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奉勸稱念觀音聖號者回向淨土、願生淨土

  奉勸稱念觀音聖號者回向淨土、願生淨土

  大寂法師(大寂比丘尼)

  (1)爲什麼觀世音菩薩聖像受到「一般女性」的信仰?

  在有「華人」的地區,就有稱念「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的「佛弟子」,「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的這幅對聯,早已成爲「中國大陸」與臺灣的「宗教信仰」最受歡迎的「兩尊佛菩薩」。尤其「觀世音菩薩」聖像,更是一般民衆在家裏供奉祖先牌位時,最受歡迎的「菩薩聖像」。在信仰觀世音菩薩的「善男信女中」,又以「女衆」最受青睐。因爲「觀世音菩薩」在這個世界,是以示現「觀音大士-白衣大士」的「慈祥、莊嚴」的像「慈母」般地「大菩薩身相」救渡「有緣衆生」,所以讓「一般女性」,感覺非常「慈悲、安祥、依賴」,宛如「慈母般」可以終身做「依怙」的感覺,所以「信仰觀世音菩薩」的佛弟子,以女性居多。

  (2)有兩位出家師父皆在長年念佛中受到觀音菩薩特別護佑

  筆者認識的數位出家師父及女居士,皆是以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爲主,筆者也是長期「稱念觀音聖號」的「佛弟子」。而且在筆者認識的數位稱念觀音聖號之人,皆是長年精進念佛者,其中有二位出家師父都是從小就有因緣「稱念觀音聖號」。其中一位師父就是本站在觀音菩薩法門中之「靈感錄」內介紹的「蓮舍法師」。這位法師自幼至長因觀音菩薩而信佛、學佛、念佛、出家……。另一位師父也因爲多年念佛,而感得每次念佛時,皆直覺觀音菩薩就在她左右護佑她。有的時候遇到災難時,菩薩就會用方法(示夢……)爲她示警……。譬如有一次,她要開刀,她直覺菩薩希望她不要去開刀……。

  有一次我問她說:「你有看到觀音菩薩長什麼樣子?」

  她回答說:「沒有,但是我感覺到祂的慈悲是廣大無邊、無有邊際的,我雖然沒有看到菩薩身相,但是我感覺只要我「專心念佛」時,菩薩就在身邊護佑我……。」她是一位從小至長乃至出家皆稱念觀音聖號不斷的佛弟子,佛法觀念非常正確……。

  (3)有在「長年念佛中」啓發「宿世善學佛善根」……

  筆者認識的女居士中也有數位是每日稱念觀音聖號至少「一小時」以上終年沒有間斷者,其中有兩位也在「專心念佛」時,直覺「觀音菩薩」在「攝受她、護念她……」。而且都是在長年「專心念佛時」才有的「相應力」。其中一位女居士更是在「長期用功念佛中」啓發她的「宿世善根」……。尤其「宿世善根本來就非常深厚」者,在「不斷用功念佛間」,更能在「短期精進念佛中」,就能顯發「宿世學佛善根」,與觀音菩薩的「大悲願力」特別相應,自憶宿世學佛因緣……。(有此特例者)

  筆者從小在路上電線杆上看到有貼「觀世音菩薩聖號」及「地藏菩薩聖號」時,也會邊走邊念,覺得很親切,似曾相似……。筆者在出家過程中,經過數個法門的修學,最後在一次逢遇「生死大關」的「曆煉後」,放棄禅修之路,還是選擇「稱念觀音菩薩聖號」做爲日常的課誦。

  (4)出家人爲什麼不選擇「禅修」,而選擇「念佛」呢?

  有人會問:出家人爲什麼不選擇「禅修」而選擇「稱念觀音聖號」或「彌陀聖號」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就要對「身後世」做抉擇!?決定你、我死後要到那裏去?

  如果一位佛弟子在生「禅修」沒有成就,沒有成就「生禅天的定業果報」,也就是「今生禅福果報沒有成熟」,緃然一世禅修精進也是不能投生色界禅天進修的」。死後仍然隨業而轉,不知去向……,所以現世之中選擇「念佛法門」,做學「終身修定的功課」,比選擇「禅修」做爲一生的「修行功課」要穩當的多……!

  當知短暫的一世很快就會結束了,你現在對來世有沒有把握?你知道你死後會住生何道嗎?

  大部分的人類都是在以苦爲樂中渡過短暫、無常的一生,不知死後的去向……。

  (5)初學之人應該選擇那一種佛菩薩的聖號來稱念?

  宿世中有善根的人會選擇「念佛」做爲一生的修行資糧,才能決定與自知掌握「臨終的最後一念」要到那裏去!但是應該選擇那一種佛號來稱念呢?筆者遇到有人發心念佛而不知道應該選擇「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或者選擇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時,就會反問他說:「你覺得『阿彌陀佛』的聖號聽起來比較熟悉、親切、想念?還是『觀世音菩薩聖號』聽起來比較熟悉、親切、想念?你就選擇那一種聖號來念?」

  居士們聽完後,都會思考一下「是阿彌陀聖號」感覺比較親切?還是「觀世音菩薩」聖號感覺比較親切?大部分的女居士都會告訴我,觀世音菩薩聖號讓她感覺很親切、很接近、很熟悉,似曾相似,于是大都選擇「觀音聖號」來稱念。如果選擇「觀音聖號」做爲「日常念佛的功課」,就要每日加念「觀音菩薩普門品」一遍至叁遍,這樣更能與「觀音菩薩」的「大悲願力」相應。因爲「普門品」是敘述「觀世音菩薩」如何用大悲心體所顯發的「觀音聖號」令衆生稱念,所以每日「誦普門品」之人,加上「用功念佛之人」,一定蒙受「觀音菩薩」大悲願力特別加被。

  (6)現在念佛人大都停留在對觀音菩薩有所求的階段

  但是大部分「稱念觀音聖號」之人,都是停留在「對菩薩有所求」的階段而念佛,如因「祈求菩薩保佑我全家平安」而念佛,因「祈求菩薩救治我的疾病或救拔我的子女、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丈夫……的病症」而念佛,因祈求「我的生意、我的事業興隆或者我先生的生意、事業興隆……」而念佛,因祈求「我生産順利、生下來的子孩聰明、伶俐……」而念佛,因祈求「我的父母延壽、長壽……」而念佛。當然長年虔誠「稱念觀音聖號」,希望菩薩「救拔各種災難」,甚至「消災解厄」,一定蒙受「觀音菩薩」的慈悲護佑,這是「觀音菩薩」所發下的「大悲本願」所致。「菩薩」是不會放棄任何一個「稱念觀音聖號」的衆生的。

  (7)「宿世善根深厚」今生才會延續稱念「觀音聖號」

  而且今生能「稱念觀音聖號」者,皆是「宿世與菩薩特別有緣」,「宿世善根深厚」,「宿世曾經用功稱念過觀音聖號」,才會在今生一聽到「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就感覺「特別有緣、特別親切、特別接近、特別想念」,因而才會現在又選擇「觀音聖號」做爲「日常念佛的定課」。因此這是「宿世修積而來的念佛善根」,得來不易,難能可貴。所以今世續念「觀音聖號」,不可以每天念佛時只停留在「向觀音菩薩祈求、希望菩薩爲你解決各種日常難題、消災解厄的初學階段」而不進步。

  (8)觀音菩薩大悲本願更希望接引念佛衆生往生淨土

  當知「觀音菩薩」現在正在西方極樂世界,輔佐阿彌陀佛教化衆生,觀音菩薩的「成佛本願」,不僅希望「宿世有緣衆生稱念觀音聖號,爲其消災解厄」,更希望「稱念觀音聖號」之人能夠將「念佛」功德及「讀誦普門品」功德回向淨土,來世到極樂世界去親近觀世音菩薩,向觀音菩薩學習佛法,朝向「了脫生死及成佛之道」的「學佛」道路前進,這才是「觀世音菩薩」用「觀音聖號」接引「有緣衆生」「念佛」更深層的「大悲本願」。而且唯有「往生淨土」,才能與「觀音菩薩」永遠在一起,永遠脫離「六道輪回中」的各種災難。

  (9)一面念佛,一面享受五欲快樂可以去淨土嗎?

  但是要「往生淨土」,除了「稱念觀音聖號」與「讀誦普門品」外,還要每日讀誦一部「阿彌陀經」,回向淨土,才能往生淨土。因爲你如果想要往生淨土,但是對什麼是「淨土」?「淨土在那裏」?爲什麼要去淨土?如何修行才能去淨土的道理沒有一點概念,是不能往生淨土的。所以如果現在發心想依「念佛」功德往生淨土,就要進一步來了解「往生淨土的修行方法」。但是你或許會這樣認爲,一邊念佛,一邊隨緣布施修福,現在留在這個地球世界與「父母、子女、夫妻聚會在一起」享受天倫之樂,不是也很好嗎?爲什麼要現在就將「念佛」的發心轉向淨土呢?一面念佛,一面享受「五欲快樂」,難道不能去淨土嗎?(如果你現在覺得「家庭生活很美滿、很幸福」,事業也很順利,你就會這麼認爲!你會問:我現在對「家庭生活很滿足?」爲什麼要求生淨土呢?還要認識「往生淨土的方法」,不是很困難嗎?我每天都很忙碌,無暇再看更多「淨土書籍」,現在能夠念佛、誦普門品,我已經很滿足了……,很多居士都是這麼說。)

  但是這個世間的「榮華富貴」、「天倫之樂」在短暫的數十年之後,很快就會過去了,如果你現在還是二十幾歲、叁十幾歲,你就不會有「人生短暫、無常」的感覺與啓示。當知人只要過了四十五歲以後,遭遇到比較多的悲歡離合及各種逆境、折磨,才會對「人生短暫、無常、多變……的痛苦」及人生「如夢、如幻、如戲」的事實有所啓示與警覺。並不是說現在要你立刻放棄「五欲的享樂」,專心念佛,求生淨土,而是你現在就要有將「念佛、誦經」功德回向淨土,臨終往生淨土的啓示與准備。而且現在你上了「觀音網」,就證明你「宿世善根深厚」,知道要念「觀音聖號」,或許已經發心在念「觀音聖號」;現在進一步更應該認識「觀音菩薩」用「觀音聖號」接引「有緣衆生」念佛的最穩當及最終目的,是希望今生就能接引「念佛之人」往生淨土,親近觀音,聽佛說法,隨佛修行。唯有往生淨土,才能徹底解決「生死煩惱」的苦難,不再「六道輪回」。而要往生淨土,必須具備「信、願、行」的叁個往生資糧,才能在臨終之時蒙觀音接引,到淨土去修行。如果你現在就能接受來世到淨土去修行的啓示,就代表你一定是「宿世善根深厚之人」,今生一定得度,超生淨土,永隨佛側,永離生死輪回之苦。所以現在爲你扼要解釋「信、願、行」的基本意義。

  (10)認識信、願、行的基本意義

  當知信:就是深信確實有一個清淨共業因緣合和的極樂世界的事相顯報存在。願:就是至誠懇切的發願求生淨土世界。行,就是經常念佛(每日念佛至少半小時至一小時),臨終前成就一心不亂。這就是「淨土經典」所說「九品往生中」的屬于「下品下生」的信、願、行的簡單釋意。

  網友如果想要進一步認識「信、願、行」的完整意義,可以進入本網「首頁」第一個標題所示-「彌陀淨土法門介紹」去了解「信、願、行」的完整意義。更必須明白,觀音菩薩爲什麼能接引「念佛衆生」往生淨土,是因爲「阿彌陀佛」發下了四十八個成佛大願,其中「第十八願、第十九願、第二十願」是接引「念佛衆生往生淨土的大願」,因爲阿彌陀佛發下了「四十八個」成佛大願中的「叁個」大願,才能接引「現世的念佛人」往生淨土。而觀音菩薩現在是阿彌陀佛的左右協士,如一般看到西方叁聖相中站在阿彌陀佛右邊的一尊菩薩像就是「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因爲現在于極樂世界輔佐「彌陀」接引念佛衆生往生淨土,所以地球人間的「念佛人」才能因爲「稱念觀音聖號」或「彌陀聖號」而往生淨土。所以網友如果有興趣,可以進一步進入本網首頁第五個標題所示-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白話翻譯去認識「彌陀」所發下的四十八願的「深入淺出」的釋意去閱讀。本書對大乘佛法、小乘佛法的基本修行意義皆有循序漸進的說明。閱讀了本書,這樣更能鞏固對「信、願、行」往生淨土叁個修行資糧的信心。再看些本網所刊載的「觀音菩薩靈感錄」,「往生淨土見聞錄」等書,如此必能堅固你對「念佛」的信心,只要終生「念佛、誦經不斷」,回向淨土、願生淨土,便能蒙受「觀音菩薩」及「阿彌陀佛」的大悲本願特別加被。臨終蒙「觀音菩薩」現相接引,往生淨土,隨佛修行,才不辜負你「宿世修積、得來不易的」「念佛善根」!否則「今生不能超脫娑婆苦海」,往生淨土,來世隨業而轉,不由自主、不知去向……!何世、何劫……之中再能聽聞「觀音聖號」,機會渺茫……,警之!醒之!

  

  

《奉勸稱念觀音聖號者回向淨土、願生淨土》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