑惑滅猶豫。”

  六

  如是,天主帝釋,歡喜世尊之所說而更問曰:

  “然,世尊!凡沙門、婆羅門,對其信念、戒行、欲求、意趣爲同一耶

  ”

  “帝釋!非然。凡沙門、婆羅門,對其信念、戒行、欲求下意趣爲非同一。”

  “世尊!如何沙門、婆羅門,對其信念、戒行、欲求、意趣爲非同一耶

  ”

  “然,帝釋!世間之體,實是種種而非一,由此種種非一之體而成世間,有情依據任何之體,皆固執決定“此始真實,其他是虛僞。”是故,沙門、婆羅門,對其信念、戒行、欲求下意趣爲非同一。”

  “然,世尊!凡沙門、婆羅門,對其依憑、安穩、梵行、滅度是爲究竟耶

  ”

  “然,帝釋!凡沙門、婆羅門,對其依憑、安穩、梵行、滅度爲非究竟。”

  “世尊!如何凡沙門、婆羅門,對其依憑、安穩、梵行、滅度爲非究竟耶

  ”

  “然,帝釋!唯斷欲解脫之沙門,對其依憑、安穩、梵行、滅度爲究竟。是故,非一切沙門、婆羅門、對其依憑、安穩、梵行、滅度皆究竟。”

  世尊如是答覆天主帝釋,心恬適之天主帝釋歡喜信受世尊之所說而曰:“如是!世尊,如是!善逝。我聞世尊解答,于此已斷疑惑滅猶豫。”

  七

  天主帝釋,歡喜信受世尊之所說更問曰:

  “世尊!愛欲是病、是腫瘤、是箭。愛欲牽引人以致有彼此之生,是故人有高低種種不同之果報。世尊!我聞外道及其他沙門、婆羅門,皆不得要領,長久以來此等之間,由世尊我始得明了。今,我疑惑之箭,世尊爲我拔除矣。”

  “帝釋!汝曾以此等問其他之沙門、婆羅門耶

  ”

  “世尊!我曾以此等問其他之沙門、婆羅門。”

  “然者,帝釋!卿如無障礙,可說彼等如何答卿耶

  ”

  “世尊!我在世尊、或如世尊之前,應無任何障礙。”

  “帝釋!然者,宜說之。”

  “世尊!我往詣遠離民間坐臥阿蘭若之沙門、婆羅門處,至已,以此詢問彼等,但彼等不明白,反問:“尊者是誰耶

  ”我答彼等:“我是天主帝釋。”彼等更問:“帝釋爲何事來此處耶

  ”我爲請教所聞所習之法,彼等雀躍歡喜曰:“我等見天主帝釋,來請問我等而爲之解答。”然,彼等則以我爲弟子,但我實非彼等之弟子。今,我是世尊之弟子,已成爲預流不墮惡趣,決定向正覺也。”

  “帝釋!卿以前曾證得如是歡喜耶

  ”

  “世尊!以前我曾證得如是之歡喜。”

  “然,帝釋!卿如何證得如是之歡喜耶

  ”

  “世尊!以前諸天與阿修羅之戰鬥,然其戰鬥,諸天勝利而阿修羅敗破。戰勝已我如是思惟:“今諸天不准天界之精華,亦享受阿修羅所俱之精華。”然,世尊!我得歡喜是依據刀杖,而非依于厭離、離欲、滅盡、寂靜、神通、正覺、涅槃也。然,聞世尊之法,我得此歡喜,非依據刀杖,而依一向遠離、離欲、滅盡、寂靜、神通、正覺、涅槃也。”

  八

  “帝釋!卿思惟如何果報,而言證得如是之歡喜耶

  ”

  “世尊!我思惟六種果報,而證得如是之歡喜。曰:

  于此天之我

  自己更得生

  如是世尊知

  世尊!我思惟此第一之果報而證得如是歡喜。曰:

  舍非人之生

  我由天轉殁

  自己心欣求

  入胎而不迷

  世尊!我思惟此第二之果報而證得如是歡喜。曰:

  所問住不迷

  得喜過日我

  唯于慧念住

  世尊!我思惟此第叁之果報而證得如是歡喜。曰:

  正行住之我

  正覺智慧具

  我住此歸寂

  世尊!我思惟此第四之果報而證得如是歡喜。曰:

  然舍人之生

  我由人轉殁

  成生天上界

  再成爲天神

  世尊!我思惟此第五之果報而證得如是歡喜。曰:

  天神甚殊勝

  有名色究竟

  此身最後住

  世尊!我思惟此第六之果報而證得如是歡喜。

  世尊!我思惟此六種之果報,證得如是之歡喜。曰:

  九

  我唯疑猶豫

  不得隨所欲

  長久迷彷徨

  尋求訪如來

  彼等蘭若住

  我訪彼沙門

  彼當是覺人

  思而往親近

  “何者是有得

  何者爲有失”

  如是問彼等

  彼爲不知道

  來者是帝釋

  我知彼等閑

  “如何卿帝釋

  而來于此處”

  我聞法所習

  傾耳谛聽教

  彼皆喜此言

  “我見彼帝釋”

  時我尋訪佛

  以斷疑猶豫

  而奉正等覺

  此身無怖畏

  佛陀無比親

  折除愛欲箭

  無等大雄佛

  我此頂禮彼

  我等彼諸天

  俱應禮梵天

  今皆向世尊

  我等誠頂禮

  彼佛正覺者

  尊師無上士

  天看此世中

  無有能比者

  十

   爾時,天主帝釋言乾闼婆般遮翼曰:

  “噢,般遮翼,汝令世尊怡悅,對我裨益甚多。汝令世尊怡悅已,我等詣見世尊、應供、等正覺者。我是父親,使汝爲乾闼婆王,而汝幢憬者,耀如日之跋陀與汝。”

  爾時,天主帝釋,以手叁次觸地而白日:

  “歸命彼世尊、應供等正覺

  歸命彼世尊、應供等正覺

  歸命彼世尊、應供等正覺”

  然,宣說此已,天主帝釋得清淨無垢之法眼,證知:“凡是集法者,皆是滅法也。”而其余之八萬諸天亦然。

  然,宣說此已,天主帝釋得清淨無垢之法眼,證知:“凡是集法者,皆是滅法也。”而其余之八萬諸天亦然。

  如是天主帝釋之請問,世尊解答此,是故此宣說,名爲“帝釋所問經”。

  

  

《帝釋所聞經》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大念處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