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薩的正確定義

  菩薩的正確定義

  依《大智度論》卷八十七說:「當知新發意菩薩雖無量劫發意,未得諸法實相,皆名新學。」

  由此可知,凡夫學菩薩、做菩薩的目的,就是在于求證諸法實相(究竟佛道)的真理。未證實相(佛果實相)前,所知、所學、所悟法義,皆不會究竟,所以說仍是「新學」。而新學菩薩最初步入佛門時,修什麼?學什麼?才能一步一步的趣向學修菩薩法的根本目的—正見實相法性的究竟面呢?

  依《大般若經》卷五一七說:「菩薩摩诃薩由修六種波羅蜜、疾得圓滿、近能證得一切智智。」

  卷叁四七也說:「如是六種波羅蜜多甚深經典,是諸如來應正等覺無盡法藏,一切佛法從此生故。」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卷八也說:「六波羅蜜是菩薩善知識,六波羅蜜是菩薩大師,六波羅蜜是菩薩道,六波羅蜜是菩薩光明,六波羅蜜是菩薩炬。過去諸佛皆從六波羅蜜生,未來諸佛皆從六波羅蜜生,現在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諸佛,皆從六波羅蜜生,又叁世諸佛薩婆若(諸佛究竟圓滿果位的大智慧),皆從六波羅蜜生。」

  《大智度論》卷五十叁也說:「新學菩薩雲何修學初方便道?若菩薩能行二種六波羅蜜,一者世間,二者出世間,是名初開菩薩道。進而能用無所得空行叁十七品,是開佛道。布施、持戒等雜故,遠菩提道;叁十七品叁解脫門等,乃至大慈大悲、畢竟清淨故,名近菩提道。」

  卷五十二也說:「大乘道即六度行。」

  卷四十六也說:「六度是摩诃衍義。」

  卷五十二又說:「叁世菩薩學是六波羅蜜,具足時,得成佛道。」

  卷四十六又說:「若說六度,則具足說菩薩道。」

  《智度論》卷八十二則說:「菩薩欲求佛道,六波羅蜜若略、若廣、應當受持、親近、讀誦,誦已思惟、正觀……,當廣知六度波羅蜜相及學一切法略、廣相。」

  菩薩不僅自學六度波羅蜜行,亦教導衆生欲求佛道,當學六度;如《智度論》卷九十一說:「諸佛菩薩法,有先、有後……,此中菩薩但說欲令衆生得佛道,故先教令行六度法。」

  卷七十六也說:「菩薩欲成佛,淨佛世界,不隨他人教住,欲斷一切衆生疑,當學六度、叁十七品、四攝法。」

  卷八十七又說:「菩薩因次第學六度,六度圓滿,過二乘地,入菩薩位,淨佛國土,成就衆生。」

  卷四十六又說:「菩薩教化衆生,淨佛世界等,皆在六波羅蜜中。」

  由此可知,要做一個大乘菩薩行者,首先一定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等六度波羅蜜先易後難,從粗到細,由淺入深的程序開始學習(卷八十七)。經過長時間的融通六度修行次第,才能成就究竟佛道。以下諸願將會廣明六度修證次第。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