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四次課程 第八講之:修忍四方便

  《入中論》第四次課程總第八講之:修忍四方便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4月12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修忍四方便

  也許是天氣太熱,也許是春天真的回來了,大家都這麼高興。不過,春天容易火大,要修行啊!咱們今天就在高興的心情裏來學習忍辱:

  了知異生與佛子,瞋恚過失忍功德,

  永斷不忍常修習,聖者所贊諸安忍。

  既然瞋恨心能夠有使色不美、引種種非善、智慧被奪、速墮惡趣四種過失,也能看到,忍辱招致違背以前過失的種種功德:能夠感妙色、善士喜、善巧是理非理事、生人天善道、所造衆罪當盡,所以我們應當觀修忍辱。

  觀修忍辱最爲嚴峻的考驗就是“當面關”,看我們怎麼過。佛也說了:忍辱絕不是在降伏了怨敵之後才去修的,一定是怨敵當前時來修的。那麼如何觀修呢?(所謂“觀修”實際上就是用思想去修,用考慮去修。)佛經中提出了四個方式:

  第一個方式是“念衆生苦”:哪怕是再爲強大的敵人,他們也還是衆生,也有死亡的時候,他們也在時時遭受著人生無常的痛苦。這是一種觀修;

  第二種方式是“念衆生愚”:我們要考慮到他人是因爲愚癡才有錯誤的行爲,我們不應該去認真,不應該對他的愚癡行爲反生瞋恨;

  第叁種方式是“念衆生根性有差別”:雖然我們現在有學佛的機會,善根在逐漸地萌發,但並不一定人人都知道忍辱有多麼重要,並不一定人人都知道調治心態能夠使自己的生命平安吉祥。這種根性的差別也是我們要忍耐的一個思考;

  第四個原因是“念衆生的幻化性”:他們是如幻和不真實的。即使看起來好像是真實的,但佛說了:他們是不真實的。我們就按照佛經的方式進行思維,萬萬不能因爲我們現見到了什麼,就根據這些去進行下一步。比如我現見到他在罵我,我現行的思維很容易想成:“他罵我是對的還是錯的?”結果一想,覺得他罵我是錯的。“那我該不該對治他”?想一想,該!行動、出手……瞋恨的過程完成了。不能這樣。所以,幻化的、如夢如幻的觀念,我們是要常常准備的。整個中觀的學習結束了以後,我們最終在心裏留下的一個很深的烙印是什麼呢?就是如夢如幻觀在我們生命當中是最現實、最直接、最能夠發生效力的、也是最好用的一個修行模式。這個修行模式不光是要我們盤著腿、或者到深山裏才能修,不是的,它可以應用到我們生活的任何處境當中。做一件事、跟人打交道、或者安排自己的事情,如夢如幻觀是常常都要應用的。當然現在我們對于如夢如幻觀,基本上是從理論上來進行了解,只有等正式開始學習第六地以後,我們才能逐步學真的修法。現在,知道如夢如幻觀的重要性也就可以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