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附錄四 建設人間淨土的巨匠─聖嚴法師

  附錄四

  

  建設人間淨土的巨匠

  

  ─聖嚴法師

  

  心靈環保,從心淨化

  

  「法鼓山」的創建可說是聖嚴法師一生悲願之所成,法師強調,法鼓山不但屬于整體佛教,也是屬于全民教育的一個地方,它不是一座或是幾座寺院,而是涵蓋學術、教育,以及提升人品的修行中心,它不僅僅是臺灣及中國的,也是國際的;不但關注現在,也放眼未來。

  

  聖嚴法師揭示了「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爲法鼓山理念,同時提出了「心靈環保」的運動,認爲唯有從心靈的淨化,才能帶動行爲的清淨,進而社會的淨化等。

  

  至于如何提升人品,法師強調,其實只要對人對己少一點得失心、少一點傲慢心、少一點自私心、多一分謙虛心、多一分關懷的心,就已體驗到了基礎的佛法。

  

  而法師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開示,以及言行身教,無一不是爲了推廣將佛法落實于生活中,他強調:「生活就是修行,修行不離生活。」至于大衆的生活准則爲何?除了推動「心靈環保」外,更提出以佛法的戒律作爲佛弟子及社會大衆的生活准則。

  

  

  

  ▲一九九叁年二月農禅寺傳授第一屆「在家菩薩戒」著重于掌握戒律的精神及發起無上菩提心。

  

  一九九叁年二月農禅寺傳授了第一屆「在家菩薩戒」。由于聖嚴法師所傳授的菩薩戒著重適應時代環境的變遷,尤其是菩薩精神的發揚,鼓勵人發起無上菩提心,內容是以「四弘誓願」及叁聚淨戒爲基礎,再以淨化身、口、意叁業的十善法爲原則,由于精神和內容簡要而豐富,非常切合現代人的觀念和生活方式,所以能廣爲大衆所接受,每梯都有近千人參加。而在美國東初禅寺也舉辦過二屆的菩薩戒會,包括西方人士都歡喜求受菩薩戒,爲人間社會帶來積極淨化的作用。

  

  

  

  ▲聖嚴法師提倡以簡約隆重的佛化儀式推行禮儀環保,如佛化聯合祝壽,普受大衆肯定。

  

  禮儀環保,淨化社會

  

  聖嚴法師繼心靈環保後,于一九九四年推出「禮儀環保年」,爲改善過往鋪張、浪費、喧嘩的習俗,提倡以簡約、隆重的佛化儀式,例如舉辦了佛化婚禮、佛化聯合祝壽、佛化聯合奠祭等叁項,期望帶動社會簡化不必要的繁複儀式,而能從內涵和本質去發揮。

  

  而這項禮儀環保的運動推出以後,很快便得到社會大衆的接受,更獲得政府單位的肯定,並進而聯合舉辦,共同推動禮儀環保的觀念。

  

  例如與臺北市政府合辦的佛化聯合奠祭,固定每季舉行一次,透過儉約、隆重的公祭儀式,多年來已逐漸的改變了過往繁複、浪費的喪葬儀式。而佛化聯合祝壽更推廣到全省各地,在每年的重陽節期間,各地都將近有近千人與會。而佛化婚禮也和臺北市政府合辦,將舉辦場地搬到市府中庭廣場。由于普遍受到社會大衆的肯定,這叁項活動目前都仍每年定期舉辦中。

  

  除了心靈環保、禮儀環保後,聖嚴法師又加上了「生活環保、自然環保」,而總稱爲「四環」運動。而繼四環運動後,有鑒于社會人心的浮動和不安定,聖嚴法師又于一九九五年提出了「安身、安心、安家、安業」的四安運動,希望每個人首先從自己的心靈、行爲、家庭、事業等方面安頓好,建立好基石,才能擴及到社會。

  

  人間淨土,處處可現

  

  盡管有人對于當今社會的各種亂象和顛倒現象感到悲觀,但是,聖嚴法師卻以無比的信心和願力,認爲「人間淨土」是可以實現的理念;他強調,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不是要把信仰中的佛國淨土,搬到地球上來,而是用佛法的觀念淨化人心,用佛教徒的生活芳範淨化社會,通過思想的淨化、生活的淨化、心靈的淨化,以聚沙成塔、滴水穿石的逐步努力,來完成社會環境的淨化和自然環境的淨化。

  

  而爲了發揚人間淨土的理念,並落實佛教淨土思想的真精神,聖嚴法師定一九九七年爲法鼓山的「人間淨土年」,舉辦各種活動推廣理念,聖嚴法師更不遺余力的到處弘講,特別在臺北所舉辦的第叁屆中華國際佛學學術會議上,便是以「人間淨土與現代社會」爲大會主題,邀請來自叁十多個國家的一百多位學者,集思廣益的提出相關的論文。

  

  國際腳步,永不止息

  

  除了在國內的弘法活動外,聖嚴法師在國際上的弘法腳步也不斷向前走。近十年來,爲了將漢傳佛教傳入國際,聖嚴法師除了在美國的東初禅寺傳授中國禅法外,並經常應邀至美國各大學演講。另外,也常常受邀到歐、美、亞洲指導禅修活動,所到之國計有:英國、香港、菲律賓、日本、波蘭、克羅埃西亞、義大利、捷克、南斯拉夫等國。

  

  而在一九九八年五月與西藏政教領袖、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賴喇嘛進行一場跨世紀的「漢藏佛教大對談」,在這場深受世界矚目的漢藏對談會中,聖嚴法師首次在國際媒體的焦點下,向西方社會介紹了漢傳佛教,尤其是中國的禅法,讓一向以西藏傳佛教和日本禅爲主流的西方社會,也認識了漢傳佛教。

  

  同年,法師又應邀前往實行社會主義的俄羅斯主持禅修活動。之後,又隨即到中國北京參加「佛教與東方文化──紀念佛教漢傳兩千年」學術研討會,可說都是聖嚴法師不斷的將佛法傳揚至國際上,並且不斷的促進各宗教、各宗派的交流。

  

  在一九九九年,聖嚴法師在國際舞臺上的腳步更加快速,四月應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夫人之邀前往弘法,在當地深受歡迎,掀起了當地佛教的盛況,而之後又首次前往德國主持禅修活動。

  

  一九九九年,聖嚴法師屆滿七十歲,這一年也是法鼓山開創滿十周年,回顧這十年來,法鼓山一直在穩定中成長,盡管大環境不斷的變化,但是聖嚴法師帶領著僧俗四衆,秉持法鼓山的理念,持續的爲推動人心和社會的淨化工作而努力;並將這一年定爲「祝福平安年」,提倡在人際之間若有一顆祝福平安的心,那麼,社會就能多一分的平安、祥和。

  

  

  

  ▲一九九八年五月聖嚴法師與達賴喇嘛進行一場跨世紀的「漢藏佛教大對談」,將漢傳佛教推上國際舞臺。

  

  多年來,聖嚴法師領導著法鼓山,爲社會和人間注入一股新的思潮,尤其所推動的各項淨化人心、淨化社會的觀念和運動,不但備受肯定,更是對社會思想具有啓蒙作用。因此在一九九八年一月,爲國內知名的《天下》雜志遴選爲近四百年來,對臺灣具有影響力的四百位人物之一。被喻爲「心靈領航員」的聖嚴法師被列爲具有前瞻性觀念的啓蒙人物。隔年元月,法師更榮獲首屆的國家公益獎。

  

  建設工程,正式展開

  

  雖然自一九八九年以來,在工程開發過程中,碰到了許多主客觀的困難,而推展得很慢,但是,聖嚴法師卻以無比的信心和願力,帶領著法鼓山的信衆同心同願的一起推廣法鼓山的理念,法師曾經一再向全體大衆開示,法鼓山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硬體的建築,更重要的是法鼓山的理念──「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聖嚴法師以無比的信心和願力,帶著法鼓山的信衆同心同願一起推廣法鼓山的理念,弘揚佛教真義,建設人間淨土。

  

  在等待了八年後,一九九八年五月正式取得了建築執照。由于這項好消息的發布,正好是在該年叁月所舉辦的「我爲你祝福──新世紀共修共願祈福法會」之後,活動中號召了海內外人士共同持誦千萬遍的〈大悲咒〉,因此大家都相信這是觀世音菩薩的感應,至此法鼓山的工程建設正式進入另一個階段,第一期工程將于二○○一年完工。(一九九九年五月法鼓文化編輯部)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