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第八次課程 第十六講之:八階段之後叁階段、破本參至破牢關

  《入中論》第八次課程總第十六講之:八階段之後叁階段、破本參至破牢關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5月10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八階段之後叁階段、破本參至破牢關

  六、破本參

  這個登地是什麼意思?登地就是破本參了。破了本參我們的收獲就又不一樣了:證悟緣起性空,還沒有得到第六地的滅定。因爲滅定所滅的是什麼呢?所滅的就是我們前面曾經提到過的“受”和“想”。滅定的這個“滅”要求是很高的。初地菩薩的限製是,世俗的境界已經轉了,沒有了,如果是善根的人,七天之內就能得到滅定。世俗的境界已經轉了,跟我們普通人看到的外境也就不一樣了。他即使出定也沒有我們的這個現境。比如隨便誰在他的眼前晃一下,他捕捉到的鏡頭就是:你是菩薩。即使你不相信,他也一定會讓你相信你就是菩薩,因爲他的境界裏面沒有俗人了。

  七、破重關

  登地之後往下面修行:破重關。破重關的修行過程包括了二地、叁地、四地、五地這四地的修行。這些修行各有限製,但根本的限製就是滅定的問題。爲什麼得不到滅定?我們看表格的標題。滅定是滅什麼的定?是滅一切戲論的定。就是說在這個時候,還有一部分的戲論,我們滅不掉。在六地之前都滅不掉。是什麼戲論呢?是關于緣起的戲論。佛說“緣起甚深”。到五地菩薩都沒有徹底地通達關于緣起和關于世間萬象的戲論,到第六地的時候才能獲得滅定。滅定要求,對于緣起,要像佛一樣進行內證通達。

  八、破牢關

  滅定只有到了第六地才能夠獲得,在禅宗是破牢關了。

  六地收獲:能入滅定。限製:無刹那自在

  進行這種橫向的比較,會很有利于我們將來的修行,因爲漢傳佛教的修行體系,現在多數只有禅宗很直接地說出來。但是這個修行體系如何跟我們的般若知見相符合呢?關鍵在于破牢關這一重智慧。禅宗說,“不破本參不住山,不破重關不閉關”。到最後一直破牢關。破牢關是漢傳佛教所指的成果,所謂成果,只有破牢關才能算。從六地開始,就算破牢關的成果。六、七、八地雖然都能夠獲得滅定,都能滅除一切緣起方面的戲論,但是六、七、八地其實還是有區別的。

  第六地還有一個限製,就是對于滅定不能夠獲得刹那自在。 “無刹那自在”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需要做一下加行功用才能進入滅定,進入滅定時不自在,出滅定時也不像八地那麼自在,不是說隨時想進就進得了、隨時想出就能夠出的,還是有一點限製。

  七地收獲:刹那起入。限製:仍需功用

  而第七地,這種限製就沒有了,一刹那就可以進,一刹那就可以出。一刹那,就是一個勇士用刀斬五百片樹葉,刀口經過每一片樹葉的時間。這麼一點點的時間就可以入定和出定,可以說何其迅速、何其自在!但是第七地還有他的限製,就是還需要加行功用,也就是說,他的修行裏面還需要繼續加工、繼續推動。這是第七地。

  八地收獲:無功用起入。限製:任運到佛果

  第八地的收獲就是無功用的加行已經得到了。所以到了八地,拿通常人的話來說,八地的菩薩就不需要再修行了,他的修行是不需要再去加工的,八地以前的功用足夠推動他得到佛果。所以從八地到佛果之間就是沒事的。因此禅宗把果位定在了八地這個位置上。爲什麼到了第八地才稱爲一個果實呢?因爲你不需要再修行,只有一件事等著你:就是拿佛果。此時稱爲任運修行。任運修行實際上是相對于加行功用而言,不需要再做加行,就直接到達佛果的彼岸。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