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八次課程總第十五講之:辯破六家七宗(列表)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5月10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辯破六家七宗(列表)
辯破六家七宗的心無色有,心有色無,心色俱無過程
七宗
| 宗義
| 價值與評判
| 肇破
|
支愍度,桓玄,劉遺民的心無宗
| 無心于萬物,萬物未嘗無。行于荊土及江東
| 不滯于外色求心靜,萬物終極之微塵不空,避境即認境實有,回心避境,心靜境實,著力安置色法實有,無大受用。慧遠大破桓玄,當衆無言,衆笑
| 得在于神靜,失在于物虛
|
支道林的即色宗
| 色不自色,故雖色而非色,色複異空。色不自有,雖色而空
| 雖然說,萬物與“處”上的“空體”及“處”上的假象都無關,但世俗暫時中的色被否定,壞名言。並以“處”上加不加假名,而轉移了色“暫時有”的如理判斷
| 但當色即色,豈待色色而後爲色哉,此直語色不自色,未領色之非色也
|
于法開的識含宗
| 識含于神,神變萬法,無所生,而靡所不生。 叁界爲長夜之宅,心識爲大夢之主。今之所見群生,皆于夢中所見。其于大夢既覺,長夜獲曉,即倒惑識滅,叁界都空。是時無所從生,而靡所不生
| 方法上用玄學“無爲而無所不爲”,體性用數論“神我”,加“神識、空、惑識、心識”等名相,很像隨理唯識。神我生一切,但將“神我”稱爲“十地、佛果”。拉佛大旗,讓人不敢破。實爲數論之宗。
| 即萬物之自虛,豈待宰割以求通,豈謂滌除萬物,杜塞視聽,寂寥虛豁然後爲真谛。即物順通,物莫之逆,即僞即真。真谛俗谛謂有異耶,不許先不顯而後顯之自生
|
道一的幻化宗
| 俗谛同幻化(無暫時),勝谛之心神實有。 一切諸法,皆同幻化;同幻化故,名爲俗谛。心神猶真不空,是第一義。若神複空,教何所施?誰修道?(誰)隔凡成聖?故知神不空
| 若無勝谛則無人修道無人施教,只空俗而不空勝義谛,不同數論收回世俗而神我獨立,而與隨理唯識所認可的依他起性,善取空的實有是一回事。執著能生作用之刹那有爲自證分爲勝義,亦執著“不許色法實有”。
| 以名求物,物無當名之實;以物求名,名無得物之功。物從因緣故不有,緣起故不無。
|
于道邃的緣會宗
| 緣會故有,名世俗谛;緣散即無,即第一谛
| 緣會則生緣散則滅,是初轉*輪的“無常”義。而中觀“(正)緣生(時)性空”,接受“緣會故有爲暫時世俗”的說法。表面近小乘,實則爲斷見。很多自閉修者屬這一類,閉緣求滅以之爲證,實爲不承識前後世及解脫的斷滅
| 得在于神靜,失在于物虛。 當色即色,豈待色色而後爲色哉。(無需加判斷)
|
道安[1]的本無宗 | 無在萬化之前,人滯在末有,托心本無,異者便息。 一切諸法,本性空寂,故雲本無。無在萬化之前,空爲衆形之始,夫人之所滯,滯在末有,若托心本無,則異者便息
| 雖未落入從無生有的困境,而將一切末流歸于無,完全否定一切色,以空性否定一切法,或以絕對否定爲究竟,或以分別迷與悟的戲論境爲了義,義偏在真如影像的單空一面
| 情尚于無,多觸言以賓無……尋夫(經典聖言)立文之本旨者,直(只不過)以“非有”(闡釋物象)非真有,(以)“非無”(闡釋物象是宛然有象的,故)“非真無”。(並非將實有色與假象無一起否)
|
竺法琛的本無異宗
| 未有色法(時),(便)先有于無,故從無出有,即無在有先,有在無後,故稱“本無”
| 此即“滅”法爲有。由滅法出生一切。與老子“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無甚區別。未明般若要旨的比附學說。印度數論派
| 好無之談,豈謂順通事實,即(合)物(之實)情哉?
|
[1] 始終未與鸠摩羅什會,曾向符堅請,以下將呂光不滿于什故不請,光逝十年,姚興滅呂方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