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四十二章經講記 第二十叁章 妻子甚獄

  第二十叁章 妻子甚獄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情愛于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門,出塵羅漢。

  前章舉出財色招苦,就是我們一味地追求財和色,一定會遭受很大的痛苦,不過,講得比較籠統一點;本章再具體地舉出色欲(妻子)和財欲(舍宅),來加以說明。

  首先,我要特別聲明一下,《佛說四十二章經》,從一開始,有關情欲,色欲的問題,提起了十九次,佛一再警告我們,這是人生最大的問題,往往會埋葬了我們的一生,尤其是出家人,對這一點更要特別注意,必須遠離,當然,也包括了一般學佛的人(信衆)。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獄”,釋迦牟尼佛對我們說:一般人對于太太和房屋,時時刻刻地牽挂著,心心念念的,總是放不下,由于這一種心念的存在,終生爲它所纏著,埋沒了一生,可以說比坐牢更爲嚴重。有句成語叫“金屋藏嬌”,嬌,是一位很漂亮,很溫柔的太太,既然是心中所喜愛的人,結了婚以後,應該有好的房子(金屋),讓她住得很舒適。這個成語,正說明了妻子舍宅系縛著我們,比你失去自由,被關在牢獄裏面,更爲嚴重。

  爲什麼說妻子比牢獄更麻煩、更可怕呢?因爲“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要知道,犯了國法、被逮捕下獄,判刑坐牢,叁年、五年、十年、八年,總有一天刑期會滿的。刑期一滿,就可以釋放,恢複自由了。有的雖然被判了無期徒刑,要是遇到國家最大的慶典,還有希望可以獲得特赦,提前釋放,所以說牢獄有散釋之期。但是妻子呢?無遠離之念,每天生活在一起,被妻子所系縛住的心,簡直是一種無期徒刑,永遠離不開的,因此,比坐牢更嚴重。

  “情愛于色,豈憚驅馳?雖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一般的人,由于有情感、愛情,對于色是貪戀不舍的。所以對待女的,極力追求她,甚至結了婚,成爲太太,爲了要博取她的歡心,不惜終朝爲她奔波、辛勞。豈憚,是“哪裏怕”的意思。哪裏怕爲她奔走勞碌呢?不要說辛苦算得了什麼!“雖有虎口之患”,縱然有只老虎在那裏,你去了非常危險,但是爲了使女的得到歡喜,也是心甘情願去冒險的,這就是“心存甘伏”。

  我曾經看過一本書,裏面說到有一個老和尚,抱了個兩叁歲的男孩子上山去養育。可以說跟人群遠離了,不會受世間的染汙,人間的事,這小孩子什麼都沒有見過,一點觀念也沒有。就這樣過了好幾年,老和尚把他養大了。

  有一天,老和尚把他叫到跟前,說:

  “今天我帶你到山下去玩玩。”

  一聽到玩,小沙彌真是高興得不得了,緊跟隨著老和尚下山去了。

  一路上,每種事物,都引起小沙彌的好奇,喋喋不休地問個不停,老和尚都一一爲他解釋。後來,當小沙彌看到一個穿著花花綠綠的,馬上問老和尚:

  “師父,那是什麼?”

  “是老虎,碰不得的!”

  “喔,是老虎呀?”

  師徒又繼續走了,這樣到處觀看,直到傍晚,才回到山上。

  老和尚很慈祥地問小沙彌:

  “你今天出去跑了一陣,看到了什麼?你最喜歡什麼呢?”

  “師父,您要我講實話,還是講假話呢?”

  “你這是什麼話?出家人就是不打妄語,師父問你的話,當然要照實在的講!”

  “您問我最喜歡什麼?那我就老實地告訴師父,我比較喜歡那花花綠綠的老虎。”

  可見,雖然“有虎口之患”,老虎要把他吃下去,他不但不感到害怕,反而“心存甘伏”,心甘情願地投進去,這種自投火坑的態度,是不是很可怕呢?

  “投泥自溺,故日凡夫”,好像一只大象,走到泥沼裏面,越陷超深,不能自拔,也無所謂,這就叫做凡夫。

  “透得此門,出塵羅漢”,一個出家人,或者學佛的人,要是能夠看透這一點,而且能夠超越,突破了這個關卡,就可以成爲超塵脫俗的阿羅漢了──阿羅漢當然是已經斷欲又無生,對人間的五欲,也看淡了。換句話說,你能夠看得透妻子舍宅(財色)之害,就可以出離塵世的五欲、六塵,不爲它所迷惑,就成爲出世的聖人阿羅漢了。

  本章經文,強調對妻子(眷屬)的依戀、執著,就學佛修道的人來說,是不適宜的。常常有人問:“你們爲什麼要出家呢?”說實在的,“家”等于是“枷”,枷鎖。有了妻子(兒女)、房舍(家産),你要修行、出世,談何容易?

  講到夫婦的問題,我想起杭州城隍廟,有副對聯,上聯是:

  夫婦是前緣,善緣惡緣,無緣不合;

  做爲夫婦,是前生姻緣注定的,是好的姻緣,或者惡的姻緣,這要看家庭是不是美滿幸福,如果是,就是善緣。一個家庭要是一天到晚吵吵鬧鬧,像瘋人院似的,這是惡緣。不論是善緣或者惡緣,無緣不合,如果沒有緣的話,不會結合在一起。

  既然講到夫婦,就有兒女,因此,下聯寫兒女的問題:

  兒女原宿債,欠債還債,有債方來。

  我們家裏生了一大堆兒女,原來是過去世和父母彼此欠了債而來的。有的是來還債,有的是來討債,總而言之,孝順的是來還債,那敗家子是個討債鬼,是爲討債才來的。因此,過去有一位大使夫人──劉世綸居士說:“沒有生兒育女是福氣,因爲沒有人欠你的債,你也沒有欠人家的債呀。”

  有句成語叫“相敬如賓”,賓,是賓客。夫妻相處,先生對太太,太太對先生,彼此非常客氣,像款待客人一樣。在座的諸位,你們大部份都有了家庭,是不是對你的“另一半”,把他(她)當作客人似的款待呢?

  有一個文學家,就著這個成語,加以發揮,說:“好多幸福的家庭,夫妻的確是相敬如賓,客客氣氣的。但有的經常適得其反,日子久了,難免在意見上發生磨擦,終于變成“相近如冰”,互相接近,好像冰塊一樣,冷冰冰的。”

  在現實當中,的確如此。夫妻共同生活在一起,不像談戀愛或者剛結婚的時候,打得非常火熱。在不知不覺中,好像進入冰窟似的,真是太苦惱了。再進一步惡化下去,不是吵架,而是打架,見面時好像敵人似的,所以,如果夫婦關系演變爲相近時冷冰冰的,甚至演變成“相近如兵”,後果是多麼可怕呀!

  不久之前,蔡博厚居士來跟我聊天,閑談中他對我說:

  “菲律賓話“啊沙瓦”(ASAWA)是很有意思的。”

  接著,他就爲我解釋,我也感到很有道理,順便告訴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些本地的風情。

  菲律賓人,丈夫是太太的“啊沙瓦”,太太是丈夫的“啊沙瓦”,意思就和閩南話“牽手的”一樣,指配偶,是一個名詞。男女兩人的感情很好,所以“啊沙瓦”(結婚)了,這個“啊沙瓦”是一個動詞。但是時間一久,彼此之間的感情淡了,像寒冰一樣,叫做“沙瓦”。把啊字拿掉,成爲“沙瓦”(SAWA),即厭倦了對方,沒有那麼親熱了。再接下去是“啊瓦”(AWA),就“嘎瓦瓦”(KAWAWA),這時候夫妻感情不好,意見不和,經常鬧情緒,就很可憐(嘎瓦瓦)了。所以“啊沙瓦”(ASAWA)這個字,拿掉了兩個字母,成爲“啊瓦”(AWA),意思完全不一樣,和上面所舉的成語,由“相敬如賓”到“相近如冰”,乃至“相近如兵”,意思一樣的。

  因此,本章講妻子甚于牢獄,有兩種解釋:第一,指我們的心系念著妻子。第二、如果成了家,這個家庭不美滿的話,痛苦無邊,比被關在牢獄裏面更是痛苦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