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五次課程 第九講之:現代人的大小乘之爭

  《入中論》第五次課程總第九講之:現代人的大小乘之爭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4月19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現代人的大小乘之爭

  其實很簡單,五力沒有什麼內容,主要是五根。我們上次提過《大毗婆沙論》裏五根的說法,就是說,只要是這個世界上的人,就一定具有這五種根。因爲人人具備這五種跟修行、成就有關的根,所以就確定了人的修行有一定的可行性。爲什麼呢?因爲人是可以獲得那個成果的。比如說信根,因爲有這個根在我們思想裏面,所以才有內容可以挖掘,如果沒有這個根,就挖不出來。因爲我們本身有這個根,所以可以把它挖出來産生作用。“根”也可以說是“根基”,但現在人理解“根基”這個詞越來越庸俗了,這個說法就不夠嚴謹了,所以這裏就直接用“五根”這個詞。五力就是讓這五種根的修行産生絕對的力量,可以控製障礙,能斷障礙就是五力。比如信,信根斷不了障,而信力就能把信的障礙控製住、斷掉,精進力就能把懈怠這個障礙控製住、斷掉,五根和五力就是這樣一種關系。五力就是依據五根所産生的能斷障礙的決定性力量。後面還有七菩提分和八聖道分,這兩部分是區別大、小乘最爲關鍵的部分。我們若能真正理解大乘人和小乘人是如何使用七菩提分和八聖道分的,大、小乘在修行方面的分位差別就非常清楚了,就不會有某些矛盾:比如說:“爲什麼小乘人或者南傳佛教的人修行就比較實際、實實在在地修行,要麼就證初果、二果、叁果、四果,不來那些空的,反倒成就快,還把握了生死;而大乘人都是空談,實際上沒有修行?”或者大乘人又說:“因爲你們小乘人知見太偏,所以即使修了,還有叁大阿僧祇劫在後面等著呢!”這種爭執沒有必要。如果看到七菩提分和八聖道分在大、小乘中的使用差別,我們就不會有這些矛盾了。

  現代修行人還分不分大小乘,只要你不是貶低人家,客觀地分類判斷著去分,誰也沒法說你錯。畢竟,對于斷除人無我與法無我的方便,各人使用都有不同。但海水不可鬥量人不可貌相,很少有人一個觀點用一生,那麼,即使分了大小乘,也是臨時性的權說,沒把一個人說定,即使明天他就變,今天沒變,你說之也無妨,你說不死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