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中論》第九次課程總第十八講之: 概說“止、觀”以對治爲加行
主講人: 上明下賢法師
主辦:北大禅學社
時間:2009年5月24日晚
地點:北京大學二教407室
概說“止、觀”以對治爲加行
下面是對治的法門。
以前的課討論過四念住、四正勤、四如意足等等,拿到止和觀這個大體系中,這都屬于對治的法門。凡稱爲對治的,就屬于加行,還不是正行。加行部分總共有多少?在止的方面加行有:
第一,不淨觀。這是修止的第一種加行,對治貪心。
第二,醜陋觀。這是修止的第二種加行,也對治貪心。
第叁,白骨觀。這是修止的第叁種加行,也對治貪心。
第四,慈心觀。這是修止的第四種加行,對治嗔心。
第五,緣起觀。這是修止的第五種加行,對治愚癡。任何一個事物從無明到行,一直到最後的生、老、病、死,因爲我們對這個全過程的緣起因果的邏輯關系不了解,所以才有癡的情況出現,那麼對治癡就一定要用緣起觀。
第六,蘊空觀。這是修止的第六種加行,對治我慢心。我慢心是一種特別有意思的心。它的生起有一個要求:你的身體比較好,五蘊比較結實,身心狀態比較調順、比較如意。有了這個基礎後,我慢容易生起來。身體很脆弱的人,一般我慢心會比較少。對治我慢也有一個善巧,就是直接觀察我們這個色身,用人無我空性的觀法,讓這個色身“我”的感覺、“我”的這種執著被打破,照見它是本來空性的。照見它本來是空性,光明産生了,這種我慢心當下就消失了。所以,有關我慢心的對治,實際就是人無我空性的修法。
第七,數息觀。這是修止的第七種加行,對疑散治心。疑心事實就是一種散亂心,所以這裏把“疑”和“散”連在一起,稱爲“疑散心”。疑散心的對治方法是數息觀。有些人說佛教的正見別人不信,若不信的人是一個修行人,我們可以讓他修數息觀。只要數息觀進行到一個身心都比較寂止的狀態,佛教、中觀的正見,他自然能與之産生相應,願意接受。
觀的加行有兩大部分:
第一,人無我的修法。有八個必要的方式(八個必要的條件)。
第二,法無我的修行。有九個部分。
這些加行各有其對治作用,今天就一道算盤全算給大家了。來看一下,我們這些對治都該怎麼做。即使記不很清楚也沒關系,以後真要運用時,我們都不會錯得太遠。若能記清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