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慈眼視衆生
作者:一行禅師
安詳和慈悲總是與理解和無分別攜手而行。當我們心存分別的時候,我們總是選擇一事物而不選擇另一事物。以慈悲之眼,我們就可以一下子看清所有事物的真實存在。一個慈悲的人從每一個衆生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借助從多種角度看待真實的能力,我們就可以克服所有分別見,從而在任何情形下都以慈悲行事。這就是"和解(reconciliation)"一詞的最重要意義。
和解並不是帶著奸詐和殘酷簽訂協議。和解反對所有形式的野心勃勃,不帶傾向性。我們大多數人在沖突和紛爭中,都帶有傾向性。我們根據直接收集起來的部分證據,或者根據宣傳報道乃至道聽途說,來區別對錯。爲了行動起來,我們需要憤慨。但是單憑憤慨是不夠的,即使是正義的、合法的憤慨。我們的世界並不缺乏心甘情願獻身于行動的人們。我們需要的是人們具有愛心,沒有偏見,能夠包容整個現實,好比一只母雞展開兩翅護著她所有的小雞一樣。
修習觀想宇宙萬物互依同起性,是實現這種覺悟的一種途徑。一旦獲得了這種覺悟,分別心就會消失,真實就會不再被概念之劍所肢解。善惡之間的界限消失了,手段和目標被視爲是一致的。我們必須繼續修行,直到我們能夠把烏幹達或埃塞俄比亞瘦得皮包骨頭的孩子看成是我們自己的孩子,把所有衆生身上的痛苦和饑餓看成是我們自己的痛苦和饑餓。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做到無分別,實現真正的愛。根據《蓮華經》所說,慈眼視衆生是觀世音菩薩(Avalokitesvara Bodhisattva)的功能之一。
當我們看到某人能夠慈眼視衆生,我們知道觀世音菩薩就出現在他心中。當我們觀想第一聖谛 苦谛的時候,觀世音菩薩就出現在我們心中。當我們請求觀世音菩薩保佑的時候,觀世音菩薩甚至在我們祈求之前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