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六次課程 第十一講之: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入中論》第六次課程總第十一講之: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4月25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

   中國的智慧高啊!有心栽花,無心插柳,就是這種關系。

   對于“阿彌陀佛現在其前”的這個問題,咱們將來還要討論。爲什麼是“現”在其前呢?因爲二取執著清理了以後,阿彌陀佛的這種清淨境界一刹那之間就顯現了,五濁的不清淨的境界徹底消失了。叁重境界各有所主,這個清淨的境界出現的時候,五濁惡世的境界你就徹底看不到了,它是一個相互替代的關系。

   一條繩子如果你還害怕它,你怕它是蛇的時候,它不可能被你看成是麻,等到你確定這是由麻搓起來的一條線的時候,你絕不可能再産生蛇的恐懼心,不可能再有的。當你親見淨土的時候,五濁惡世的這種濁亂之相就已經徹底沒有了,想找都找不回來了,這個狀態當中你才是真的往生,否則跟往生並沒有什麼關系的。往生是一件簡單的事嗎?到這裏來說呢可是不簡單的。如果不是用清理兩種執著然後證悟空性的方式,你才念了七天,給阿彌陀佛七天的時間,讓他趕十萬億國土,從西方的世界一步一步地走來,走到何年何月?我們念佛的時間就七天,就是說你跟他打招呼才打了七天的時間,十萬億國土他一下子就來了,這個速度太快了,不可理解。你根本不預約,這麼快怎麼可能?只要是現實的世界是存在的,實有的世界是存在的,速度永遠不可能達到這個程度。那麼速度怎麼樣才能有這麼快呢?那就是我們這個五濁惡世沒有了,這一個幻相,已經被清理掉了;一個清淨的境界、一個清淨的世界出現了,阿彌陀佛才“現”在其前。

   看這表格,“上”爲“大空性”,“中”爲“清淨名言”,“下”爲“不淨名言”。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大空性”,能得“清淨名言”;取“清淨名言”,得“不淨名言”。

  

   中觀密護淨土,真實不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